《土壤学II》复习思考题教案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壤学II》复习思考题教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II》复习思考题教案资料.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土壤学II复习思考题-土壤学II复习思考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二、简答: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子是什么?水、肥、气、热是其四大肥力因素,彼此并不孤立,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2、土壤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几个学派?1、西欧土壤学派:(1)农业化学土壤学派(2)农业地质土壤学派2、俄国土壤发生学派及其发展:3、美国土壤学派及其发展:4、中
2、国土壤学的发展:3、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肥力与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所谓发挥外界条件指土壤所处环境、气候、日照状况、地形、供水、耕作等4、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性状、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科学,并且也是研究土壤调查、利用和改良的科学1、土壤发生的研究2、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形态的研究3、土壤分类和类型的研究4、土壤分布规律的研究5、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一、名词解释:1、土壤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绝对年龄:从
3、开始形成土壤时起,直到现在。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一般用土壤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2、腐殖质化过程:指在各种植物作用下,在土体中,特别是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腐殖质化过程的结果,是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暗色腐殖质层。3、粘化过程:指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常在温带和暖温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一般在土体内部(2030厘米)发生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地淋洗。4、富铝化过程:是土体中硅以硅酸形式的淋失(脱硅),铁铝的富积(富铁铝)的过程,也称脱硅富铝化过程5、潜育化过程:指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6、潴育化过程:指土
4、体中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7、土壤的熟化过程:指在人类的合理利用和定向培育下,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8、土壤剖面构型: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二、简答:1、地壳的主要组成元素有哪些?地壳包括的化学元素很多,但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氧与硅两种元素组成,两者占地壳元素组成的75%,而氧几乎占一半强调两点:第一,各种元素大部分以化合态存在于地壳中第二,作为植物所需的某些营养元素不仅含量很少,而且以难溶的化合物封闭在坚硬的岩石中2、常见的原生矿物有哪些?常见的次生矿物主要有哪些?原生矿物:其主要有石英、长石(正、斜)、云母(白、黑)、辉石、角闪石
5、、橄榄石等。以上矿物逐渐由浅色变成深色,并且抗风化能力逐渐减弱。另有硫化物类、磷灰石等次生矿物:次生矿物主要有层状硅酸盐矿物(如高龄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和氧化物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锰等)、碳酸盐: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23、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成哪三类?分别是什么构造?岩浆岩:块状构造沉积岩:层理构造变质岩:片理构造4、常见的岩浆岩有哪些?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岩浆岩:同时根据SiO2含量(65%、52%、45%)可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四种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基性
6、岩(辉长岩、玄武岩) 超基性岩(橄榄岩)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粘土岩(如页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三大类 砾岩(颗粒直径2毫米) 砂岩(颗粒直径0.05-2毫米) 粉砂岩(颗粒直径0.005-0.05毫米) 粘土岩(颗粒直径2时,为高硅性土,含盐基丰富,土壤吸水、保水、保肥力强;同时含蒙脱石类粘土矿物多,具有强烈的膨胀性收缩性,持水力高,渗透率低,易与腐殖酸钙紧密结合而成稳定的团聚体,一般土质较好。低硅性土,性质相反7、成土因素主要有哪些?1、母质因素:2、生物因素:3、气候因素:4、地形因素:5、时间因素:6、人类活动:8、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
7、关系怎样?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小循环就没有土壤土壤形成过程中,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着,推动土壤不停运动和发展从物质养料动态关系看:地质大循环过程总趋势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而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累积过程,它使有限营养元素纳入无穷利用的途径9、自然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1)覆盖层(A0)又称枯枝落叶层,在木本科植物群落下的森林土壤最明显,这个层次不属于土体(2)淋溶层(A)它包括腐殖质层(A1)和物质的淋溶层(A2)。其中A1是腐殖质累积;A2层中物质(易溶盐类、铁、锰、铝的水化物、腐殖
8、质溶胶)向下移动,色浅灰白,称为淋溶层。它是发生层次最重要层次,任何土壤都具有这一土层(3)淀积层(B)A层下淋溶物质淀积而成。高度发育时,此层较紧实,水分难以渗透,矿物质养分较丰富,若在积水或空气闭塞情况下,B层下部常产生还原性很强的灰兰色土层,称潜育层或灰粘层(4)母质层(C)位于淀积层之下,是未受淋溶和淀积作用,发育程度很低或未发育的岩石风化层凡是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称为过渡层,用AE、EB、BA等表示,第一字母表示占优势的主要土层使土层更确切,大写字母后附加组合小写字母,词尾字母的组合反映同一主要土层内同时发生特性。一般不超过两个词尾,如Btg、Ap、Bt等10、人为农业旱耕
9、地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1)耕作层(A)是土壤最上部经常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变化最大的层次,有机质常被强烈分解,又经施肥大量补充,养分含量较多,颜色较暗。这层疏松易耕,结构良好。耕作层的厚薄和肥力性状反映人类生产活动熟化土壤的程度(2)犁底层(P)位于耕作层之下,因经常受耕犁压实以及土壤粘粒向下淋溶,在此层淀积而成。此层较紧实,又保水保肥的作用,常粘浅耕会限制根系伸展(3)心土层(W)在梨底层之下,此层受耕作、施肥影响小,土色一般较浅,土层较较紧实,根系较少。由于受灌溉水或地下水的运动以及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发育成各种不同层次,如青泥层、白土层、斑纹层、砂石层等(4)底土层(C)人类生
10、产活动如耕作、施肥对此层几乎无影响,根系极少,也称生土层或母质层三、论述:1、人为因素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1)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特点A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B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受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制约C人类活动对土壤影响极为深刻。可改变一种或几种成土因素(2)人类活动影响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对农、林、牧业的发展,通过耕作、施肥、灌溉、排水、平整土地、改造地形以及经营管理等措施,定向培育高度肥沃土壤2、简述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只有在母质的基础上出现了生命有机体后,土壤才能形成,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1)植物A植
11、物对土壤养分的“富集作用”,对肥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植被类型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积累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成土过程所产生影响也不同,如森林土壤剖面中腐殖质分配常是自表土向下急剧的减少,而草原土壤则逐渐减少B植物根系的穿插和其分泌物(二氧化碳、无机酸等)对土壤结构形成、矿物的风化、分解有重要影响C植物可改变水、热等环境条件,从而影响成土过程(2)土壤动物A动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B动物以特定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的作用C蚯蚓等动物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3)土壤微生物A分解植物和动物的有机体。使土壤物质循环反复进行B某些特种微生物作用
12、。如固N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N养分第二章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一、名词解释:1、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相互配合的比例,也叫颗粒组成。2、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3、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较复杂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4、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就是腐殖质的形成过程5、有机质的矿化率: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掉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百分数6、有机质的腐殖化系数:腐殖化系数是指有机物质施入土壤中后形成的腐殖质量与原来施入的有机物质的比值。7、永久电荷:类似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不受介质的影响,称为永久电荷8、可变电荷:指胶体随土壤溶液pH值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学II 土壤学 II 复习 思考题 教案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