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打印学习资料.doc
《《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打印学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打印学习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打印-环境问题经济学分析张文荣(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摘要人类在社会的经济在生产过程,需要不断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原料,通过劳动,变成人们需要的产品,在经过分配、流通和消费,满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过程中,一部分废物又排入自然环境,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从而导致了环境与经济问题的产生,而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追求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由此为了更好的解决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环境保护和经济学发展的同步发展,新兴了环
2、境经济学这一学科。环境污染和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人和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认识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及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学分析环境问题-一、认识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
3、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生态益;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对于环境经济学的环境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认为环境经济学所指的环境是对于“经济”而言的自然环境,“是指生物圈、大气层、岩石圈和所有的动植物群。因此我们对环境的定义包括了生命形态、能源和材料、平流层(大气的上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底层)。这些环境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1。认为环境经济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环境。“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
4、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2换句话说,以人类为中心,人以外的、充满着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的空间、条件和状况即为人类环境”3。但是,基于各种认识,结合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环境经济学所研究的环境是指对人类生活、生产、福利改善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有着直接或者间接作用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及地理空间。二、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市场机制可以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但要有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亚当斯密所描绘的神奇的“看不见的手”45678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果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时,就出现市场失灵910。所谓
5、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机制的某些缺陷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使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环境问题上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一)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环境既包括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环境实物资源,也包括环境容量、生态平衡和调节、空气质量等环境质量资源。其中一些资源可以被所有人公用,一些资源被一部分人公用,还有一些资源被私人利用。这就涉及到环境的物品属性分析。经济学根据物品是够具有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把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即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共有资源是具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的物品。将物品
6、属性分析引入环境领域,则可以知道以下结论。1、环境质量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像清新的空气就是最纯粹的公共物品,既无消费的竞争性和也无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同一环境物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一个人不论付费与否,都不能从这一环境物品的消费中被排除出去,即环境质量作为公共物品,使得无法、很难或不必对其进行收费,私人企业赚不到利润,市场机制就无法激励其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来提供清新的空气这一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是失灵的,必须政府干预,由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2、环境资源的共有资源属性11。森林、地表水、野生动物等就是典型的共有资源,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由于共有资源产权不明以
7、及不能或很难向使用共有资源的人收费,即人人都可以自由取用而不负担成本,必然导致环境资源消费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滥用环境资源,肆无忌惮。用我国的草场为例,由于草场属于共有资源,任何牧民都可以随时到牧地免费使用牧草,牧民们为了从牧场上获取最大收益,竞相增加畜牧数量,结果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甚至毁灭性破坏,这就是“公地的悲剧”1213。当今社会,资源的枯竭、生态的恶化,与共有资源的非排他性有密切关系。(二)环境污染的外部性1、负的外部性环境污染是指经济活动的污染物或者污染因素排入环境,超过环境容量和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环境问题141516其实质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表现,是人与
8、自然关系的失调17。在全竞争的市场上,生产产品的成本及其销售收益全部都归买着,而得到这种产品的收益及购买它的全部成本都属于买者。但是,大多数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因此,就会出现为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额外的成本或收益,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1819。济学认为,“市场之所以能有效率的运作,是因为价格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双向传递了信息。然而,有时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当一种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生产或消费活动产生不反映到市场价格中的效应是,就存在外部性。”20外部性的主要包括:(1)当企业或个人的行为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另一个企业或个人环境的环境时,便有了外部性存在;(2)私人成本或收
9、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价值规律无法发挥作用,导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这种非市场性的影响,对社会有利的称为正外部性,对社会不利的称为负外部性。将外部性理论引入环境领域,实质是把经济行为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放到环境-经济复合系统中考察,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环境污染21222324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产生了不能全部反映到市场交易价格中去的额外社会成本。如上游化工厂向河流中倒入废水,使下游的水体不能用于游泳或者钓鱼。由于无须向任何人赔偿损失,从而导致外部不经济的产生。由于环境污染并不构成私人生产成本,必然出现企业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这一差异被转嫁给社会和公众,外部性成本的顺
10、利转嫁,必然导致这种带有负外部效应的物品的过度供给行为,使资源配置扭曲,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2、正的外部性环境保护行为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市场主题对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独享却要独自承担环境改善的全部成本。譬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使下游居民收益,却往往不能得到下游居民的补偿。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就会产广泛的“搭便车”的行为252627,即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为环保行为付费而会乐意坐享其成。这必然导致环境保护行为供给的严重不足。如果某居民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他获得的私人利益是低的,但是社会所得到的社会收益是最大的,即具有正的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经济学 环境 经济学 课程 论文 打印 学习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