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解析:福建省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福建省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考2022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道之行也,_。(礼记·大道之行也)(2)将军百战死,_。(木兰诗)(3)月下飞天镜,_。(李白渡荆门送别)(4)北风卷地白草折,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6)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_,_?”(8)<论语>十二章中“_,_”,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答案】 (1). 天下为公 (2). 壮士十年归 (3).
2、云生结海楼 (4). 胡天八月即飞雪 (5). 黑云压城城欲摧 (6). 吟鞭东指即天涯 (7). 持节云中 (8). 何日遣冯唐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0).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壮士、即、摧、涯、之”等字词容易写错。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B. 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C. 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
3、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D. 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A.句式杂糅,去掉“的根本原因”或者“造成的”;B.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D.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故选C。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 (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 (A. sù B. 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甲 (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
4、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乙 (A.琳琅满目 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 丙 。(1)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_ _(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 乙_(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A. B. C. D.【答案】 (1). B (2). A (3). 甲A (4). 乙B (5). D【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
5、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崇高”是意思是最高尚的,正确的字形是“崇”,故选B;“回溯”意思是回顾,回忆,“溯”应该读sù,故选A。(2)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历程”意思是经历的过程,“里程”指路程,甲处“探索”与“历程”搭配比较恰当,故选A;“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丰富多彩”意思是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乙处用来修饰“神话传说”,用“丰富多彩”比较恰当,故选B。(3)此题考查学生
6、排列语序的能力。“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是对屈原作品离骚的直接评价,“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写的是屈原的艺术成就,“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揭示其历史意义,正确的顺序为,这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故选D。二、阅读(70分)(一)(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
7、氛B. 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景象。C. “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 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5. 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4. D 5. 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描写;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视觉描写,“不知何处吹芦管”运用听觉描写,故第二首诗只有视觉和听觉描写
8、。故D错误,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伴随着友人,表达了作者友人的思念和牵挂。(2)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成霜,把沙子比成雪,渲染悲凉的氛围,突出了边塞的苦寒。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从听觉角度,正面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氏者,苻承祖姨也
9、,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节选自魏书)【注】苻承祖:人名。恨:埋怨。舁(yú):抬。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与】强与之(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2)【具】母具以语之( ) 各具情态(
10、 )(核舟记)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B.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C.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D.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8.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9. 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答案】6. (1). 给 (2). 欣赏,领悟 (3). 详细 (4). 具有,有 7. B 8. (1)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2)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11、)? 9. 示例: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与】强与之: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与,给。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指欣赏。(答谢中书书(2)【具】母具以语之: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具,详细。各具情态:各有各的情态。具,具有。(核舟记)【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我夫家世贫(我丈夫家世代贫寒)/好衣美服(漂亮衣服)/则使人不安(就会让人心中不安)。【8题详
12、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亲姻,所有的亲戚。皆,都。唯,只有。不欲,不想要。(2)今,现在。何所,什么。乏少,缺少。而,却。使,让。如是,像这样。【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这里的“痴”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般人不一样的想法和行为。(1)结合“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概括: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2)结合“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概括: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3)结合“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可概括:拒绝承祖派车接
13、她去享福。【点睛】译文:杨氏,是宦官苻承祖的小姨。家境贫寒没有产业。当苻承祖被太后宠幸发迹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巴结苻承祖,想从中获得好处,唯独这个杨氏不肯(巴结苻承祖)。(杨氏)经常对她的姐姐说:“姐姐你虽然享有短暂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比不上妹妹我一辈子不担惊受怕所带来的愉悦。”每当杨氏的姐姐送给她好衣物时,她大多是不接受的。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她就说:“我丈夫家世代贫寒,(让我们突然穿上这些)漂亮衣服就会让人心中不安。”终于没有接受姐姐的馈赠。有时从她姐姐那接受了衣服,她基本上是不穿的,暗中埋了它们。苻承祖每次见到杨氏一家贫寒的模样,深深的埋怨他的母亲,认为没有提供给他们,于是就对他母亲说
14、:“现在我苻承祖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了,(可母亲为什么如此小气)而让小姨如此贫困呢?”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苻承祖于是命令人驾着马车去杨氏家接她。命令人将杨氏强行抬上马车。于是杨氏在马车上哭得十分悲痛,说:“你们这是想让我死啊!”由于这样,苻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将杨氏叫做“傻小姨(痴姨)”。(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拜谒李时珍陈世旭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蕲春,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
15、霓裳,相守明镜。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氳着浓浓的药香。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
16、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符。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17、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
18、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有删改)【注】蕲春:今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私淑弟子: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表叔的形
19、象。B. 文章以“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C. 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人场景。D. 文中“圣者”“国之医者”“伟大医者”等称谓,突出李时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11. 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在沉重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赏析加点词语)(2)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赏析句子)13. 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请简要概括。1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0. A 11. 有助于
20、李时珍形象具体化,让读者对李时珍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衬托李时珍形象的高大;体现李时珍医道仁心在后世得到传承。 12. (1)“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2)“高”突出李时珍高尚的品格;“低”写出李时珍谦卑的姿态;“高”“低”看似矛盾,实则凸显李时珍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形象。 13. 山野采药;编纂本草纲目;为百姓治病。 14. 要点:医学成就和影响跨越时代;成为医道仁心的象征;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解析】【10题详解】A.由段“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可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福建省 备考 2022 年中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