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学问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学问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学问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学问点 想要考好历史,同学需要知道一些的考试中常常考的学问点。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提纲,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学问点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基础解读】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时代背景: (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急。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2、2)20世纪60年月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胜利。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胜利。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放射胜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放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头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方案。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浩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22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过程: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觉了一株自然杂交水稻,优势特别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3、(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22年,他获得中国国家奖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袁隆平是世界上胜利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将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方案,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进展 1、计算机技术的进展: (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月中国开头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3)1983年,中国胜利研制
4、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 2、生物技术的进展: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拓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讨论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基础解读】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党.提出让.在.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6年春,.在中共.
5、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临时性的方针。 3、结果: (1)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富强景象。 (2)代表人物及作品: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精彩作品 二、曲折的年月 1、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的缘由: (1)的扩大化,特殊是_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必修 第八 单元 学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