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语文其次单元学问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必修五语文其次单元学问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五语文其次单元学问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五语文其次单元学问点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常的记忆背诵。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必修五语文其次单元学问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必修五语文其次单元学问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才智)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来回)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真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2、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分)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才智)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足)/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
3、.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
4、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
5、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三、文言句式 1.推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推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推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推断语气) 2.省略句 (1)飞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
6、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飞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飞翔,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气。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由于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绽开双翅就像天涯的云。鹏鸟借焦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
7、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游览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善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语文必修五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这里入选的并非逍
8、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编者注)。 开头一段,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大笔挥洒,以描写奇妙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异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奇妙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肯定没有的,是人们肯定不曾见过的,但想像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信任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奇妙的大鸟岂止是大
9、,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回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毕竟如何高远呢?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阅历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犹如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一般人的生活阅历,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把心
10、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了。 接下来,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的区分,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连续打了一系列的比方。先以水与舟的比方,说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犹如“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是为了证明:大鹏的高飞南迁,凭借的是九万里的大风,这还是“有所待”的,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没有达到抱负的肯定自由境界。接着,又童话般地叙述了蜩(即蝉)和学鸠(小鸟名)对大鹏的嘲笑。蜩和学鸠局促的天地、渺小的见识,自鸣得意的口吻,以及它们毫无自知之明的对大鹏的讽刺和嘲笑,本身就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
11、而也有力地说明白所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下文的朝菌、蛄与冥灵(大乌龟)、大椿的比方,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方等,自然就说明白“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了这一系列的比方,是为了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非常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文章的其次段,从“汤之问棘也是已”到“此小大之辩也”止,大意是说:商汤王问他的臣子棘:“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回答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那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个广漠无边的大海,就是自然的大水池。那里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遮天盖地的云,它乘
12、着羊角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越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行,飞往南海。沼泽里的小麻雀讥笑它说:它要到哪儿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算是我的飞行了。而它毕竟要飞到哪儿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啊!” 这一段,假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奇妙变化,以及大鹏雄奇壮丽地展翅南飞,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这段描写,内容上与上文有明显重复之处。这种写法在一般散文家笔下很少见到。其实这正是庄子的有意之笔。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便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
13、随便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点。“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正是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重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宏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亮的“小大之辩”来说明白“小知(智)”不及“大知(智)”。 第三段从“故夫知效一官”至“圣人无名”,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奇异无比的比方和描述之后,逐次绽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庄子告知我们:有些人才智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他们虽然自我感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语文 其次 单元 学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