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域控制测量.ppt
《小区域控制测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域控制测量.ppt(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 地形测量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测量是指在整个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通过外业测量,并根据外业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来获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按照控制点之间组成的几何图形的不同,平面控制的形式又分为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根据采用测量方法的不同,高程控制测量又分为水
2、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1 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主要是三角网。按其精度分成一、二、三、四等。一等网精度最高,逐级降低;而控制点的密度则是一等网最小,逐级增大。图6-1所示,一等三角网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遍及全国范围内,是沿经纬线方向布设的,并且在经纬交点处设有起算边。它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一等三角网的加密,它是国家平面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三角网
3、是二等网的进一步加密,以满足测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某些局部地区,当采用三角测量困难时,也可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代替。图6-1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 1 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用于工程的平面控制一般是建立小区域平面控制,布设形式采用导线和小三角,根据工程的需要和测区面积的大小分级建立测区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可参照表6-1的规定。表6-1 图根控制点密度 测图比例尺1:50
4、01:10001:20001:5000图幅尺寸(cm)5050505050504040图根点(个数)8121530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概述 2 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主要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其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如图6-2所示。一等水准网是国家最高等级的高程控制骨干,沿经纬线方向布设;二等水准网是一等水准网的加密,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网为二等网基础上的加密,直接为各种测区提供必要的高程控
5、制。用于工程的小区域高程控制网,也应视测区面积大小和工程要求,采用分级的方法建立。一般以国家或城市等级水准点为基础,在测区建立三、四等水准路线或水准网;再以三、四等水准点为基础,测定图根点的高程。对于山区或困难地区,还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图6-2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一)导线的布设形式(一)导线的布设形式根据测区的情况和要求,导线有以下三种布设形式:1闭合导线 如图6-3a)所示,从一已知点出发,经过若干个点之后,最后又回到该已知点,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种形式称为闭合导线。导线起始方位角和起始坐标可以分别测定或假
6、定。导线附近若有高级控制点(三角点或导线点),应尽量使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图b)和图c)是导线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形式,其中、为连接角,为连接边。连接可获得起算数据,使之与高级控制点连成统的整体。闭合导线多用在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作测图控制。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一)导线的布设形式2附合导线 如图6-4所示。从一个已知高级控制点出发,最后附合到另
7、一个已知高级控制点上,这种布设形式称为附合导线。附合导线多用于带状地区的控制测量。此外,也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中。3支导线 如图6-5所示,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既不闭合也不附合于已知控制点上。图6-4 图6-5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的等级(二)导线的等级 在局部地区的地形测量和一般工程测量中,根据测区范围及精度要求,导线测量分为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和图根导线四个等级。它们作为国家四等控制点的加密,也可以作为独立
8、测区的首级控制。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参考表6-2。等级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测回数角度闭合差()相对闭合差一等40.5542101/15000二等2.40.25831161/10000三等1.20.11221241/5000图根1.0M1.5测图最大视距201-401/2000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三)(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导线测量的外业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量边、测角。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
9、点的资料,先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然后到野外去踏勘、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如果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选点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相邻点间必须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条件外,相邻边长度比一般不大于1:3,平均边长符合表6-2的规定;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确定导线点位置后,应在地上打入木桩,桩顶钉一小钉作为导线点的标志:如导线点需
10、长期保存,可埋设水泥桩或石桩,桩顶刻凿十字或嵌入锯有十字的钢筋作标志。导线点应按顺序编号,为便于寻找,可根据导线点与周围地物的相对关系绘制导线点点位略图。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三)(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导线测量的外业2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测量可用钢尺丈量方法,也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钢尺量距时,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各一次。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超过表6-2规定。满足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的结果。用电磁波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导
11、线边长的中误差一般约为:。3测角 导线的转折角有左、右之分,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称为左角,而右侧的称为右角:对于附合导线应统一观测左角或右角;对于闭合导线,则观测内角:当采用顺时针方向编号时,闭合导线的右角即为内角,逆时针方向编号时,则左角为内角。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图 6-7 如图6-7a)所示,用右角推算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6-1)式中:前一条边的方位角;后条边的方位角。如图6-
12、7b)为左角,推算方位角的一般式为:(6-2)必须注意,推算出的方位角如大于360,则应减去360,若出现负值时,则应加上360。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2根据已知点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如图6-7c)所示,设为已知点、为未知点,当点的坐标()、边长均为已知时,则可求得点的坐标()。这种计算称为坐标正算。由图知(6-3)其中:(6-4)所以式(6-4)又可写成:(6-5)式中 分别称为纵
13、、横坐标增量。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均带有方向性,注意下标的书写。当坐标方位角位于第一象限时,坐标增量均为正数;当坐标方位角位于第二象限时,为负数,为正数;当坐标方位角位于第三象限时,坐标增量均为负数;当坐标方位角位于第四象限时,为正数,为负数。图 6-7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3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和边长 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可根据两端点的已知坐标反算出,这种计算称为坐标反算。如图6-7c)所示
14、,设为两已知点,其坐标分别为()和(),则可得:(6-6)(6-7)式中:由式(6-7)算出两个,用作相互校核,边长也可以用于式计算:按式(6-6)求得的可在四个象限之内,它由和的正负符号确定,计算时应注意按下列关系区别:1)当 0且,0时 2)当 =0且,0时 3)当 =0且,0时 4)当 0 5)当 0且0时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五)(五)闭合导线坐标计算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闭合导线实测的 个内角总和 测不等于其理论值,其
15、差值称为角度闭合差,以 表示(6-8)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可参照表6-2所示。例如图根导线:=40=若 ,则把角度闭合差调整到观测角度中,否则,应分析情况进行重测。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角度闭合差以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角中,即各个角度的改正数为:=-/计算时,根据角度取位的要求,改正数可凑整到1、6或10。若不能平均分配,一般情况下,应在短边相邻的角上多分配一点,使各角改正数的总和与反号的闭合差相等,即:=-2.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方位角及改正后的转折角,可按下式依次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6-10)在推算过程中,如果算出的 ,则应减去 ;如果算出的 ,则应加上 。
16、最后必须推算至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看其是否与已知值相等,以此作为计箅校核。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五)(五)闭合导线坐标计算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3.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根据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按式(6-4)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闭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总和的理论值应为零,即 (6-12)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 (6-13)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应满足表6-2的规定。否则,应首先检查外业记录和全部内业计算,必要时到现
17、场检查,重测部分或全部成果。若值符合精度要求,则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 相反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边坐标增量中.并且必须使改正数的总和与反符号闭合差相等,即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五)(五)闭合导线坐标计算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5.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按照式(6-5)依次计算各点的坐标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二、导线测量(六六)附合导线坐标计算附合
18、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区别: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f=CD-CD CD=AB+n 180+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fx=x测-fy=-y测-附合导线各导线点坐标计算的其它内容,同闭合导线。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六六)附合导线坐标计算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内业计算算例附合导线内业计算算例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 (一)三、四等水
19、准测量(一)三、四等水准测量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6-5水准测量精度 等级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三等123.5 或15 20四等206.0 或2530五等304540表6-6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红黑面读数差()红黑面高差之差()三等100360.31.01.5752.03.0四等1005100.23.05.0五等100大致相同-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三、高程控制
20、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一)三、四等水准测量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一般采用双面尺法,且应采用一对水准尺。(1)一个测站的观测顺序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并填入表中为(1)、(2)、(3);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并填入表中为(4)、(5)、(6);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并填入表中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并填入表中为(8)。(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1)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lOOm前视距:(10)=(4)(
21、5)lOOm 三等 75m,四等 100m 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 3m,四等 5m 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 6m,四等 10m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一)三、四等水准测量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2)水准尺渎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K-(8
22、)三等2m,四等3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3)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 或(17)=(14)(13)三等3m,四等5m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一)三、四等水准测量3.每页计算检核(1)高差部分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
23、黑面高差之和。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3)+(8)-(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6)+(7)=(15)+(16)=2(18)0.100(2)视距部分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校核无误后,可计算水准路线的总长度。(9)(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12),水准路线总长度=(9)+(10)4.成果整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闭合差应满足表10-5的要求。然后,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参见第一章有关内容,最后按调整后的高差计算
24、各水准点的高程。若为支水准路线,则满足要求后,取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据此计算水准点的高程。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一)三、四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举例:列表计算,如左表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节节节节 小小小小区区区区域域域域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测测测测量量量量 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 (二)(二)三角高程测量 如图:A、B两点之间的高
25、差 由此得到点的高程为:(6-19)(6-20)2.三角高程测量的施测方法 1.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1)安置仪器于测站上,量出仪器高,觇标立于测点上,量出觇标高,读数至;2)用经纬仪或测距仪采用测回法观测竖直角,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3)采用对向观测,方法同前两步;4)应用式(6-19)和式(6-20)计算高差及高程:第六章第六章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节节节节 地地地地形形形形图图图图的的的的基基基基本本本本知知知知识识识识 一、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一、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球表面是复杂多样的,在测量中将地球表面上天然和人工形成的各种固定物,称为地物。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区域 控制 测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