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金融全球化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金融全球化精选文档.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金融全球化本讲稿第一页,共三十一页第一节 国际间政策协调n在开放经济下,各国经济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性,一国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国内政策会对别国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别国的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又影响本国经济。这种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国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努力,因此各国进行政策的国际协调是非常必要的。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页,共三十一页一、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概念及方式n(一)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概念n1、狭义的国际间政策协调n从狭义讲,国际间政策协调是指各国在制定国内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间的磋商等方式来对某些宏观政策进行共同的设置。n2、广义的国际间政策协调n从广义讲,凡是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
2、内宏观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的行为均可视为国际间政策协调。我们所说的国际政策协调是从广义而言的。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三页,共三十一页一、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概念及方式n(二)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方式n进行国际间政策协调的方式有两种,即相机性协调与规则性协调。n所谓相机性协调是指根据经济面临的具体条件,在不存在规定各国应采取何种协调措施的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各国间的协商确定针对某一特定情况各国应采取的政策组合,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的条件就更为广泛的问题进行协调,而缺点在于可行性与可信性较差。n规则性协调是指通过制定出明确规则来知道各国采取政策措施进行协调的协调方式,这种协调的优点在于决策过程清晰,政策
3、协调可以在较长时期内稳定进行,可信度高。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四页,共三十一页二、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必要性n开放经济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这一相互依存性的产生是因为冲击可以通过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在国际间进行传递。n在经济存在相互依存性的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政策对别的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经济政策面临着两种选择:n一是完全独立分散决策,在考虑到政策的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使本国收益最大的政策;n另一种方式则是对各国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国际协调。n在很多情况下,前一种选择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在各国寻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低效率,各国都受到了损害。因
4、此,进行国际间政策协调是必要的。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五页,共三十一页第二节 国际政策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n在政策的国际协调过程中,需要对货币本位、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储备资产的供应等问题进行了制度安排,由此引出国际货币体系问题。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六页,共三十一页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及作用n(一)国际货币体系的n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n国际货币体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具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经济自发形成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国际准则,二是通过国际间协调而人为的在短期内建立起来。本
5、章首页本讲稿第七页,共三十一页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及作用n(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n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具体来讲,国际货币体系有三大任务。n第一,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实际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同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的总则。n第二,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经济的平稳发展。n第三,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者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八页,共三十一页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沿革n(一)国际金本位制n1、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n国际金本位制就是各国普
6、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n特点:黄金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而且可以自由输出入;一国的金币同另一国的金币和代表金币流通的其他金属铸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的自由输出入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九页,共三十一页(二)布雷顿森林体系n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q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于50年代首先提出了特里芬两难。n一是为满足实际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地增长;美元功能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n特里芬两难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以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那就是:随着
7、流出美国的美元日益增加,美元同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必将受到人们的怀疑,这最终必然会诱发人们对美元可兑换的信心危机,从而带来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特别特里芬两难充分体现了理论的高度预见性,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因为这一根本缺陷而走向崩溃。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页,共三十一页(二)布雷顿森林体系n3、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有关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主要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以及国际资金流动的缺乏。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这两个条件都是存在的,因此在这段时期内布雷顿森林体系有效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这些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弱化并最
8、终消失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动摇和崩溃也就难以避免了。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二)布雷顿森林体系n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n第一类是制度本身的缺限,既双挂钩及其引起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储备货币供应机制的刚性和缺乏效率;n第二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三)牙买加体系n1、牙买加体系的内容n牙买加体系除保留并加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外,它同布雷顿森林体系有许多重大的差别。这些差别的主要特点在于:n第一,黄金非货币化。n第二,储备货币多样化。以美元一枝独秀的局面被以美
9、元为首的多种重储备货币体系所取代。n第三,汇率制度多样化。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三)牙买加体系n2、牙买加体系的运行n牙买加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的制度安排是比较灵活的,这使得他的适应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世界经济动荡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因此从整体上说牙买加体系的运行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具体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n首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间的经济交往继续得到迅速发展。n其次,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的政策自主性得到加强,各国开放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得到了进一步保障。n再次,牙买加体系经受了多次各种因素带来的冲击,始终显示了比较强的适应能力。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三)牙买
10、加体系n3、评价n牙买加体系作为实现内外均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历史条件的需要。但是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牙买加体系的种种缺陷也进一步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n首先,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变动剧烈。n其次,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国际收支状况并没有得到好的调节。n再次,牙买加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冲突依然存在,并且由于大规模国际资金流动的存在而表现的日益复杂,政府对开放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困难加大了。n总的来说,牙买加体系还缺乏国际间政策协调。应当说这是牙买加体系在运行中所要弥补的问题,也是未来的国际体系所要改革的方向。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第三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n一、概述n二、国际
11、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n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和资金融通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一、概述n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产生的背景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主要是围绕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之间的较量展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于1946年3月,1947年3月才开始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活动。n2、国际货币基金的组织构成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其成员由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长组成的。n日常行政工作由执行董事会负责。n最高行政领导人是总裁。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一、概述n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n根据IMF的宗旨,其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
12、方面:n第一,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与经常项目有关的支付以及货币的兑换性方面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实施监督。n第二,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临时性资金的融通,以使他们遵守上述行为准则,避免采取不利于其它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n第三,为成员国提供进行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的场所。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和资金融通n(4)贷款条件性的含义及其评价n所谓贷款条件性是指贷款必须与受贷国可维持的国际收支前景及还款能力相结合。其目的是保证贷款的使用不损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的流动性,并有助于调整受贷国的经济状况。n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
13、条件性的争论实际上是在经济政策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相互关系方面的意见分岐。批评方认为,贷款条件性实际上是要求逆差国进行单方面调整,这导致国际收支调节不对称性的进一步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贷款附加条件时,片面强调加强受贷国内部管理的必要性,忽视了对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原因的考虑。本章首页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和资金融通n赞成方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援助,以协助其克服国际收支困难,调整和增长是相辅相成的,调整的目的仍然是保持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因此,在短期内必须采取削减国内吸收的紧缩政策,这对改善资源分配促进国内储蓄及投
14、资的增长是有益处的。综合以上双方的意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性今后能否为受贷国普遍接受并得到贯彻和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贷款条件进行能否更为有效地解决内外均衡实现之间的矛盾,而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n世界银行集团n亚洲开发银行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第四节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n在世界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形式,欧盟以其尝试性实践为世人展示了国际政策区域协调的成功范例。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一、货币集团和通货区概述n根据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成三个层次。n一是区域货币合作,覆盖了所
15、有有关货币合作的形式和程度。n二是区域货币同盟。它是指通过法律文件就货币金融中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n三是通货区。通货区具有五个显著特征。n从通货区的特征中可以知道,加入通货区可以带来不少益处也会带来一定的代价。因此,就产生了最适度通货区理论。这个理论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大于弊,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理小于弊。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分析方法n1、单一指标法n(1)要素流动性分析n这是1961年由蒙代尔提出的一种最适度通货区理论,他主张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n(2)经济开放性分析n1963
16、年,麦金农提出,以经济的高度的开放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分析方法n(3)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分析n凯南于1969年提出的,并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n(4)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n伊格拉姆于1969年指出,在决定通货区的最优规模时,有必要考察一国的金融特征,特别是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n(5)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n(6)通货膨胀率相似性分析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分析方法2、综合分析法前面的分析表明,以某一指标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唯一标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二
17、十世纪90年代以来,最适度通货区理论随着各国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而向综合分析方向发展,即综合分析加入通货区的收益和成本。(1)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收益分析一国与一个实行固定汇率安排的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该国通过其货币与通货区内其他货币汇率实行固定安排所得到的货币收益也就越大,而且这一收益与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呈正相关关系。可以借助收益曲线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一页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分析方法(2)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成本分析一国与一个通货区保持较高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可以保证该国在加入通货区后的经济稳定性损失得以降低。(3)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18、以上介绍了衡量最适度通货区的两种分析方法。它们在具体内容上各有差异,但目的却是一致的,方法上是互补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建立在单一指标法基础上。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解决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况(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沿革1、跛行货币区当时国际上共存在三个跛行货币区,即英磅区、黄金集团和法郎区。它们的出发点在于,促进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在战后的发展,恢复各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而不涉及各国的汇率安排和储备资产的形式。在整个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并不重要。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一页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况2、联
19、合浮动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逐步瓦解,跛行货币区也开始分化和重组,由西欧货币的联合浮动取而代之。所谓联合浮动,又称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对内,参与该机制的成员国货币相互之间保持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汇率。按照当时的规定,参与联合浮动的西欧6国,其货币和汇率的波动不得超过当时公布的美元平价的1.125%。这种联合浮动机制为随后产生的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汇率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况3、欧洲货币体系联合浮动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冲击,为了促进欧共体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欧共体各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
20、了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的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平均值,每一种货币的权数根据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该国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确定。以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欧洲货币单位具有价值稳定的特点。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升降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马克汇率。欧洲货币单位的创设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最大区别所在。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一页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况n(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为了保证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欧共体于1979年4月设立了欧洲货币合作基金,集中成员国各20%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作为发行欧洲货币单位的
21、准备。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的主要作用是向成员国提供相应的贷款,以帮助他们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和外汇市场的干预,保证欧洲汇率机制的稳定。n(3)稳定汇率机制。稳定汇率机制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该机制的安排,汇率机制的每一参加国都确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可调整的固定比价,也就是确定一个中心汇率,并依据中心汇率套算出与其它参加国货币相互之间的比价。稳定汇率机制通过各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强制性干预,使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限制在允许的幅度以内。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三十一页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况4、欧洲单一货币(1)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过程马约关于货币联盟的最终要求,是在欧洲联盟内建立一个负责制定和执行共同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并发行统一的欧洲货币。为实现上述目标,马约规定了一个分三阶段实行的货币一体化的计划。在马约获得通过以后,欧洲联盟在制度方面为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施坐了大量的准备工作。(2)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第三阶段,发行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欧元作为是11个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的货币,以支票、信用卡、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流通。自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现金投入流通领域。在2002年7月1日后,欧元11国货币完全提出流通,由欧元取代。本章首页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