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食品加工中的酶处理精选文档.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一章食品加工中的酶处理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食品加工中的酶处理精选文档.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章食品加工中的酶处理本讲稿第一页,共四十页第十一章食品加工中的酶处理第十一章食品加工中的酶处理本讲稿第二页,共四十页一、概念1、定义、定义酶工程亦称酶工艺,是在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酶工程亦称酶工艺,是在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相应的原料转化为有用物质的技术将相应的原料转化为有用物质的技术酶工程与发酵工程密切相酶工程与发酵工程密切相关,是发酵工业发展的产物,是酶学原理与化工技术相结合而关,是发酵工业发展的产物,是酶学原理与化工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各种酶的开形成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各种酶的开发、生产和利用,酶的分离
2、、纯化技术、酶的化学修饰技术,发、生产和利用,酶的分离、纯化技术、酶的化学修饰技术,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等。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等。酶是生物催化剂,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它酶是生物催化剂,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它可高效、专一地催化特定的生化反应,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可高效、专一地催化特定的生化反应,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反应速度提高反应速度提高10的的8次到次到10的的20次倍。酶促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次倍。酶促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污染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温和、能耗低、污染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本讲稿第三页,共四十页二、酶的探索与发现:二、酶的探索与发现:
3、1、史前时期、史前时期距今距今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利用天然酵母酿酒。利用天然酵母酿酒。公元前公元前12世纪世纪,制饴、制酱。制饴、制酱。书经书经记载记载“若作酒軆,尔惟曲孽若作酒軆,尔惟曲孽”。“曲曲”:长霉菌的谷物;:长霉菌的谷物;“孽孽”:谷芽。:谷芽。左传左传用用“曲曲”、“孽孽”治病。治病。本讲稿第四页,共四十页2、近代发展近代发展1833-1835年年,淀粉的第一次酶解法国化学家淀粉的第一次酶解法国化学家AnselmePayen和和ean-FranoisPersoz描述了描述了从大麦的麦芽中分离淀粉酶多聚体的过程,从大麦的麦芽中分离淀粉酶多聚体的过程,并将
4、之命名为淀粉酶。并将之命名为淀粉酶。1836年年,德国生理学家德国生理学家TheodorSchwann在在研究消化过程时,分离出一种在胃内消化蛋研究消化过程时,分离出一种在胃内消化蛋白的物质,将它命名为胃蛋白酶。这是第一白的物质,将它命名为胃蛋白酶。这是第一个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到的酶。个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到的酶。1883年年,JohanKjeldahl建立了一套检测有建立了一套检测有机物中机物中-3价氮的方法,即测定氮的含量价氮的方法,即测定氮的含量的方法。的方法。本讲稿第五页,共四十页1894年年,加酶食品的第一次商业加酶食品的第一次商业化生产化生产1894-1913年年,德国化学家德国化学家E
5、milFisher根据糖化酶的特点建立根据糖化酶的特点建立了钥匙了钥匙-锁理论。锁理论。1926年年,科学家发现酶是蛋白质科学家发现酶是蛋白质本讲稿第六页,共四十页1953-1958年年,Watson和和Crick发发现现DNA是双螺旋结构是双螺旋结构1963年年,碱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用酶洗涤剂用酶的突破的突破1965-1974年年,淀粉工业的重大突淀粉工业的重大突破随着一种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糖破随着一种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糖的,不含转葡萄糖苷酶的葡萄糖的,不含转葡萄糖苷酶的葡萄糖淀粉酶上市,微生物酶类应用于淀粉酶上市,微生物酶类应用于食品工业的首次重大突破于食品工业的首次重大突破于20世世
6、纪纪60年代发生。年代发生。本讲稿第七页,共四十页从从20世纪世纪50年代初开始,酶及产酶细胞的固定化年代初开始,酶及产酶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引起食品、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引起食品、发酵工业一场大变革。发酵工业一场大变革。美国美国20世纪世纪70年代初开始,使玉米淀粉经酶法液年代初开始,使玉米淀粉经酶法液化、糖化和异构化并采用固定化技术,工业化化、糖化和异构化并采用固定化技术,工业化生产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高果糖浆,代替生产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高果糖浆,代替蔗糖作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食品的甜蔗糖作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食品的甜味剂。味剂。1982年
7、美国年美国Cech研究组发现研究组发现RNA分子中含有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具有自身切接功能的片断,称为内含子,这种具具有自身切接功能的片断,称为内含子,这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有催化功能的RNA称为核酸类酶。称为核酸类酶。至目前为止,已发现自然界存在的酶有至目前为止,已发现自然界存在的酶有3000多种,多种,但真正形成工业规模生产的只有几十种。但真正形成工业规模生产的只有几十种。本讲稿第八页,共四十页3、现代酶学发展、现代酶学发展70年代初实现年代初实现DNA重组技术或称克隆技术,促使重组技术或称克隆技术,促使酶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酶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工具酶工具酶”基因工程中所应用的系列酶
8、的总称。基因工程中所应用的系列酶的总称。到目前为止,在基因工程中应用的工具酶已有到目前为止,在基因工程中应用的工具酶已有500多种。多种。目前已有目前已有100多种酶基因克隆成功。多种酶基因克隆成功。凝乳酶过去从小牛胃中提取,每年大约宰杀凝乳酶过去从小牛胃中提取,每年大约宰杀500万头万头小牛。小牛。重组凝乳酶:重组凝乳酶:DNA重组技术重组技术本讲稿第九页,共四十页第二节第二节酶的生产和利用酶的生产和利用本讲稿第十页,共四十页一、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一、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酶制剂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酶制剂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抗生素工业的发展而建立。随着抗生
9、素工业的发展而建立。国际市场国际市场1983年酶制剂产量年酶制剂产量6.5万吨万吨,销售额销售额4亿美元亿美元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年代初,销售额销售额10多亿美元多亿美元90年代末年代末,销售额销售额20多亿美元多亿美元(一)发酵法生产食品级酶要求:安全和卫生(一)发酵法生产食品级酶要求:安全和卫生菌种严格控制、原料要求、防止有害物质的污染、菌种严格控制、原料要求、防止有害物质的污染、选择合理的提取工艺。选择合理的提取工艺。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四十页(二)生产步骤:(二)生产步骤:1、目的酶生产菌株的分离、目的酶生产菌株的分离筛选筛选(1)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从自然界分离筛选(2)用物理、化学因
10、子)用物理、化学因子处理诱变处理诱变(3)用基因重组或细胞)用基因重组或细胞融合技术选育融合技术选育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四十页2、酶的生产、酶的生产(1)要选择好的培养方要选择好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组成配比、法,包括培养基组成配比、培养温度、培养温度、pH值、通气值、通气量等。量等。(图图:微生物在相当于三层楼高的发微生物在相当于三层楼高的发酵罐里生长繁殖,产生所需的酵罐里生长繁殖,产生所需的酶酶)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四十页(2)确定工业规模大确定工业规模大量生产的一系列工程量生产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条件,以及培和工艺条件,以及培养罐的形式、大小、养罐的形式、大小、通气条件、温度和通气条件、温度和
11、pH值的控制等。值的控制等。(图:通过改变培养基类型、酸碱度、图:通过改变培养基类型、酸碱度、氧气浓度和温度,研究人员现了氧气浓度和温度,研究人员现了生产某种酶的微生物的最佳生长生产某种酶的微生物的最佳生长条件。条件。)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四十页二、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二、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1、微生物酶制剂的工业提取步骤大致如下、微生物酶制剂的工业提取步骤大致如下:如果是胞内酶,则首先要分离收集其菌如果是胞内酶,则首先要分离收集其菌体,使之破碎,将酶提取至液相中,此体,使之破碎,将酶提取至液相中,此为出发酶液;为出发酶液;如果是胞外酶,它的深层发酵液或固体如果是胞外酶,它的深层发酵液或固体培养
12、物的抽提液则为出发酶液。培养物的抽提液则为出发酶液。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四十页2、制取工业酶制剂的步骤:、制取工业酶制剂的步骤:第一步第一步除去出发酶除去出发酶液中的悬浮固形物,获液中的悬浮固形物,获得澄清酶液,必要时再得澄清酶液,必要时再进行减压浓缩;进行减压浓缩;第二步第二步根据质量要根据质量要求和经济性采用适当方求和经济性采用适当方法(如用盐析法、有机法(如用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丹宁沉淀溶剂沉淀法、丹宁沉淀法等)将酶沉淀分离;法等)将酶沉淀分离;(图:只有酶和水能通过转鼓式过滤图:只有酶和水能通过转鼓式过滤机;培养基和微生物则被留在硅机;培养基和微生物则被留在硅藻土上。藻土上。)本讲稿
13、第十六页,共四十页第三步第三步收集沉淀、干燥、收集沉淀、干燥、研粉、加适当的稳定剂、填研粉、加适当的稳定剂、填充剂、做成粉末制剂。充剂、做成粉末制剂。酶粒是在大型连续运转的水平酶粒是在大型连续运转的水平混合机内生产出来的。提取的酶与混合机内生产出来的。提取的酶与盐、纤维素及其他成分混合形成盐、纤维素及其他成分混合形成0.5mm大小的粒状物。然后用一大小的粒状物。然后用一种聚合体包裹,以防止酶尘在使种聚合体包裹,以防止酶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致敏危险。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致敏危险。(图图:用多聚体包裹酶以减少酶尘引起用多聚体包裹酶以减少酶尘引起的致敏危险。的致敏危险。)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四十页3
14、、其他方法其他方法对于质量要求高可提取液中共存有妨碍目的酶工艺效对于质量要求高可提取液中共存有妨碍目的酶工艺效果的其他酶时,常用一些特殊纯化方法将目的酶与其果的其他酶时,常用一些特殊纯化方法将目的酶与其他酶和杂蛋分开,再分别沉淀制取。常用的方法有:他酶和杂蛋分开,再分别沉淀制取。常用的方法有:(1)蛋白质选择性变性法)蛋白质选择性变性法(2)分级盐析法)分级盐析法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等电点法等电点法柱层析法柱层析法电泳法电泳法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四十页三、酶的化学修饰技术三、酶的化学修饰技术1、金属离子置换修饰金属离子置换修饰2、大分子结合修饰、大分子结合修饰
15、3、肽链有限水解修饰、肽链有限水解修饰4、侧链修饰、侧链修饰(图:微生物的基因经修饰能够产生图:微生物的基因经修饰能够产生所需的酶所需的酶)本讲稿第十九页,共四十页五、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五、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游离酶、游离细胞在酶催化反应中很难反复或连续使用,也很游离酶、游离细胞在酶催化反应中很难反复或连续使用,也很难实现连续化、自动化。难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固定化:将游离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的催化活动完全或基固定化:将游离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的催化活动完全或基本上限制在一定空间内的过程,分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本上限制在一定空间内的过程,分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胞。1、固定化酶的特征、固定化酶的特
16、征(1)反应完成后经过过滤或离心等简单的分离就可回收,重复)反应完成后经过过滤或离心等简单的分离就可回收,重复使用,降低了酶制剂的成本;使用,降低了酶制剂的成本;(2)可以装成酶柱,当底物溶液流经酶柱时,就能发)可以装成酶柱,当底物溶液流经酶柱时,就能发生酶促反应,适合于工业化应用;生酶促反应,适合于工业化应用;(3)酶经固定化后,稳定性一般都有所提高。)酶经固定化后,稳定性一般都有所提高。本讲稿第二十页,共四十页2、固定化酶的特点、固定化酶的特点(1)省去了酶分离纯化的时间和费用;省去了酶分离纯化的时间和费用;(2)可进行多酶反应;)可进行多酶反应;(3)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从而增加了酶的稳
17、定)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从而增加了酶的稳定性;性;(4)由于辅助因子存在和细胞内的连续性合成,)由于辅助因子存在和细胞内的连续性合成,酶的活力较为持久,半衰期在一个月以上,就有酶的活力较为持久,半衰期在一个月以上,就有工业应用价值;工业应用价值;(5)用固定化细胞反应柱或反应床可连续进行)用固定化细胞反应柱或反应床可连续进行发酵,一边加入培养基,一边排出发酵液,可发酵,一边加入培养基,一边排出发酵液,可避免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避免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3、固定化酶的方法、固定化酶的方法(1)载体结合法)载体结合法a、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将酶吸附在活性炭、多孔玻璃、酸
18、性白土、高岭土、硅胶等惰性载体是将酶吸附在活性炭、多孔玻璃、酸性白土、高岭土、硅胶等惰性载体上,此法对酶活性破坏较少,但吸附作用力常较弱而易脱落,因而常上,此法对酶活性破坏较少,但吸附作用力常较弱而易脱落,因而常与交联法结合使用。与交联法结合使用。b、离子结合法、离子结合法是利用离子键将酶及带有离子交换基团的不溶性载体,如离子交换树脂或带有是利用离子键将酶及带有离子交换基团的不溶性载体,如离子交换树脂或带有交换基团的纤维素、葡萄聚糖结合在一起,此法操作简便,酶回收率也较高,交换基团的纤维素、葡萄聚糖结合在一起,此法操作简便,酶回收率也较高,但在较强离子强度下进行酶反应时易于脱落。但在较强离子强
19、度下进行酶反应时易于脱落。c、共价结合法、共价结合法是利用共价键将酶和载体加以偶联,但因涉及条件较苛刻而化学反应又是利用共价键将酶和载体加以偶联,但因涉及条件较苛刻而化学反应又剧烈,因而酶回收率较低、操作复杂,但酶与载体的结合相当牢固。剧烈,因而酶回收率较低、操作复杂,但酶与载体的结合相当牢固。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2)交联法交联法这是利用双功能试剂将酶分子相互交联而不需要载体。常用的交联剂有戊二醛、这是利用双功能试剂将酶分子相互交联而不需要载体。常用的交联剂有戊二醛、异氰酸酯、双重氮联苯胺或乙烯双马来亚胺(形成重氮盐)。此法反应也较为异氰酸酯、双重氮联苯胺或乙烯双马来亚胺(形成重氮盐)
20、。此法反应也较为剧烈,从而影响酶的回收,但固定后的酶稳定性较好。剧烈,从而影响酶的回收,但固定后的酶稳定性较好。(3)包埋法包埋法a、网格型、网格型是将酶固定在具有网格结构的高分子凝胶中。通常作为凝胶材料者有聚丙烯酰胺、是将酶固定在具有网格结构的高分子凝胶中。通常作为凝胶材料者有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海藻酸、明胶、胶原等天然大分子材料。此法聚乙烯醇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海藻酸、明胶、胶原等天然大分子材料。此法操作方便,很少改变酶的高级结构,因而回收率高,但在反应中存在操作方便,很少改变酶的高级结构,因而回收率高,但在反应中存在“固相固相”扩散阻力,只适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机械
21、强度往往也较差。扩散阻力,只适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机械强度往往也较差。b、微囊型、微囊型是将酶液包埋在微小(是将酶液包埋在微小(300m)的具有半透性高分子材料外壳形成的珠)的具有半透性高分子材料外壳形成的珠囊中。此法操作较复杂,酶回收率一般不高,但被包埋的酶不易流失,囊中。此法操作较复杂,酶回收率一般不高,但被包埋的酶不易流失,微囊的比表面积很大,一般也只能适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微囊的比表面积很大,一般也只能适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六、酶反应器酶催化反应:在均相或酶催化反应:在均相或非均相系统中由酶参与非均相系统中由酶参与的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的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
22、过程。过程。酶催化反应器:在此反酶催化反应器:在此反应中所采用的设备应中所采用的设备酶反应器酶反应器游离酶反应器游离酶反应器均均相不可截留固定化酶反应器相不可截留固定化酶反应器非均相非均相可截留不可截留:是可截留不可截留:是指酶一次性分批使用不再回指酶一次性分批使用不再回收。收。可截留:是通过超滤膜可截留:是通过超滤膜将酶截留在反应系统中。将酶截留在反应系统中。酶酶反反应应器器 游离酶反应器游离酶反应器 均相均相不可截留不可截留固定化酶反应固定化酶反应器非均相器非均相 可截留可截留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四十页第三节第三节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一
23、、酶的用途一、酶的用途反应反应 酶酶 水解淀粉生产葡萄糖水解淀粉生产葡萄糖 淀粉淀粉+H2O葡萄糖葡萄糖 糖化酶糖化酶-淀粉酶淀粉酶 水解水解RNA生产生产 5-IMP及及5-GMPRNA+H2O5-AMP+5-GMP+5-UMP+5-CMP5-AMP+H2O5-AMP+NH3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 AMP脱氨酶脱氨酶 用用Plastein反应修饰蛋白质反应修饰蛋白质 肽肽+蛋氨酸乙酯蛋氨酸乙酯 肽肽-蛋氨酸蛋氨酸 木瓜酶木瓜酶 消除桔汁苦味消除桔汁苦味 柚苷柚苷+H2O鼠李糖鼠李糖+柚配质柚配质-7-葡糖苷葡糖苷(2)柚配质柚配质-7-葡糖苷葡糖苷 葡萄糖葡萄糖+柚柚配质配质 柚苷酶柚苷酶 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 食品 加工 中的 处理 精选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