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土壤碳库的形成与转化精选文档.ppt
《第五讲土壤碳库的形成与转化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土壤碳库的形成与转化精选文档.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讲土壤碳库的形成与转化1本讲稿第一页,共五十三页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图0.5%7%0.5-2.0%5%本讲稿第二页,共五十三页第一部分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包括:1、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 2、微生物体 3、土壤生物分解/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本讲稿第三页,共五十三页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l微生物:最早来源l动物来源 l植物来源自然土壤经过耕种或其它人类活动影响后产生的:l农业副产品l有机肥料l有机农药l工业副产品基本来源本讲稿第四页,共五十三页2、有机质的组成、有机质的组
2、成(1)化学元素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其中,C/N比大约在1012之间。二、含量及组成二、含量及组成1、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 一般含量在0-5%之间。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 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0.5%本讲稿第五页,共五十三页(2)物质组成:(i)微生物体,动、植物残体;(ii)简单有机化合物(主要有木质素、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等)非腐殖物质(占土壤有机质的20-30%以上);(iii)腐殖物质腐殖物质。本讲稿第六页,共五十三页腐殖物质i)定义:是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非晶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ii)颜色:
3、黄色 棕黑色iii)结构未知iv)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占其60-80%本讲稿第七页,共五十三页第二部分 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成与分解累积落落红红不不是是无无情情物物化化作作春春泥泥更更护护花花本讲稿第八页,共五十三页R(C,4H,养分)+2O2 CO2+2H2O+能量+养分 酶氧化一、矿化作用与腐殖化过程1、矿化作用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本讲稿第九页,共五十三页2、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更
4、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本讲稿第十页,共五十三页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腐殖化系数: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称为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在好氧条件下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分解作用快而彻底,有机物质彻底分解为CO2和H2O,而N、P、S等则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在嫌气条件下在嫌气条件下,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作用慢且不彻底,同时往往还产生有机酸、乙醇等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除了产生中间产物外中间产物外,还
5、产生CH4、H2等还原性物质等还原性物质,其中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二、生物物质循环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1)固定营养元素固定营养元素 生物摄取从岩石、矿物中释放出来的养分元素,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将易溶性、无机态转化为有机态化合物而固定在生物体内。死亡的生物或其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被固定的养分元素又被下一代或别的生物再吸收利用,这种循环过程保证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发展。由有机物质生成的土壤腐殖质决定着土壤潜在肥力及其有效性。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表52 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形成的干物质及固定的能量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保存和富集植物养分保
6、存和富集植物养分表53 能被植物进行生物学吸附的元素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土壤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物产量,从而影响养分循环的强度;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是养分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重要环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被移出后带走了大量植物营养元素,从而导致土壤养分枯竭,系统生产力下降。施用各种矿质肥料可以归还植物营养元素,但却不能弥补由此减少的土壤能量。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归还有机残渣是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归还有机残渣是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的一个有效途径。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三、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积
7、累 进入土壤后的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易分解物质(主要是可溶性物质,如简单的糖类、蛋白质和有机酸等)的快速分解过程;第二阶段是难分解物质(如木质素和腐殖质等)的缓慢分解过程。一个碳原子的旅程据Garrels等(1975)计算:在大气圈中停留4年;在生物圈中停留11年;在海洋上层水域停留385年;在深海中停留10万年;在地壳中停留3.42亿年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第三部分 影响土壤库中有机质分解、积累和转化的因素一、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的因素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五十三页(一)有机肥的化学组成对分解积累的影响1、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影响有机肥最初阶段的分解速率;、有机质的化学组
8、成影响有机肥最初阶段的分解速率;有研究报道,黑麦草地上部分的分解速率开始时快于地下部分,约6个月后差异消失;大麦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土壤中分解5年后残留率仍有很大差异,前者为12,后者为16。2、有机质的、有机质的C/N比也影响分解速率;比也影响分解速率;C/N比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只表现在分解的开始阶段(含N量高则分解速度就快),而且可以被土壤中的N素所补偿。3、木质素含量是影响有机肥残留率的主要因素。、木质素含量是影响有机肥残留率的主要因素。草根的分解量与(C/N 木质素%)/(糖%)呈反相关;有机肥的腐殖化系数与(木质素%)/(苯醇溶性物水溶性物碳水化合物)呈正相关;有机肥的C/N比越大,N素
9、的残留率就越大。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三页(二)有机肥施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有机肥分解的初期,施用量明显影响分解速率;当有机质的分解时间足够长(36个月以上)时,有机质分解速率不受施用量的影响。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三)土壤对有机肥分解积累的影响 土壤中的矿物质部分对土壤有机质的彻底分解有阻滞作用。(其作用实际上不是在分解上,而是通过将中间产物固定来阻滞彻底分解。)(1)较细颗粒颗粒对有机物质分解的阻滞作用较大;(2)不同类型黏土矿物黏土矿物对有机质分解的阻滞作用不同,蒙脱石高岭石;(3)土壤中的某些成分某些成分在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中起重要作用,如:石灰和代谢性Ca2+促进新鲜植
10、物残体的分解,但阻碍腐殖质的分解(与胡敏酸等形成不易被微生物吸收的胡敏酸钙等);(4)水铝英石水铝英石能阻滞有机物质的彻底分解并使土壤保持较高的有机质含量;(5)土壤水分水分状况影响有机质的分解,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干湿交替也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6)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状况也影响有机质的分解,肥力越高,有机质的分解越快。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三页(四)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影响激发效应:指土壤中加入的新鲜有机物质对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影响。正激发效应:指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的过程。负激发效应:指抑制土壤有机质分解的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有机肥的激发效应。易分解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土壤 形成 转化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