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机器人设计技术精选文档.ppt
《第十三讲 机器人设计技术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讲 机器人设计技术精选文档.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三讲机器人设计技术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本讲稿第一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五节感知与智能应用系统实例仿人机器人智能行走系统人体在行走的过程中,其重心不断地周期性移动和改变,在任何时刻至少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而其中一段是两只脚同时着地。单支撑和双支撑交替进行,但只有单支撑和双支撑在行走周期中所占比例合理,才能保持身体平衡。双足行走周期:三个阶段:1、单脚支撑阶段,也称摆腿阶段。2、双脚支撑阶段3、移动过度阶段本讲稿第二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五节感知与智能应用系统实例仿人机
2、器人智能行走系统一、ZMP理论与计算ZMP(零矩点)控制是目前应用比较成功的双足机器人平衡理论,它要求ZMP点必须位于支撑面内。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双足机器人结构,得到重力的大小;再由运动轨迹规划确定重力的位置和惯性力,计算出期望ZMP位置,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验证,保证期望ZMP落入支撑面内。由于建模和计算误差,实际ZMP与期望ZMP会存在一定误差,可能会造成双足机器人的失稳。因此,必须实时监控期望ZMP与实际ZMP的偏差,并进行相应的补偿。本讲稿第三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五节感知与智能应用系统实例ZMP位置检测需要六维力传感器获取地面反力信息;另外,
3、摆动腿着地时与地面间的冲击力,对于运动过程的稳定性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仿人机器人行走系统采用六维力/力矩传感器IFS-105M50A220-I63构成实际ZMP检测系统,控制软件包括:1、采集地面反力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2、计算机器人系统的实际ZMP位置。本讲稿第四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五节感知与智能应用系统实例右图为ZMP行走模型,重力和惯性力构成机器人的广义力,广义力的延长线落在地面上的点,即为期望的ZMP,对该点的广义力矩为零。如果作用在机器人脚底的实际地面反力(包括垂直反力和摩擦力)中心与期望的ZMP重合,并落在支撑面上,则对于机器人
4、无翻转力矩,从而使机器人处于稳定行走状态。如果不重合,则可能存在翻转力矩(因运动轨迹已经规划好)。本讲稿第五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五节感知与智能应用系统实例期望ZMP的位置可通过实际结构的尺寸、质量、步态规划进行计算。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最佳位置应在踝关节以下,越接近地面越好。根据测量得到的力和力矩值,由传感器数学模型(右图),可以计算出实际的ZMP值:本讲稿第六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五节感知与智能应用系统实例期望ZMP与实际ZMP不重合产生的附加翻转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参考上述公式,为了消除翻转力矩,必
5、须消除期望ZMP与实际ZMP的偏差;因此,平衡策略为:1、改变机器人行走步态,改变实际ZMP的位置。2、改变惯性力的大小,改变期望ZMP的位置。本讲稿第七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五节感知与智能应用系统实例二、基于传感器的机器人智能行走基于ZMP理论的步态规划在线调整可以有:1、根据传感器数据,调整支撑脚步态,从而改变实际地面反力中心,使实际ZMP达到恰当的位置,与期望ZMP重合。2、根据传感器数据,调整各关节的驱动力矩从而改变各杆件的加速度和机器人惯性力的大小,使期望ZMP与实际ZMP重合,实现稳定行走。本讲稿第八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
6、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七章第七章 机器人设计技术机器人设计技术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一般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一般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第三节第三节 特种机器人系统设计特种机器人系统设计本讲稿第九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7.1.1一般设计技术一、设计原则与步骤、方法作为一种典型的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的一般设计原则同样适用于机器人;但机器人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如:多自由度、非线性、强耦合、刚性差、智能化要求高等,必须重视它特有的设计方法学研究,明确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
7、的功能与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一般设计过程:首先进行整体功能、整体参数设计,然后设计各个局部的细节机器人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控制系统设计优先于机械结构设计原则。本讲稿第十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机器人的一般设计过程:首先设计机器人的整体功能、整体参数,然后设计各个局部的细节。设计机器人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数及相互影响,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或控制系统设计。1)、系统结构设计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的分工,突出各自的优点和特色。2)、机械与控制系统间的关系与协调。3)、机械
8、、控制、传感器、软件、硬件之间的兼容。4)、现有技术的整合与集成。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5)、性能与成本之间的折中。6)、各部分进度的合理安排与协调。2、控制系统设计优先原则也称为理论设计优先于实际设计原则。一般的机械产品设计过程:方案论证、设计与计算、装配图设计、零件图设计、电气设计。为什么要控制系统优先?机械系统的性能一般是开环形成的,而控制系统一般按闭环新型控制,机器人的性能主要通过经过优化设计的控制系统来保证。因此,从方案论证阶段就要优先考虑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实现问题,结合控制系统软
9、硬件的实现条件,对机械结构提出指导性建议。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方案设计、仿真与计算、市场调查等内容。通过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系统,可以为机械系统的选型和优化设计提供指导。例如:工作空间的确定、避免奇异点、减速比的选定、具有解析逆运动学解的构型特征等。例如:在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与各关节变量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必须通过复杂计算,或借助CAD工具来完成。控制系统设计也不能提出不可实现的要求,必须考虑机械系统的能力。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
10、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机器人的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1、总体方案设计 (1)、市场调查 了解同类产品的性能、特点和不足,估算成本与收益,评估市场开发前景。(2)、明确机器人的设计要求 明确机器人的任务要求,分析工作环境,确定工作空间、位置精度、负载等要求。(3)、明确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 明确提出机器人应具有的功能、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4)、方案比较 初步提出若干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工艺、技术、价值等分析选择最佳方案。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三十页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02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三讲 机器人设计技术精选文档 第十 三讲 机器人 设计 技术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