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显示产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计划_参考.docx
《智能显示产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计划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显示产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计划_参考.doc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智能显示产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计划智能显示产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计划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公司简介4二、 产业环境分析5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6四、 必要性分析10五、 英美模式的产生10六、 英美市场主导型治理模式评价12七、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14八、 公司治理模式差异论15九、 公司治理的力量源泉19十、 利益导向21十一、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分析23十二、 企业风险管理25十三、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35十四、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38十五、 内部监督比较41十六、 内部监督的内容42十七、 评价控制缺陷与报告48十八、 审计工作计划与实施52十九、
2、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57二十、 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59二十一、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69劳动定员一览表70二十二、 法人治理72二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80二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83一、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程xx3、注册资本:13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6-6-247、营业期限:2016-6-24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
3、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
4、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二、 产业环境分析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着力建设一流的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制造业先进配套基地。以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发展平台,以项目建设为发展支撑,深入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到“十三五”末,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每年新增15家以上,达到220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以上。(一)着力推进园区率先发展以规划为引领,完
5、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进度,以“工业新城生态园区”为目标,助力产业转型发展、率先发展。(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配合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低端钢铁压延、低端零配件加工制造等技术含量低、高耗能低产出行业,实现传统特色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三)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车辆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数控设备生产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力争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行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智能显示产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
6、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及“十四五”规划的发展重点。为推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与配套核心材料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显示、柔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2017年9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发布的信息产业发展指南(2016年-2020年)中提出:拓展新型显示产品规模
7、应用领域,实现液晶显示器超高分辨率产品规模化生产、AMOLED产品量产。2019年9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1026版)中提出:发展基于更高分辨率的非晶硅TFT-LCD显示产品、低温多晶硅TFT-LCD/AMOLED显示产品、金属氧化物TFT-LCD/AMOLED显示产品;发展基于硅基、柔性或印刷工艺的AMOLED等新型显示产品;发展基于Micro-LED、量子点、激光、碳基或全息等新型显示产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上述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为智能
8、显示行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动了下游应用的深度拓展,促进了智能显示产品的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电子信息行业作为全球发展的重要领域,其发展对人类社会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电子信息传递的终端显示设备,全球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将为智能显示行业的发展带来持续的动能,将加快智能显示产品的需求增长。新技术的出现也为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业务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智能显示电子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交互式技术推进了智慧教育行业和智能办公、会议等场景的设备更
9、新,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增加了智能显示电子产品在广告领域、政务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通过人机交互收集用户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储存。(3)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促进了显示产品的需求在智能化上的拓展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柔性显示、VR技术的应用,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得到发现和满足。首先,传统电视、显示器更加多元化的智能性需求促进了行业应用的智能化进步;其次,智能显示产品在智慧教育、智能办公、电竞、安防、商业展示、医疗、智能电视等领域的需求逐步呈现,使得显示行业的应用场景随着技术迭代与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推进而不断拓宽。(4)全球新冠疫情客观上促进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应用的发展,对智能显示行业
10、、特别是国内的设计生产企业的推动作用明显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目前,通过延迟企业复工、限制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等措施,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部分国家地区成为新的疫情重灾区。新冠疫情客观上促进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应用的发展,逐步改变原有的人际交流及商业活动的场景,对行业的影响显著,而智能显示产品成为新趋势的必然硬件选择。因此,新冠疫情极大的促进了智能显示行业的需求。在生产供应方面,因疫情被基本控制,国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全部恢复正常,但国外疫情影响大,不能被有效控制,导致目前已形成中国大陆供应全球市场需求的情形,特别是智能显示行业影响尤其明
11、显,将极大的推动国内智能显示企业的发展。2、不利因素(1)上游面板产能有限,大尺寸改善需求的增长缩减了面板行业的整体产量,增加了液晶面板的购买成本近年来,由于三星、LG等韩系液晶面板厂商逐步减少或退出LCD面板业务,而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周期较长,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可替代产能,导致面板供应出现紧张。在面板资源供不应求的环境下,面板价格逐渐上涨,企业采购液晶面板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采购难度;其次,随着行业液晶面板产能的不断集中,上游厂商的议价能力增强,进一步增加了企业采购成本;再次,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大尺寸的生产量上升,将缩减面板行业的整体产量,强化了面板厂商的议价能力。(2)国内经营成本
12、的上涨弱化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生产所需必备的生产要素,如人工、土地、房租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将弱化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于核心竞争力较弱的制造企业,国经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逐步增大,增大了其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难度。四、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
13、,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五、 英美模式的产生在英美国家由于较早受产业革命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本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成效的实体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股份公司成为最适当的形式。在股份公司发展的初期,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经营规模、范围的扩大,专业化经理人的出现,更加快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速度。公司所有者追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经营者可能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滥用权力损害公司的利益,进而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利益。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这种利益冲突可以说是公司治理形成的内在因素,也是各种公司治理模式共同的产生原因。产业革命又
14、促进了专业化管理与风险分散相结合的现代化股份制的推行,股份高度分散的公众上市公司成为这些国家经济领域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最大的400家公司99%都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英国,100家最大的公司大部分也都是上市公司。而在欧洲大陆国家,股票上市公司比例平均只有54%。在主要依靠股份融资快速扩大规模的企业扩张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下,这些国家逐渐形成了股份高度分散化、股票高度流动性、金融市场十分发达的公司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被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以经理人控制为特征的控制权结构。由于普通法系国家奉行股东主权至上,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且其融资方式以股份融资为主,借贷融资比重较低
15、,因而其公司治理一般不考虑利益相关人的作用,因此又属于利益相关人排斥型公司治理。六、 英美市场主导型治理模式评价(一)英美治理模式的优势1、实现了资本市场的优化配置公司股东通过市场机制来监督公司的经营和实现利益最大化,资本流动性强。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流动,实现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减少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2、促进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股东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的操作,既可以监督、约束经理层,又能减少对经营者的干预,这有利于鼓励经营者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以及创造力。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这
16、种创新精神。3、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英美模式下的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企业依靠兼并机制迅速地扩大规模,并依靠规模经济的优势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二)英美治理模式的弊端1、股权结构上高度分散的特点极有可能造成经营者的短期投机行为股东持股短期化,而公司管理层迫于股票市场的压力,为了满足短期投资者的套现、分红,公司经营者会采取短期行为来获取利润,以满足股东较短时间内获得回报和收益最大化的需求,从而导致在制定公司经营目标及进行诸如投资、融资、营销、研究与开发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时,着重考虑短期效益,从而忽视保持企业长期绩效所必需的基础投资。2、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不力,对公司经理层的制约太小,易出
17、现“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英美模式治理下的公司股权高度分散,使了解公司内部信息及监督经理层缺少充足的动力,“搭便车”的观念导致企业被少数经营管理者所控制,从而损害到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公司管理层在缺乏制度的有力约束与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企业管理层滥用手中的权力,甚至蒙骗投资者的行为,给公司和股东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害,直接把公司引入破产的绝境。3、公司股权的高度流动性使英美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差由于股东以追求投资收益率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经营一旦出现波动,股份就被不断转手,这不仅使公司的长期发展没有稳定的资本结构的保障,而且很容易造成企业兼并接管的动荡。公司的正常运作需要以稳定的资本结构为基础,恶意接
18、管给公司带来的动荡,不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长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形成。4、公司并购不利于经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公司收购在20世纪60年代曾被认为是监控经营者的有力方式,有些公司在被收购接管后确实提高了绩效,但也逐渐出现了相反的情况。特别是到80年代中后期,公司收购逐渐有作为掠夺财产的一种方式的趋向,收购者通过分拆、重组继而包装再出售获取暴利,不稳定的公司经营特点“迫使”公司经营管理者决策从事短期破坏性行为。七、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应走向何方”,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公司怎样到达那里”。公司治理的核心是确定公司的目标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公司管理的核心是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管
19、理是运营公司,治理是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两者都是针对同样的终极目标,即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公司治理通过建立权力制衡的机制而实现其机能,公司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既定目标。KennethDayton认为,治理与管理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谁也不能脱离谁而存在。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奔向目标。缺乏良好治理模式的公司,就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厦一一没有公司管理体系的畅通,单纯的治理模式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蓝图,缺乏实际的内容。纵观管理理论的发展,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到哈默的企
20、业再造理论,企业管理理论与相应的管理实践范围由小到大,由刚性的管理措施逐步发展到注重组织、个体行为的柔性管理理念,由企业的作业管理层次发展到从战略到作业的全方位管理。早期的公司管理注重作业层,与公司治理几乎是分割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竞争的激烈,制订战略成为企业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公司管理的重心转向战略管理,这一转变使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开始有了共同的领域,并日益融合。战略管理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其过程又可分为提议、批准、贯彻和监督四个阶段。战略管理一般由总经理提出战略动议,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认可,然后再由总经理组织分解、贯彻和实施,同时此过程又受到董事会等
21、的监督和控制。因此,战略管理的参与者即是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中各个层次的集合体,治理层负责批准和监督,管理层负责提议和实施。由此,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的连接点在于公司的战略管理层次,特里克对两者的关系做了形象的图示分析。八、 公司治理模式差异论根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效率理论可知,不同的公司其治理机制的效率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经济任务、不同的经济环境必然也将产生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公司治理模式被证明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差异就必将存在着。几种公司治理模式的产生都是与其具体的市场条件和政治、历史因素密切联系的。治理模式差异论认为,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22、差异以及历史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世界上很难存在唯一最佳的公司治理模式。(一)历史传统哈佛大学教授卢西恩伯查克和马克罗伊共同发现路径依赖理论,即一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先前存在的公司制治理结构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沿着先前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轨迹与方向发展,由此导致了各国在先前由于其不同的环境甚至是历史条件而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因为:第一,怎样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通常是有章可循的;第二,现有的公司治理模式缺陷会随着公司运营逐渐显现,但公司内部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会阻止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变革,维护其既得利益。由此可知,即使竞争效率的压力和全球趋同化仍然存在,但公司治理结
23、构的不同不可能消失。(二)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上,“外部控制型”的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主要依赖于完善的外部资本市场来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监控,而“内部控制型”的德日公司治理体制,则依赖于公司内部监控机制作用的发挥。如果德国模式迎接敌意收购和股东导向型董事会,那么,德国就会出现既没有劳工影响的董事会,也没有契约和劳动力市场的保护监控机制,这样的治理模式将会是不可想象的。在制度的选择过程之中,国家利益以及政治选择等因素都影响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例如,美国政府对财产权实施了较为充分的保护,所以在美国就形成了外部治理的机制和市场导向型模式;而韩国政府对公司的监管和对贷款的分配,则形成了家族导向型和政治管制型模
24、式。经济条件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各国在对公司治理体制上所做选择的巨大差异。一国经济体制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规则依赖于并且反映该经济体制最初拥有的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总之,各种治理模式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国的特色和适应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外部控制模式和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模式这两种典型的模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趋同。但是,这种趋同仅仅是相对的,各种模式在变革的过程中都没有完全偏离各自原先的轨道。公司治理模式不会因为经济全球化而完全趋同。(三)政治影响哈佛大学教授马克罗伊认为政治因素的主导作用是造成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差异性的主要成因。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显示 产品 公司 治理 内部 控制 计划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