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项目六西格玛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HA项目六西格玛管理.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PHA项目六西格玛管理PHA项目六西格玛管理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3二、 质量管理工具6三、 质量管理新发展10四、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14五、 实施6管理的DMAIC模式23六、 6管理理念34七、 项目概况35八、 产业环境分析38九、 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39十、 必要性分析40十一、 进度计划方案4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41十二、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4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4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51一、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1、质量功能展开如前所述,
2、质量功能展开是在产品/服务设计阶段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一种旨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顾客驱动”式的质量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实现了技术和人员的集成,是一种系统的设计与决策方法。按照质量功能展开的技术路线,可以识别、获取和度量顾客需求,并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产品/服务开发和制造各阶段的工程要求。2、顾客满意度测评顾客满意度测评就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顾客满意度就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实施步骤如下:由组织自行调查或委托咨询、调查机构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顾客满意度的大量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预处理,分析调查的可信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与历史数据比,与竞
3、争对手比),找出差距,发现改进的机会;通过分析确定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关键所在,反馈给有关部门,实施改进;确认并巩固改进成果,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水平。根据调查数据对比分析,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满意度测评的重点和难点,可用的定量方法有回归分析技术和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可以计算出满意度驱动要素对满意度的影响大小。即分析满意度驱动要素每提升1分,满意度在现有基础上可以提升多少分。当满意度驱动要素不多,而且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因果关系模型,通过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准因果关系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是国际上流行的顾客满意度分析评价定
4、量模型。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用户满意指数模型和欧洲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都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关系,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算法)进行计算分析。由于这些指数模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专业软件进行处理。3、QC小组QC小组是由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是组织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根据所要解决质量问题涉及的范围可划分为班组QC小组、部门QC小组和大型专题QC小组。根据所要解决质量问题的类型可划分为“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QC小组。
5、一般QC小组的主要工作步骤或内容有:(1)采用质量管理工具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或质量改进机会。(2)采用“头脑风暴法”,并充分听取来自QC小组外部的意见,寻求改进方法。(3)以表单形式列出可能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拟解决质量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其进行排序。一定时期内着重解决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4)对选定项目进行质量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5)负责向组织申报质量改进成果。4、田口方法田口方法是日本著名质量工程专家田口玄一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设计质量工程方法。(1)田口方法强调质量管理在源头的理念。开发设计阶段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源头,制造和检验阶段是下游。若设
6、计质量水平不高,则很难生产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2)田口方法是三次设计方法,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其中,参数设计是核心。田口方法通过分析质量特性与元部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交互作用),找出使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的组合。(3)田口方法注重质量与成本的平衡性。引入质量损失函数这个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报废等过程中的性能与费用,使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社会总损失最小。(4)田口方法的正交试验设计技术较为新颖、实用。使用综合误差因素法、动态特性设计等先进技术,用误差因素模拟各种干扰(噪声),使得试验设计更具有工程特色,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增加试验设计
7、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并且使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达到最优。二、 质量管理工具在实际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七种,即“质量管理七种老工具”,包括核查表、分层法、帕累托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散布图和控制图。1、核查表核查表是用表格形式来进行数据整理和概要分析的一种方法。不合格品分项核查表是一种最常见的核查表,将不合格品按其种类、原因、工序、部位或内容等情况进行分类记录,能简便、直观地反映出不合格品的分布情况。2、分层法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因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分层法就是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依实际
8、情况,可进行以下分层:对操作人员,可按工人的技术级别、工龄、性别、班次等进行分层;对使用的设备,可按不同型号、不同工具、不同使用时间等进行分层;对工作时间,可按不同班次、不同日期等进行分层;对原材料,可按不同材料规格、不同供料单位等进行分层;对工艺方法,可按不同工艺、不同加工规程等进行分层;对工作环境,可按不同工作环境、使用条件等进行分层。3、帕累托图任何事物都遵循“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进行财富和收益模式研究时发现的。他发现20%左右的人口占有了80%左右的社会财富,进而提出了著名的“80/20法则”。这一规律在其他领域也有体现。例如,20%
9、左右的VIP客户为企业带来了80%左右的利润,20%左右的原因导致了80%左右的质量问题。帕累托图就是根据“80/20法则”而设计的。4、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也称为鱼刺图或石川图,是日本质量管理学者石川馨于1943年提出的。因果分析图以质量特性作为结果,以影响质量的因素作为原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5、直方图(1)分组,计数,绘图。(2)形态分析。通过直方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以及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进一步还可对总体质量情况进行判断。对直方图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其分布是否对称,数值的变化范围是什么以及有无异常的数值。(3)对异常分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解决方
10、案。6、散布图散布图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联性的图形。该散布图表明每小时所出现的差错数和环境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的关系,湿度越大则差错数越多;反之亦然。相反,负的关系则意味着当一种变量减小时,另一种变量增大;反之亦然。两种变量间很少或没有相关性,那么点将完全散布开来。湿度和差错间的关联性很强,因为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7、控制图控制图是指利用统计抽样原理,以图形方式分析质量特性值的中心值和离散程度的管理工具。控制图可用来检验某一工序,以判断该工序的产品特性值分布是否是随机的。控制图还可用来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以及引起质量差异的原因。在下一节,本书将重点介绍控制图的原理及应用。除了上面七种常用工具外
11、,流程图和趋势图也是经常采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在绘制流程图时,首先列出工序中的各个步骤,然后把这些步骤按操作或决策(检查)点进行分类,最后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把各步骤用箭头连接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流程图画得过于详细,否则它可能使分析人员不知所措,但也不能因此而遗漏工序中的任意一个关键步骤。失效点的标示是绘制流程图的关键。趋势图是用来跟踪一段时间内变量变化的质量管理工具。趋势图可用于确认可能发生的趋势或分布。此外,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质量管理研究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于1979年提出了“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即关联图法、亲和图法、系统图法、过程决策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和箭头图法。质
12、量管理七种新工具把统计方法和思考过程结合起来,建立了思考型TQM,这些工具和七种老工具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三、 质量管理新发展1、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模式正在各类组织中达成共识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第1版(即1987版)。自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ISO9000热潮,迅速被各国标准化机构和企业认同和采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经过1994版、2000版、2008版几次改版,该组织2015年9月正式发布ISO9001:2015标准,形成了ISO9000:2015族标准。在ISO9000标准制定、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有
13、效实施的重要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则建立和发展了若干卓越绩效模式。除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外,加拿大、新加坡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建立了国家质量奖计划。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个国家实施了类似的计划。在这些质量,奖计划中,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的当推日本戴明质量奖、美国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日本戴明奖设立于1951年。奖励范围为符合标准的任何国家的任何组织,分为戴明奖(个人奖)、戴明应用奖和戴明控制奖三类,奖励的重点是组织统计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戴明应用奖的评定内容分为:方针、组织及其运营、培训和推行、信息收集、沟通及利用、分析、标准化、控制(管理)
14、、质量保证、效果、远期计划。现在,戴明奖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质量奖项。美国鲍德里奇奖设立于1987年,用以表彰美国在TQM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该奖项引导企业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并达到卓越的业绩标准而获得顾客满意。鲍德里奇奖评定标准的总分为1000分,分为7个方面:领导,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设立于1992年。评定标准分为能力和绩效两大方面、9个细项。两大方面即手段标准和结果标准。9个细项包括:领导作用、人员、方针与战略、资源、过程、人员结果、顾客满意、社会结果、经营业绩。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
15、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组织(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都认识到致力于满足甚至超越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必须建立能够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实现“顾客满意,持续改进”。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员工普遍认同而逐步形成的有关质量的价值观和意识、管理思想和道德规范、技术知识、管控手段、环境装备等因素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实现了以企业质量
16、文化为导向,才能有效地优化和提升企业文化。企业质量文化由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是企业质量文化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运营环境和条件、生产运营技术等,也包括业已形成的企业形象、标识等。企业为了达到质量目标,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如运营场所、设施、作业方法等。行为层是以物质层为载体所形成的规范,包括规章制度、标准、准则等。这些规章制度、标准、准则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是达到质量目标最直接的保证。精神层明确了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等的定位。其中,使命明确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价值观明确了企业的是非判断标准,愿景明确了企业未来的状态。为了贯彻质量方针,达成质量目标,在企业使命与价值
17、观以及愿景中都要包含明确的质量方面的元素。(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企业质量文化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决定着能否达到或超越顾客满意,是实现卓越绩效的基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质量文化。就中国企业而言,目前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仍集中在质量理念或意识的探索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具体表现为:重理念探索,轻物质建设;重口号标语,轻实际操作;重结果检验,轻过程控制;重定性描述,轻定量分析。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这种现状与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现代企业发
18、展水平不相匹配。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和自由时间的增多,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同时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企业要想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需求,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重塑企业质量文化。中国企业存在的典型问题是:重现实效益,轻长期磨炼;重被动满足,轻主动超越。现实效益的逐利性使得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具有太大的随意性。同时,也正是由于现实效益的导向性,不少企业只愿意满足已知的顾客需求,不愿意挖掘潜在的顾客需求。四、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1、朱兰“质量三部曲”与“质量螺旋”(1)朱兰“质量三部曲”朱
19、兰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专家,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三部曲”,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1)质量计划朱兰认为,质量管理从质量计划开始,具体包括:设定目标;确定顾客;发现顾客需求;根据顾客需求设计产品;制定作业流程;6根据运行情况制订控制方案。朱兰提出的质量计划有别于传统的计划。不但强调不同部门的协同,而且强调专业计划方法的应用。2)质量控制朱兰列出了实施质量控制的七个步骤:选定控制对象;配置测量设备;确定测量方法;建立作业标准;判断操作的正确性;6分析与现行标准的差距;针对差距采取行动。朱兰认为,判定质量控制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质量目标是否达成。3)质量改进朱兰认为,质量改进有以下步骤:证实改
20、进的必要性,争取立项;确立改进项目,设立项目组;领导对项目进行指导;组织诊断,确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补救;验证补救措施的有效性;保持已有成果,实现更高水平上的质量控制。朱兰指出,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为了实现质量计划,质量改进是质量计划的一种飞跃。(2)朱兰“质量螺旋”除了“质量三部曲”,朱兰还提出了“质量螺旋”,形象地说明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完善过程。从朱兰“质量螺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市场研究、开发研制、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设施布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服务共13个环节。这个过
21、程以市场研究为起点,体现了满足需求,以便让顾客满意的理念。这是一个循序进行的工作过程,一环扣一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断循环,持续改进。2)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一次循环到达服务环节之后,又以更高的水平进入下一次循环的起点一一市场研究。3)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各环节质量管理活动落实到各部门及其有关人员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概念。4)在质量螺旋中,有三个箭头分别指向供应商、批发零售和使用者,说明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还要涉及组织以外的单位、部门和个人。所以,质量管理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2、桑德霍姆“质量循环”瑞典的质量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提出“质量循环
22、”,表述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桑德霍姆的“质量循环”和朱兰的“螺旋曲线”异曲同工,都是用来说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可以把质量循环看成是螺旋曲线的俯视图,只是它从13个环节选择了8个主要环节来构图,也称八大质量职能。3、戴明“PDCA循环”“PDCA循环”是在美国资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SA循环的基础上,经日本的企业高管改造而来。尽管戴明不认为PDCA循环忠实于其所提出的PDSA循环,天长日久,人们还是把PDCA循环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给出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质量管理同生产活动、科学研究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所有过程的活动一样,应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计划、实施、检查
23、和处理。四个阶段构成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共有八个步骤。属于计划阶段的步骤有四个:(1)找出所存在的问题。(2)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3)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研究、制定措施。一般通过5WIH分析来制定改进措施。why: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计划。what:达到什么目标。where:在哪里执行。who:由谁来执行。when:什么时间完成。how:如何实施。属于实施阶段的步骤为:(5)贯彻和执行措施,即按规定的目标和方法实实在在地去做。属于检查阶段的步骤为:(6)调查执行效果,即检查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否与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目标相一致。属于处理阶段的步骤有两个:(7
24、)巩固措施,即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标准(制度化和规范化),指出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8)对遗留问题,提交到下一个循环解决。PDCA循环可以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条理化、形象化和科学化。PDCA循环像车轮一样,不断地转动,而且每转动一次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4、克劳士比“零缺陷”20世纪60年代,克劳士比在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提出了零缺陷的概念,并以名言“开头就开好”而闻名。他强调预防,并对“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的说法提出相反的看法。70年代,他成为ITT公司主管质量的副总裁并说服公司
25、总裁在公司中树立质量意识。1979年,他的质量是免费的出版。题目是根据ITT公司执行总裁的授意确定的。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术语解释了质量概念。按照零缺陷概念,克劳士比认为任何水平的质量缺陷都不应存在。为了有助于公司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制订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下面是他的一些主要观点: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并表达实现最高质量水平的愿望;管理者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实现高质量水平;管理者必须用质量术语来阐明其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基层人员必须做什么;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应当追求零缺陷质量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克劳士比提出的零缺陷。(1)免费。在正确的质
26、量上的投入总会有好的回报,即使这个回报不是立竿见影。(2)追求。追求是一种愿景,未必已经达到,或非达到不可。(3)零缺陷。正是因为“质量是免费的”,所以要追求零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不计代价地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有个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区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区域一定会向更高水平发展,终极但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是零缺陷。5、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首创者是美国学者费根堡姆博士。费根堡姆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市场调研、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并把
27、企业各部门有关质量管理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的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有两个核心:其一是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要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其二是永无止境地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其特点体现在“三全一多样”,即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加的管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概括起来,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内涵。(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就是追求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所有因素都持续不断地得到改善。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因素包括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即5MIE。(2)树立榜样。树立榜样就是把在某一方面做得最好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榜样,学习其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3)授权给职员。让一
28、线员工承担一定的质量改进责任,并赋予其为完成改进任务采取必要行动的权力。(4)发扬团队精神。在组织内部不但要倡导全员质量管理,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和行动的一致,即发扬团队精神。(5)基于事实的决策。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收集和分析数据和资料,并依此做出决策。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依据事实而不是个人的主观判断。(6)活学活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组织的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技术。进一步,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对已有质量管理工具加以改进。(7)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必须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即选择那些实行了质量保证
29、制度,并努力实现质量改进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供应商,以确保其生产过程能够及时制造出满足本组织要求的零部件或原材料。(8)强化“源头质量”观念。就是要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忠于职守:一方面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事实上,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工作的质量检查员。当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或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传递到最终用户时,必须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6、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从五位质量管理大师的理论可以看到,他们无不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即从顾客需求调查到设计过程质量管理,从生产过顾客程控制到抽样验收,再到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生命周期中集成人员、技术等要素
30、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反馈顾客需求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顾客的真正需求。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即开发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质量功能展开、可靠性设计、健全设计等方法或技术。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差异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加工工艺、作业环境、测量等处于受控状态。最有效的方法是统计过程控制。验收抽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把好产品放行的最后一关,使交付顾客或流向市场的产品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可根据验收项目分别设计计量特性值抽样方案和计数特性值抽样方案。顾客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价顾客使用产
31、品后的满意程度。顾客满意是主观的、相对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通过五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会或多或少地发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反思,判断是哪一个或哪几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在下一步生命周期循环中得到改进。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是输入,是出发点,最后一个阶段是输出,是归宿。同时,这些活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顾客满意。五、 实施6管理的DMAIC模式1、定义阶段定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SIPOC图、工艺或业务流程图、过程绩效测评、排列图等质量管理方法确定需要改进的产品和
32、服务及相关的核心流程,识别顾客心声,确定质量控制点及关键质量特性,确定6项目实施所需要的资源。(1)项目选择选择项目时,应以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切入点,这些薄弱环节包括:经常出现返工、返修,甚至残次品的生产过程或作业流程;一直存在的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影响经营业绩的障碍;对提高顾客满意度至关重要,但与标杆企业相比却存在明显差距的业务。找到这些薄弱环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才能确定,为此需要搜集、分析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顾客反馈意见(如顾客抱怨、投诉、甚至索赔),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企业内部的质量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和企业计划、方针、目标的执行报
33、告等。(2)项目描述项目被界定后,应以文件化的形式予以表达,使领导层和项目中的所有成员都能了解项目的背景、关键问题、预期的目标、团队成员的职责等。SIPOC图是描述项目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以简洁直观的形式描述一个流程的结构和概况。SIPOC图说明了信息和物料来自何处,谁是供应商,供应商会向你提供什么,所提供的物料对生产过程和CTQ有什么影响,包括有哪些主要处理过程,过程的结果是什么,谁是这个过程的顾客。值得指出的是,供应商可能是外部的供应商,也可能是上一道工序;顾客可能是最终顾客,也可能是下一道工序。该图描述了PCBA来料加工的典型过程。其中,供应商为主要物料供应商,输入为电子物料,过程为
34、SMT贴片、插件、焊接、装配、测试、包装,输出为PCBA组件,顾客为电子产品制造商。绘制完SIPOC图后,还需要进一步绘制工艺流程图(产品)或业务流程图(服务),并确定流程中的控制点。(3)顾客需求分析6是一种以追求顾客满意为驱动的管理方法,顾客决定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达到甚至超过顾客满意,必须识别顾客需求,尤其是关键顾客需求。关键顾客需求即顾客心声,是顾客对产品在功能、性能、外观、操作等方面的要求或潜在要求。顾客需求分析就是通过识别VOC,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要求,进而确定关键质量特性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CTQ树的方法来实现。(4)过程绩效测评通过项目选择、项目描述、顾客需求分析,对所发
35、现的问题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判定。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测评过程绩效。虽然RTY测评的是输出的结果,但是,不同于传统产出率,RTY揭示了过程中存在的一切问题。DPMO则超出不合格品数的局限,更多地关注有几个出错机会以及每个不合格品有几个缺陷项。所以,这两个指标的测评都有助于我们把存在的问题从量化、客观的角度进行定位,使得6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更加明确。2、测量阶段就所明确的问题,测量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现有过程的测量,确定过程的基线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识别影响过程输出Y的输入X,并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计算反映现实质量水平的指标。该阶段一般要用到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测
36、量系列验证、时间序列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过程能力分析等。(1)数据收集和整理为正确收集数据,需要对数据收集进行策划,包括数据收集的要求、测量对象、测量指标、测量装置及方法等。策划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如“数据收集计划”“数据收集表单”,并发放到有关人员,使测量和记录人员有章可循,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记录和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数据收集应遵循数据抽样的原则和方法。整理数据的目的是为查找原因提供线索,可采用直方图、排列图、散布图、分层图、趋势图等统计工具分析数据。(2)测量系统验证数据是通过测量得到的。测量中涉及测量对象、测量人员、测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如
37、果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所获得的数据就达不到预期的精度。测量系统验证就是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影响数据波动的各个测量因素,以及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给出明确的判定:该测量系统是否达到使用要求。总之,测量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准确性是指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测量对象真值之间的差异性。精确性是指多次测量结果的波动大小。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由偏倚、线性和稳定性三个统计指标来表征。下面介绍这三个统计指标的具体含义:偏倚是指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被测对象真值之间差异的大小;线性是指在测量系统量程范围内,偏倚与真值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稳定性是指测量系统的偏倚随时间变动的情况。测量系统的精确性由重复性、
38、再现性和分辨力三个统计指标来表征。下面介绍这三个指标的具体含义:重复性是指同一测量员使用同一量具对同一被测对象多次测量的结果的差异,这一指标反映了量具的固有波动;再现性是指不同测量员使用同一量具对同一被测对象多次测量的结果的差异;分辨力是指测量系统识别并显示被测对象最微小变化的能力。以上介绍的是连续型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对于非连续型数据的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般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来验证。其基本原理类似于对连续型数据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的评价。(3)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简单实用,可以帮助发现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间序列分析所用的工具是时间序列图,又称为趋势图,是将收集到的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
39、在坐标图中直观地展示出来。6项目团队收集到过程输出Y的数据后,就可以绘制时间序列图。为了能够充分展现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当数据量大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绘制时间序列图。(4)描述性统计分析当6项目团队收集到过程输出Y的数据后,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与分散程度以及数据分布的形状。描述集中程度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描述分散程度的指标有方差、标准差、极差。描述分布形状的指标有偏度、峰度。(5)过程能力分析6项目团队收集到过程输出Y的数据后,应对Y的中心位置与波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而过程能力分析是能够把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估的有效工具。过程能力分析是确定
40、过程改进的基线和改进目标的重要工具。有关过程能力分析的内容在前面的章节已做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3、分析阶段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影响过程输出Y的输入X,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影响输出的关键因素,并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分析阶段用到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因果图、排列图、散布图、多变量图、回归分析、控制图、箱线图、方差分析、假设检验等。(1)原因分析利用头脑风暴、因果图、控制图等方法或工具,分析确定影响输出Y的关键X,即确定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绘制流程图,确定每个关键质量特性的可追溯变量X,确定每个变量的能力,对CTQ与X,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2)结论验证为确保所找到的关键因素是
41、正确的,还要验证分析结果。为此,可用散布图来确认Y与X,之间的相关程度,即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确定Y与X,之间的密切程度。通过假设检验或方差分析则可以验证所找出的关键因素是否对特性结果有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分析阶段既是关键阶段,也是困难阶段。一方面,要找到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要对所得出结论进行验证。为了真正找到哪些造成质量问题的少数的关键原因,就需要大量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4、改进阶段改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分析阶段所确定的关键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实施解决方案。改进阶段是最具创新性的一个阶段。改进可以是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也可以是提出全新的方案。正是由于在这一
42、阶段将提出创新性的改进方案,所以,一方面需要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需要对改进方案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估。改进阶段用到的主要质量管理方法有:试验设计、精益管理方法、田口方法、FMEA、响应面分析、流程再造、甘特图等。(1)改进方案的提出和选择提出若干可行方案,通过实验设计等工具描述CTQ与X,之间的关系,经过对比分析选择那些能够显著提高CTQ水平的方案。根据6总体目标,确定使CTQ达到最优的X,的水平。(2)改进方案的评估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是用来分析在产品或服务及其实现过程中存在风险的有效方法。当进入分析阶段时,6项目团队应评估将要实施的改进方案是否解决了原有问题,还要评估在解决原有方案后是否
43、会带来新的问题(风险)。FEMA分析的核心是FMEA分析表。下面逐项介绍FMEA分析表中的内容。1)功能功能是指改进方案要实现的质量目标。一个改进方案对应一个FMEA分析表。2)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模式是指分析对象未达到预期功能所表现出来的失效形式。3)潜在失效后果潜在失效后果是指失效后对系统、过程、顾客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应包括对当前过程、后续过程及整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4)严重度(S)严重度是指对失效所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从1到10分为10个等级。没有任何后果为1,无警告造成严重后果为10,中间分为8个等级。5)失效机理失效机理是指失效模式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6)频度(O)频度是指失
44、效原因发生的可能性,从1到10分为10个等级。失效不大可能发生为1,失效几乎不可避免为10,中间分为8个等级。7)现行控制方法现行控制方法是指当前采取的用以防止或发现失效原因的措施。8)不可探测度(D)不可探测度是指用当前方法发现失效原因的可能性,从1到10分为10个等级。几乎肯定可以发现失效原因为1,几乎不可能发现失效原因为10,中间分为8个等级。9)风险优先级别数(RPN)风险优先级别数是S、0、D三者相乘的结果。一般认为,当RPN100时,需要对改进方案进行重新设计。注意,除了关注RPN值外,还会关注S、0、D单项值。有时,即使RNP值不是很高,当某一单项值很高时也应重新设计改进方案,当
45、涉及与生命有关的安全事项时尤其如此。措施后面的S、O、D值及RPN值是实施预防措施后预计的数值。应比实施措施前有所降低。当然,也会出现降低某一RPN而导致另一RPN增加的可能性。(3)改进方案的实施确定好改进方案后,就要采取强制措施推行改进方案。为此,需要确定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实施的具体内容、行动计划、资源配置、时间要求等。可以利用网络图法确定各项作业的先行后续关系、时间进度,并找出关键路径,进而从质量、费用、时间、资源等方面优化6项目计划。5、控制阶段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认改进成果,通过有效的措施保持改进成果,并推广应用改进成果。控制阶段用到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控制图、防错方法、标准操作规程
46、等。(1)成果证实从统计学角度,对改进前后的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进行分析比较,证实改进成果的真实性。此外,还要从经济学角度,验证6项目投资回报的显著性,在评估报告中说明由于减少缺陷而减少的浪费、质量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创造的直接和间接效益。为了确保6管理的信度和权威,应结合具体情况,建立有关6改进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价与检查制度,以定期评审6改进项目的进展情况。(2)成果巩固对证实的成果,建立保持成果的管理、技术和工程措施,使其文件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并将改进结果应用到类似项目中。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对改进项目的成果做出表扬,在物质和精神上对6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以确保成果得到认可。显
47、然,当质量水平上升到一个台阶后,正好是下一次质量改进的起点,此时,应及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六、 6管理理念6追求的是最完美的质量水准:百万机会缺陷数为3.4,即3.4DPMO。根据可靠性理论,由可靠性是99.99%的1000个零件组成的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可靠性至多达到90%,更何况任何一台笔记本也不会仅由1000个零件组成。所以,追求6就是追求最完美的质量,水准。事实上,任何企业系统或流程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追求最完美的质量水准就意味着要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6的核心理念就是不怕问题。世界级公司的经验表明:6是一种回报丰厚的投资,依照6配置资源,企业将获得如,下成就:质量水准每提高1o,产量提高12%18%,资产增加10%36%,利润提高20%左右。6是一种商业战略和哲学:顾客的实际效用意味着产品或服务必须具有相应的价值;企业的实际效用意味着在交易过程中必须为公司创造价值。6管理“以顾客为中心,超越顾客期望”的理念使顾客满意度大为提高,提升了客户价值。6使商家与顾客利益达到高度统一。七、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