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普生物:转移因子和疫苗车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瑞普生物:转移因子和疫苗车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普生物:转移因子和疫苗车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瑞普生物转移因子和疫苗车间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一三年十月 1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瑞普生物转移因子和疫苗车间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新建 法人代表:李守军 二、 项目概况 (一) 建设地点 项目拟建于天津空港经济区环河南路与航空路交口。项目地块东至建设用地,南至建设用地,西至航空路,北至环河南路。 (二)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将能够生产四大类合计14种禽用疫苗产品,其中:年产灭活疫苗15亿毫升,年产活疫苗300亿羽份,年产转移因子15亿毫升,年产抗体3亿毫升,年产基因工程疫苗11.5亿羽份。 项目产品主
2、要用于防治: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传染性脑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等重大畜禽疫病。 (三)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灭活疫苗车间、活疫苗车间、基因工程疫苗车间、转移因子与抗体车间、实验动物房、动力中心、原材料及成品库(含冷库)、综合质检楼等建筑。合计建筑面积为 46296.50 平方米;另外,根据生产需要,项目需新增购置生产、质检等各类设备合计1120台(套)。 (四) 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8年。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动物疫病的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动物疫病呈现出越来越为复杂的局面
3、,危害我国畜牧业的主要传染病已由牛瘟等7种增至38种,其中有9种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发病。国外动物疫病控制难度也不断加大,上述 9 种疫病多属从国外引种带入,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暴发和流行的经验证明,重大动物疫病不仅会造成畜禽死亡和畜产品损失,影响畜牧业发展和流通贸易,更会危及人类健康。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猪蓝耳病,不仅使畜牧业遭受重大冲击,而且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影响到我国畜牧业当前和未来的健康发展。据测算,我国每年仅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损失近400亿元,相当于整个养殖业总产值增量的60%左右。 针对重大动物疫病,注射疫苗是预防动物群发病的根
4、本措施。因为注射畜禽疫苗对于保障家畜、家禽和各类观赏动物的健康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人畜共患病的品种还与人类健康有关,所以国内外对畜禽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及使用十分重视。由于动物疫苗具有预防性、安全性、高效性和低廉性等特点,因此,注射疫苗成为防治动物疫病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同时也是提升现有畜禽类产品品质,减少疫病污染和药物残留,满足全社会对绿色动物源食品日益增加的需要。 公司是一家拥有动物疫苗、诊断试剂、原料药、药物制剂、中药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线的企业,为国内动物保健品行业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公司是我国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疫苗定点生产企业,承担着国家
5、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在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2009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854亿元,2011年达到5.877亿元,收入翻了一番。因此,公司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2012 年公司营业收入6.564亿元,同比增长11.69%,经营业绩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增长水平。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公司销售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拟在原“动物疫苗扩建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能及辅助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从市场实际增长看,国内动物疫苗市场总额从2000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73亿元左右;国内兽药市场总额从2005年的137.5
6、9 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61亿元,保持了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也要求公司必须扩大产能规模,占领市场份额。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依照 “二次创业、变革求成”的发展战略,公司计划在空港经济区津空经(挂)2010-34地块实施“动物疫苗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后可生产 14 种禽用疫苗产品,主要用于防治: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传染性脑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等重大畜禽疫病;同时可生产用于提升动物免疫能力的转移因子、抗体系列产品。将产能扩大到灭活疫苗 15 亿毫升,活疫苗 300 亿羽份,建设规模增
7、加到46296.50 平方米,为企业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重大动物传染病的防治,能够促进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畜禽饲养数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畜禽疾病也日趋增多,尤其是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我国每年仅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损失近400亿元,相当于整个养殖业总产值增量的60%左右。动物重大传染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引起社会的极大恐慌。畜禽疫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瓶颈。 针对畜禽疫病,注射畜禽疫苗是预防动物群发病的根本措施。
8、因为注射畜禽疫苗对于保障家畜、家禽和各类观赏动物的健康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人畜共患病的品种还与人类健康有关,所以国内外对畜禽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及使用十分重视。长期以来,已发展成为畜牧业的一种重要产业。 项目生产的禽用疫苗可以用于防治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传染性脑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等重大畜禽疫病。项目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畜禽疫病的整体防治水平,为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提供坚实的保障,并将有利于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项目建设是提高我国动物用生物制品产品质量的需要 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农户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
9、约化、标准化饲养模式转变的过程,动物疫病种类和发生频率也大大增加,一方面旧的疫病未能控制并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力增强或抗原性改变),另一方面一些新病又在不断增加,这给我国的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动物疫病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的主要障碍,而预防接种疫苗能够防止畜禽疫病暴发流行。 我国施行的是以预防为主的疾病控制战略,疫苗预防接种是疫病控制的主要手段。就国内畜禽疫苗产业生产技术而言,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就产品而言,产品品种结构不配套仍是主要问题:在一般常用疫苗产品方面,数量上是供大于求,但产品老化、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疫病防制效果差;在开发新产品方面投入少,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10、;在特殊种类疫苗方面,有待进一步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在新病领域,一些新病目前尚无效果确实的疫苗,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疫苗新型佐剂开发落后,难以适应规模化养殖的需要。 项目生产中应用了抗原纯化浓缩技术和耐热保护技术等多项居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工艺和生产技术,生产出的疫苗产品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及不产生耐药性的特点。项目建设不但丰富了国产畜禽疫苗品种,而且提高了畜禽疫苗质量,项目建设对我国畜禽疫苗质量的提升将产生积极有益的示范影响。 三、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质量,有利于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再加上改革开放的推动,现畜牧业经济连续
11、二十几年高速增长,已跻身于畜牧业大国的行列。我国畜禽水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但畜产品出口不足产量的 1%,畜产品出口受阻,其主要原因是安全卫生质量问题,肉类安全卫生质量极大地消弱了我国畜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造成我国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而制约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动物疫病。根据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要求,没有15种A类动物疫病的国家可禁止从尚未消除以上疫病的国家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而我国目前尚有禽流感、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 6-7 种一类动物疫病(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大体相当于国际 A 类动物疫病,二、三类动物疫病大体分别相当于国际B类、
12、C类动物疫病)没有得到消灭或有效控制,直接影响到我国动物产品的出口。 二是兽药残留超标。近几年,我国出口欧盟、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动物产品,多次被检出兽药残留超标,导致动物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并已影响到我国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声誉。此外,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因氯霉素等残留超标,曾被欧盟等国禁止进口,国内相关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有效控制 A 类动物疫病及兽药残留,是提高我国动物产品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和动物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我国加入 WTO 和 OIE(国际兽医局)等国际性组织,预计会有更多的动物群发病和人畜共患病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列入禁止进口的名单中。
13、届时我国的畜产品出口贸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继欧洲疯牛病恐慌后,各国学者呼吁畜牧业必须带来一场革命,以保障消费者享用放心肉、放心奶、放心蛋和放心鱼。特别是,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畜禽产品食品安全事件也给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注射动物疫苗预防疫病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项目生产的高效、安全疫苗有利于畜禽疫病的控制,减少畜禽产品的疫病污染和药物残留,提高其产品质量,满足了全社会对绿色动物源食品日益增加的需求以及促进其出口,提高我国动物源食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四章 市场分析 一、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情况 (一)兽用生物制品发展历史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上海商检局设立了兽
14、医生物制品研究机构,生产牛瘟、炭疽、猪瘟及禽霍乱等高免血清及牛痘、狂犬病组织苗等。继后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畜牧兽医系、广西家畜保育科、四川家畜保育所、兰州西北防疫处、江西农学院、中央畜牧实验所以及在全国先后建立的以生产抗血清和组织苗为主的血清厂,生产为数不多的抗血清和几种疫苗。 到1950年,全国共有9个兽医生物药品厂,年生产生物制品3500余万毫升,1952年组建了国家兽医生物制品监察所,制定出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及检验规程。60年代后,我国农业部下属动物防疫工作划分为 5 个大区,分别是南京、成都、兰州、郑州、哈尔滨,南京药械厂、成都药械厂、郑州生物药厂、兰州生物药厂、哈尔滨生物药厂
15、(后被撤销)分别是各大区兽用疫苗的主要生产基地。80年代末,全国已有29个兽医生物制品厂,年产量达90亿毫升以上。90年代后,国内各农牧学院与畜牧科研单位纷纷以“兽用生物制品中试产品”名义生产流通以疫苗、免疫血清为主的生物制品,截止1993年国家批准的兽医生物制品标准已达138种。 (二)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现状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归属于兽药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技术、高门槛、高风险的动物保健品支柱行业,有较高的投资收益。因此,近年来大量资金向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聚集,新企业、新车间数量剧增,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目前该领域的竞争愈来愈白热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内通过兽药GMP认证的兽用生
16、物制品生产企业有73家(包括5家已注销企业),比20世纪90年代末的28 家多出了45家,而且这个数字还有上升趋势。2011这73家生产企业总的生产能力为 4650 亿羽(头)份(毫升),而根据市场估算,当前国内市场总容量约18002000亿羽(头)份(毫升)。国内大部分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落后,仅能生产常规疫苗,可见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常规疫苗生产能力已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同时,由于该行业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以及受效益不可预测等因素影响,企业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服务上的投入相对不足。 就兽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布局而言,目前国内除了海南省以外,其它省份均有,其中山东、江苏
17、、四川、吉林等省份较多。 二、畜牧业发展前景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直接服务于畜牧业,畜牧业是畜禽疫苗的直接消费市场,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以及疫病控制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畜禽疫苗产业的市场容量和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肉类总产量为7925万吨,比2005年增长14.2%, 2012年肉类总产量达到8220万吨,同比增长3.40%,连续23年居世界第一;2010年禽蛋产量2765万吨,比2005年增长13.4%, 2012年产量2835万吨,同比增长2.16%,连续28年居世界第一;2010年奶类产量3748万吨,比2005年增长
18、30.8%,2012年产量3879万吨,同比增长1.14%,居世界第三位。 尽管我国畜牧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 50%80%相比,我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相对较低,畜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农业部为此制定了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年),该规划指出:在“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目标是“国家继续鼓励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保障,到2015 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 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 个百分点,年
19、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 由此可见,畜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必将带动与之密切相关的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稳步向前发展,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市场空间也将不断扩大。 三、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前景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事关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随着我国政府对动物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消费者在食品消费诉求上已经从数量和结构主导期正在向品质和安全主导期过渡;相应地,我国的养殖业政策导向正在从追求数量和结构向追求效益和安全转变。以上政府、社会以及消费者对安全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推动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快速成长的根本动力。 面临来自畜牧业发展、公共卫生、食品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转移因子 疫苗 车间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