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版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版资料.doc(4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版-1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
2、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二)揭题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四)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洒脱迂回云际天涯骏马勾勒羞涩茫茫翠色欲流一碧千里襟飘带舞2.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
3、、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3.交流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
4、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草原风光)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骑马迎客)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主客相见)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盛情款待)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主客联欢)(七)学习第一自然段1、找出句子,抓对比。“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5、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1)指导朗读。(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2、作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3、学生汇报。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板:开阔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2)指导
6、朗读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这里把_比作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
7、解“勾勒”、“渲染”。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指导朗读。4、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八)归纳第一自然段,写法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九)自由朗读这一段,背下来。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二、感悟草原人热情1、过渡:草原的辽阔、美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辽阔的草原上又养育了怎么样的
8、一个民族呢?2、(思考问题)草原景色如此美丽,草原上的人给你怎样的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先自读自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参与同学们小组的活动。(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文字图片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9、师小结:是啊,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2)亲切相见部分: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热情款待部分:A、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想象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B、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会心的微笑:领会别人没有明白
10、表达的意思,并以眼神、微笑与之交流。“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作者对蒙族朋友的感谢,蒙族朋友对汉族朋友的热烈欢迎。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正是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表现。)(4)尽情联欢部分:你熟悉这些活动吗?(课件演示“套马”等游戏项目。)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4、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配乐解释: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
11、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5、总结全文:“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我们要感谢草原,感谢亲如一家的民族情,激发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激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亲如一家。五、回顾拓展,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
12、,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三、作业超市:1、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2、假如你是个导游,请为蒙古大草原设计导游词或广告语。3、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一处景物板书设计空气清新风光美天空明朗颜色美丽1、草原美线条柔美人情美迎客待客联欢话别第一课习题(1课时)(人人必做)一、选词填空。静寂安静平静宁静1、一丝风没有,湖面很()。2、()的草原热闹起来。3、雪后的夜晚,山村显得()而祥和。4
13、、主持人站到了话筒前,会场立刻()下来。拘束约束1、大家见面,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2、人们自觉接受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这是社会的进步。二、近义词热闹()响亮()飞驰()天涯()舒服()三、反义词舒服()洒脱()冷清()大方()四、根据意思写词语。1、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2、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3、用线条画出轮廓。()4、难为情,态度不自然。()(部分学生做)一、阅读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
14、,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尖刀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画出来。“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2、
15、“疾”的意思有:疾病;痛苦;痛恨;急速,猛烈。“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疾风吹劲草”中“疾”的意思是()。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4、文中画“”把_比作彩虹。二、理解课文后填空。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_2、课文是按照?顺序叙述的,可以分成四部分,它们的小标题分别是:_、_、_、_。3、草原一课的作者是_。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_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_之间浓浓的民族情。(选做)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细写的手法,来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吗?请你试一试。记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2、丝绸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
16、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
17、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2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
18、文中找到答案。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
19、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5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6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7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2小组汇报表
20、演,再读文章。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
21、流交流吧。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4齐读课文13自然段5你有什么体会?6再读13自然段。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四、小结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教案 三维 目标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