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温州经济发展 (2)讲课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十问温州经济发展 (2)讲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问温州经济发展 (2)讲课教案.doc(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十问温州经济发展 (2)-十问温州经济发展十问温州发展之一:温州速度为什么我们经常“慢半拍”?按:市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唐山考察之后,温州掀开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人心、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加快温州转型发展,温州日报9月15日起隆重推出加快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十问温州发展系列报道,针对影响当前温州发展的突出问题,从破除领导干部的思想障碍入手,正视发展差距,叩问发展难题,寻求破解之道。温州速度,曾让多少温州人为之自豪。然而,今天的温州,为什么在很多事情上不仅跟不上别人的步伐,还经常比人
2、家“慢半拍”?-题记9月初,一次看似平常的党政考察,引起了温州这座一直以来都被标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城市出乎意料的震动。环渤海湾强势崛起,天津速度、唐山效率,触动着温州人的神经。是震撼、是钦佩,更是压力、是警醒!标兵在迅跑、追兵在赶超。当历史的脚步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时,温州必须要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土地,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当我们陶醉于过去的成绩时,别人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发展天津,这座600多岁的城市,正在发力奔跑。9月13日,天津迎来了夏季达沃斯论坛这个国际经济界的盛事。从滨海国际机场出发,沿着秀丽的海河来到津湾广场;从繁华热闹的中心城区,再到开发攻坚中的滨海新区1万多平方公里的天津市,处处
3、彰显着国际化都市之美。在去年GDP增长16.5%之后,今年上半年,天津再加速,经济增长幅度达到18%,增幅居全国第二。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天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6亿元,增长47.1%,相当于“九五”期间的两倍、“十五”期间的总和。在环渤海这座大舞台上,天津已全力提速。唐山,这座有着凤凰城美名的城市,也在演绎一段涅?重生的奇迹。站在唐山市区南面由垃圾山改造而成的凤凰台上,脚下便是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的南湖生态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污水横流、蚊蝇肆虐的采煤塌陷区。更难想象,改造这个比杭州西湖大一倍的生态公园,唐山人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一座现代化城市正在昔日的废墟上崛起。去年,唐山完成GD
4、P3812.72亿元,同比增长11.3%,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9.98亿元,同比增长60%。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又达16.2%。生机勃勃对于唐山而言,并非虚词。美与奇迹,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它的背后,是一种昂扬向上的发展姿态,是一种喷薄而出的发展速度。审视脚下这片土地,重新考量温州速度:我们是不是慢了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充分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但是,过去的领先并不等于今天的领先。同天津、唐山这些“新领军城市”相比,甚至同省内的一些城市相比,我们的发展是不是慢了?翻开2009年的统计年鉴,去年我市生产总值(GDP
5、)25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这一增速水平,且不论与天津、唐山的差距,在省内也属于后位。而且GDP总量,与全省第四的绍兴市相比,也只多区区152亿元。论投资率,过去十年,温州的投资率一直徘徊在35%左右,远远低于全省的47%、全国的67%。今年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投资增速,全省并列倒数第二,总量仅是杭州的25.7%、绍兴的49%。而更令我们汗颜的是,比之唐山曹妃甸以一年34.5平方公里的围垦速度在推进,天津10个月建成占地4.9公顷的津湾广场,我们温州的很多项目,久议不决、久建不成,困在前期工作,困在资金筹措、土地拆征上,上马落地周期一拖再拖。对定下来的许多事情,也是推来推
6、去、磨来磨去、翻来覆去,迟迟不见成效。“别人在飞快地跑,我们在迟缓地走,差距怎能不越拉越大?”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感慨,温州的很多事情是“起得大早,赶了晚市”,结果是丧失良好机遇,丢掉原有优势,甚至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市政协委员、温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一力则更看重实体经济,他说:“相对于温州经济指标的发展速度,现在温州的新产业、大企业发展的速度变慢了。全国民企500强企业,温州就那么几家,自从几年前华仪、森马崛起之后,很少再有大企业冒出来。”站在新一轮区域竞争的赛道上,倾听30年瓯江潮涌的涛声时,温州人不能不深深地反省。寻找发展差距,不应讳疾忌医:为什么我们慢了叩问温州速度,每
7、一个有责任感的温州人,都不应讳疾忌医。龙湾区委书记王祖焕一针见血:“温州与发达地区相比之所以有差距,固然有要素制约、投资不足等客观因素,但反映在人们主观上的思想解放程度的差距才是本质的因素。”“温州过去发展是因为敢于领先,敢于起步;现在桎梏反而多了。”张一力教授比喻说,“就像一个人有钱了、穿了西装,但内在的素质还是跟不上,难以大展拳脚。”“慢半拍”,首先是抢抓机遇意识的弱化。“抢抓机遇、不丧失机遇,是温州突破羁绊快速发展的一大内在条件。”周德文感言,改革初期,温州正是抓住了巨大的时代机遇,从而在很低的起点上神奇般崛起,“但今天,很多机遇稍不留神就错失了,从温州眼前溜走了。”就拿温州最紧缺的土地
8、资源来说,“这些年,国家、省里很多项目,都是直接给地方划拨土地指标,外面各个地方奔着跑着争项目,温州很多干部不善用、不会用甚至不愿用好中央、省里的政策,以至错过了很多机遇。”周德文还以海涂围垦举例:“从天津、营口、大连一路下来,这些沿海城市早在好些年前就轰轰烈烈推进围垦,温州这项工作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这两年才有了大动作,围垦区开发利用不及时,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慢半拍”,其次是创新争先意识的淡薄。改革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这些年来,温州创造的那么多“第一”,首先是干部群众饱受非议、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创”出来的。但是今天,我们的干部少了分敢想敢干的冲劲与闯劲,多一分明哲保身的庸气与习气
9、;少了分敢于担当的勇气与魄力,多了分求稳怕变的推诿与满足。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但就是视而不见、见而不怪、怪而不理、高高挂起。按部就班地去做事情,没有创造,没有突破,也许,大家感觉这样并没有错,而且也确实不会犯错,但是,温州的事业发展也就在这漠视和无为中“慢了半拍”,甚至,又何止“半拍”?作为生于温州、长于温州的经济学家,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张仁寿教授感触良多。他说:“温州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制度创新陷于式微,少了当年那种不断开拓创新的冲动和冒险精神。当前,温州最缺的不是私人产品的生产,而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最需要的不是微观领域的改革,而是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年
10、来这方面的创新之举鲜有见之。”“慢半拍”,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有的干部精神不振奋、思想不解放。在一次老干部座谈会上,就有老干部直陈三类作风不实的干部:有的面对温州模式曾经的辉煌,沾沾自喜、自我陶醉于昔日闪亮的“光环”,优越感强、忧患意识不强;有的干部面对先发性优势弱化的现实,赞标兵、叹追兵,怨天尤人、迷惘畏难,缺乏信心和斗志;有的干部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困难面前,工作无所适从、无计可施。这些思想反映在具体工作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慢镜头”形象:一些工作定下来了,但有的干部贯彻下去就走样、遇到困难就止步、碰了钉子就却步;一些本可以马上办的事,却要等一等、放一放、不推不动;一些投资项目,个别部门和
11、单位,以“自我”为中心,符合自身利益的事就办,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事就推,各用各的文件,各持各的道理,扯皮扯了一大通,项目就是落不了地。正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没有及时去正视它、解决它,才导致温州某些方面的落伍和某些事业发展上的裹足不前。温州发展已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候,除了迎头赶上,我们还有退路吗温州已经退无可退,唯有以“知耻近乎勇”的精神,正视差距、迎头赶上!迎头赶上,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学先进地区的理念,学他们的干劲、学他们的创新。”正在天津考察的温州经济建设规划院院长王钢说,面对国际化发展潮流,我们搞建设,不能只看到手中所拥有的这点资源,不能囿于并一味强调财力、土地、政策处理等
12、客观制约,而要以世界眼光,借力发展,借梯登高。中国社科院学者辛向阳认为,新时期的解放思想,不仅仅要利用好以土地为基础的空间因素,还要注重经济发展中时间因素的利用。“如果在既定空间内不是8小时而是24小时地连续生产、交易、消费、投资和创新那么将衍生出数倍于空间经济规模的时间经济。”温州如果能通过时间经济创造财富,也是一种思想解放。迎头赶上,必须要打破常规、创造性工作。“要以超强力度、超常速度,大干快上、决战决胜。”市政府秘书长兼市瓯江口开发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黄纯诚说,瓯江口开发建设指挥部正在全力实施一线工作法,亮出“赶超”线路图。他认为,大手笔开发建设一批新区,是温州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重点,必须争
13、分夺秒,全力以赴,紧抓不放。“大决心推进大水利、大手笔实施大围垦。”市水利局局长林孝悌表示,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围垦项目正在酝酿约40至50万亩的瓯飞滩围涂(促淤)工程已启动规划方案论证。他认为,像围垦、港口这样的事关温州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必须不拘一格,不走寻常路。“全力推进管理体制、土地机制、投融资机制三大改革,打好企业搬迁、项目建设、环境整治三场硬仗。”温州生态园管委会主任金叶斌表示,“要大干苦干五年,基本建成生态园,为温州人民献上一座生态绿色客厅。”他认为,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难点项目,必须敢于勇于向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刀”。一个个重大项目实打实推进,一项项重点工程硬碰硬落地,一条条体制机
14、制点对点创新。敢涉没有先例的“盲区”,敢走矛盾复杂的“难区”,敢冲不合时宜的“禁区”。总之一句话,只要对温州发展有利的事情,我们就要不怕委屈、不怕非议抬起头来,环顾神州,时不我待:珠三角长三角高歌猛进,中部开始崛起,环渤海湾全力腾飞,省内各地市也在你追我赶。每个爱温州的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无愧于脚下这片改革发展的热土?怎样才能再创几百万温州人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共同创造的温州速度?(记者吴栋梁王丹容潘建中)十问温州发展之二:温州城拿什么吸引别人目光?(转载)在城市的发展中,形象力越来越突出。人们对温州的城市形象如何评价?“原先是一张淡淡的水墨画,现在是一张没有画完的油画。”“小、散、乱”的
15、温州城,拿什么吸引别人的目光?题记什么是城市的形象?提起维也纳,我们的耳边会响起音乐声;说到威尼斯,你会闻到异域水乡的浪漫情调;巴黎纽约,就算没去过,眼前也会有鲜明的画面出现。这就是城市形象的深入人心。那么,谈到温州,你会想到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多数人总是紧锁眉头,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然而记忆仿佛总被迷雾笼罩,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位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形象是一种力量,因此称之为形象力。提升城市形象力,是区域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温州的城市形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看一看外地:杭州最有个性,宁波最具潜力。温州呢?最近,由新
16、华社?t望东方周刊、复旦大学等主办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活动结束。按照排名高低,上海、北京、成都、南京、杭州、宁波、西安、长沙、昆明、长春等10座城市获得了首批“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浙江省内,杭州在“城市个性”方面排第一;宁波则在“城市的发展潜力”方面排第一。按主办方解释,城市个性所展示的,是“一座城市在多大程度上有自己的独有面貌”;城市的发展潜力,则是“城市未来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温州与这份榜单无缘。撇开这个榜单,再来看看我们可以触摸到的城市面貌:厦门,温馨城市。花园式的景致点缀在岛内各处。旧城小巧,新区精致,有着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筑,都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的确,厦门
17、最温馨之处,就在于她像一个家。大连,浪漫之都。即使没有到过大连的人,也大都知道她有时装节,有女骑警,有足球,有很多广场、草坪、雕塑、喷泉。“拆墙添绿”、“广场生趣”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革命,换来如梦美景,让旅行者流连忘返。杭州、宁波、厦门、大连她们的魅力从何而来?就来自一座城市在“体形、面孔和气质”等个性特征上的综合表现。那么温州呢?比一比自身:温州城市“形”散乱,“神”缺失,仿佛“没有画完的油画”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首先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温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有好山好水,有源远流长的瓯越文化。然而,随着这十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在塑造、增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工作却显得欠
18、缺,以致给人的印象总是模模糊糊的。“温州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定位?宜居?宜商?轻工城?港口城?这些仿佛都对,但是又都不对。”温州市生态园管委会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高永兴说,因为这一切定位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城市,就是美好生活的载体,我们建造城市的目的是生活,并且要幸福地生活。且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寻找一下温州城市的幸福感。先来看城市之形。温州城市空间布局不够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温州城市虽然实施了“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发展战略,但是城市框架仍然拉不开。深圳城市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沈晓恒给温州做了十多年的设计工作,他认为,客观上讲,温州城市显然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多;主观上讲,温州市民有着
19、很浓的老城情结,不愿意离开老城。但是温州老城的资源条件落后,人口的日渐拥挤又使得老城难以有很好的修复和改善。温州城市发展于是常常陷入这种“新不新”、“旧不旧”的尴尬。温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交通问题。高永兴毫不客气地指出:“一座交通如此拥堵的城市,有美好可言吗?温州的交通已经成为了城市病。在市区,一条60米宽的路可以同6米宽的路交叉,斑马线隔50米、甚至20米就遇上一条,瓯海大道高架路遇到主干道就平交。这是为什么?以我的智慧想不通!”再来看城市之神。现代建筑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对自然资源的侵占,都不同程度破坏了这座城市的传统特色和文化环境。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研究员张索认为,人们评
20、价一座城市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经济繁荣,更要关注社会文化,“城市,应该是人心灵的家园”。毋庸置疑,温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但这些年的城市建设缺失文化元素,“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发育了,可脑袋还是小孩子的,很不协调。”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潘钦权说。比如市区朔门街的改造,单单注重了门面的设计,而没有挖掘文化内涵,时间稍长些,这条“失去灵魂”的街便开始卖皮鞋卖服装了;还有温州的文化公园,名不副实,走进去看根本就是“文化沙漠”。温州也缺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680多年前,东晋著名舆地学家郭璞营建温州古城时,连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依据的就是温州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被誉为“九山斗城”的多处
21、山岭,如今没有被作为景观元素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中去,多数被周围建筑严严地圈在中间。张索举例道,市区人民路的街心公园中山公园,是温州底蕴非常深厚的文化带,但现在,高高的广告牌挡住了山体,也挡住了文化的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这,仅仅是温州城市的一个细节。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林观众说,和周边城市、先进城市相比,我们的城市建设差距至少有八到十年,“近年来,我们城市的规模没有扩大、功能没有扩展、品位没有提升,太可惜了!”找一找原因:“封闭”造成负面循环,“粗放”带来发展症结,“逐利”导致狭隘行为爱之深,痛之切。每一位关心温州城市建设的人,都试图为这些问题把脉寻因。首先,温州的“封闭性”造成
22、了城市建设问题的负面循环。“我们都有种感受:温州人很容易融入外面的城市,但外地人很难融入温州城市。”潘钦权说。祖籍温州的深圳市规划院副院长黄卫东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温州其实是一个很封闭的城市,经济上自给自足,思想上自我禁锢,不容易接受多元文化,体现在城市管理政策上也有其独特性。他说,温州的城市管理政策倾向于符合老百姓的传统习惯,这在现代城市建设理念来看,是不与时俱进的。温州的拆迁政策恐怕是全国“最好”、最“宽容”的了,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无形中“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如今一些进步的政策无法推行。温州独有的封闭,也让外来资本无所适从。黄卫东说,他们在温州所遭遇的是“排他”的竞争环境,因此,温州难以大量
23、引进外来资本和外来企业,导致我们的城市开发行为比较局限,“这是一个负面的循环”。黄卫东认为,这一系列问题反映到城市形象上,就造成了“都市里的乡村”或者“乡村里的都市”现象,模棱两可,并非一个高效率的城市运营状态。其次,温州的“粗放发展”导致了城市规划体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症结。粗放导致粗糙。规划本身科学性的问题,城镇规划与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不衔接的问题,规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问题,在温州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温州做规划,难。”沈晓恒说,每一个设计都很难原原本本地实现,“因为每一个地块总有很多个理由来要求你不得不改规划,不停地改,改到最后,连我这个做规划的自己都不认识这个规划了。当然,规划本来就是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问温州经济发展 2讲课教案 温州 经济发展 讲课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