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平面弯曲精选文档.ppt
《第四章 平面弯曲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平面弯曲精选文档.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平面弯曲平面弯曲本讲稿第一页,共三十六页4.1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l l弯曲变形:轴线变成一条曲线。弯曲变形:轴线变成一条曲线。l l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l l平面弯曲:轴线成为一条平面曲线。平面弯曲:轴线成为一条平面曲线。l l平面弯曲梁的几何特征:存在一纵向对称面。平面弯曲梁的几何特征:存在一纵向对称面。l l受力特点:约束反力及主动力关于纵向对称面对称作用。受力特点:约束反力及主动力关于纵向对称面对称作用。l l实例:卧式容器实例:卧式容器外伸梁;塔设备外伸梁;塔设备悬臂梁等。悬臂梁等。本讲稿第二页,共三十六页4.2 平面弯曲的内力分析平面弯曲的
2、内力分析4.2.1 4.2.1 剪力和弯矩剪力和弯矩剪力和弯矩剪力和弯矩n n产生原因:存在与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载荷。产生原因:存在与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载荷。产生原因:存在与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载荷。产生原因:存在与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载荷。n n剪力和弯矩符号规定剪力和弯矩符号规定剪力和弯矩符号规定剪力和弯矩符号规定 :取左段剪力向下为正,弯矩逆:取左段剪力向下为正,弯矩逆时针为正。时针为正。n n符号规定的目的:使内力素与变形相关联,成为截符号规定的目的:使内力素与变形相关联,成为截面位置的函数,这种函数叫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面位置的函数,这种函数叫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作出的图线叫做剪力图和弯矩图。作
3、出的图线叫做剪力图和弯矩图。本讲稿第三页,共三十六页4.2.2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n n准确无误地求出约束反力。准确无误地求出约束反力。n n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按符号规定的正方向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按符号规定的正方向假设,不去判断其真实方向。假设,不去判断其真实方向。n n取左段还是取右段,以研究问题简单为准。取左段还是取右段,以研究问题简单为准。n n研究受集中力、均布力、集中力偶等的剪力研究受集中力、均布力、集中力偶等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图和弯矩图。本讲稿第四页,共三十六页剪力剪力弯矩弯矩按正按正方向方向假设假设本讲稿第五页,共三十六页本讲稿第
4、六页,共三十六页n n作剪力图与弯矩图的规律:n n1 1)若)若q=0q=0,则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为直线。,则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为直线。n n2 2)若有向下的均布载荷,则剪力图为下降直线,弯矩)若有向下的均布载荷,则剪力图为下降直线,弯矩图为上凸抛物线。图为上凸抛物线。n n3 3)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弯矩图不发生突)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弯矩图不发生突变;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不受影响,弯矩图会发生突变;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不受影响,弯矩图会发生突变。变。n n4 4)最大弯矩最大弯矩可能发生的位置:集中力作用处;集中可能发生的位置:集中力作用处;集中
5、力偶作用处;剪力等于零(力偶作用处;剪力等于零(Q=0Q=0)处。)处。关注图线走向、突变处、极值点及最大值(绝对值)。关注图线走向、突变处、极值点及最大值(绝对值)。本讲稿第七页,共三十六页例:已知:例:已知:P=24kN,F=12kN,q=6kN/m,MO=12kNm。作出剪力图和弯矩图。作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解:解:(1)(1)求支座反力求支座反力 (2)剪力图和弯矩剪力图和弯矩图大致形状分析图大致形状分析 (3)计算剪力和弯计算剪力和弯矩值矩值本讲稿第八页,共三十六页RB=34 kN,RA=26 kNMC=26 kNmQD=2 kN=28kNm=28-12=16kNmMB=-24 kNm
6、本讲稿第九页,共三十六页4.3平面弯曲的正应力计算平面弯曲的正应力计算l l剪力、弯矩对应的应力:剪应力和正应力剪力、弯矩对应的应力:剪应力和正应力l l纯弯曲梁模型的建立:对于长梁,影响强度的决定纯弯曲梁模型的建立:对于长梁,影响强度的决定因素是弯矩。因素是弯矩。本讲稿第十页,共三十六页4.3.l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l l变形几何关系 中性层的存在性:每一纵向纤中性层的存在性:每一纵向纤维层由直变弯,靠近上方的纤维层由直变弯,靠近上方的纤维层受压,下方的纤维层受拉,维层受压,下方的纤维层受拉,中间某处存在一层既不受拉也中间某处存在一层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纤维
7、层,这一层叫中不受压的纤维层,这一层叫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叫中性轴。轴线:中性层与纵叫中性轴。轴线:中性层与纵向对称面的交线。向对称面的交线。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平面,但绕自身的中性保持平面,但绕自身的中性轴偏转了一定角度,保持与轴偏转了一定角度,保持与中性层垂直。中性层垂直。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不挤压假设:每一纵向纤维均为不挤压假设:每一纵向纤维均为单向拉伸或压缩,纤维层间不存单向拉伸或压缩,纤维层间不存在相互的挤压。在相互的挤压。任一纤维层的变形计算:任一纤维层的变形计算:绝绝 对对 变变 形:形:相对变形(应变):相
8、对变形(应变):dqo1o2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l物理关系物理关系 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 不挤压假设,每一纤维层处于简单拉压不挤压假设,每一纤维层处于简单拉压变形,满足虎克定律:变形,满足虎克定律:应力分布规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高应力分布规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高度方向呈线性分布。度方向呈线性分布。o1o2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l l静力关系静力关系 应应力和内力间的关系力和内力间的关系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力系(平行力系)应为一力偶系。中性层在哪里?中性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中性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合力为截面上的弯矩。对中性轴的
9、惯性矩表示截面绕中性轴转动的难易程度,即表示了变形的刚度。轴线的曲率表示了梁的变形程度。梁弯曲变形的基本公式,表示了引起梁变形的外力及梁自身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抗弯刚度)对弯曲变形的影响。正应力计算公式:正应力计算公式: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工程实用计算式:工程实用计算式:应力的性质可由应力的性质可由变形直观判断变形直观判断最大弯曲正应力:最大弯曲正应力:抗弯截面模量:抗弯截面模量:形状规则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模量由定义可直接形状规则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模量由定义可直接计算出来,对于型钢可查表。计算出来,对于型钢可查表。惯性矩(截面模量)、静矩(一次矩)、面积等是平面惯性矩(截面模量)
10、、静矩(一次矩)、面积等是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只有和具体的变形结合起来才有其物理图形的几何性质,只有和具体的变形结合起来才有其物理意义。意义。上述应力计算公式可近似用于平面弯曲的长梁。上述应力计算公式可近似用于平面弯曲的长梁。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矩形截面:矩形截面:惯性矩及抗弯截面模量惯性矩及抗弯截面模量实心圆截面:实心圆截面:圆圆环环形形薄薄壁壁圆圆筒筒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4.3.3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强度条件式强度条件式(等截面等截面):许用弯曲应力与简单拉许用弯曲应力与简单拉(压压)的许用应力意义相同;的许用应力意义相同;考虑到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许用弯曲应
11、力考虑到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许用弯曲应力的值可取较大的值,或说弯曲安全系数可取较的值可取较大的值,或说弯曲安全系数可取较小的值;小的值;强度条件式可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强度条件式可解决三方面的问题。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例:例:图图示示简简支梁支梁AB,试试求:求:(1)最大弯曲正应力及其所最大弯曲正应力及其所在位置;在位置;(2)在在D、E两点的弯曲正两点的弯曲正应力。应力。解:解:(1)作出剪力图和作出剪力图和弯矩图,求出最大弯矩值;计算弯矩图,求出最大弯矩值;计算抗弯截面模量(找出中性轴),抗弯截面模量(找出中性轴),计算最大弯曲正应力。计算最大弯曲正应力。(2)计算)计算D、E两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平面弯曲精选文档 第四 平面 弯曲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