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南亚封建社会精选文档.ppt





《第四章南亚封建社会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南亚封建社会精选文档.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南亚封建社会本讲稿第一页,共四十九页第四章第四章 南亚封建社会南亚封建社会w一、历史发展概况一、历史发展概况w二、封建制度的形成二、封建制度的形成w三、印度教的兴起三、印度教的兴起w四、种姓制度的发展变化四、种姓制度的发展变化w五、莫卧儿帝国的兴衰五、莫卧儿帝国的兴衰本讲稿第二页,共四十九页一、一、历史发展概况历史发展概况w1、上古历史的回顾上古历史的回顾(公元前(公元前2500公元公元4世纪)世纪)w2、中古、中古时时期次大期次大陆陆北部的主要王朝北部的主要王朝w笈多王朝(笈多王朝(46世世纪纪)w戒日帝国(戒日帝国(7世世纪纪)w拉其普特拉其普特时时期(期(712世世纪纪)w德里德里
2、苏苏丹国家(丹国家(12061526年)年)w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15261764年)年)w3、德干高原一、德干高原一带带存在存在过过的主要政的主要政权权:伐卡塔卡:伐卡塔卡王朝;帕拉瓦王国;遮娄其王国;拉什特拉王朝;帕拉瓦王国;遮娄其王国;拉什特拉库库塔塔王国。王国。w4、在次大、在次大陆陆的最南端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朱的最南端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朱罗罗、潘地潘地亚亚和哲和哲罗罗三个土著的泰米三个土著的泰米尔尔人的王国。人的王国。本讲稿第三页,共四十九页上古历史的回顾w哈拉巴文化(前25001750年)w历史不详的“黑暗时代”(前175013世纪)w吠陀时代(前13 600年)w列国时代(前64
3、世纪)w孔雀王朝(前324187年)w巽加王朝(前18775年)w甘婆王朝(前7530年)w史实不清外族入侵的时期(前30年公元4世纪)本讲稿第四页,共四十九页笈多王朝笈多王朝w4世纪初,位于恒河流域中游的摩揭陀地区的小邦笈多的实力逐渐强盛。w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起笈多王朝。地辖约为今日比哈尔、孟加拉及北方邦一带。w笈多王朝第二代君主沙摩罗笈多开始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征服了整个北印度地区。w380年,沙摩罗笈多之子旃陀罗笈多二世继位,史称“超日王”,在其统治期间,笈多王朝国势达及鼎盛。w进入5世纪之后,笈多王朝内乱时起,外患不断,尤其是北方嚈哒人(白匈奴)的入侵,使笈多王朝陷入分裂。本讲
4、稿第五页,共四十九页戒日帝国戒日帝国w6、7世纪之交,北印度小国林立,争战不已,处于纷争动荡之中。其中较强者有位于朱木拿河、恒河流域的坦尼沙王国。w606年,易利沙伐弹那继承坦尼沙王位,史称“戒日王”。即位之后,历经6年兵不释甲的连续征战,终于征服了北印度诸国。w612年,戒日王将坦尼沙与穆里克合并,建戒日帝国,定都曲女城。w647年,戒日王病故,身后无嗣,王位由大臣阿罗那顺僭夺,地方王公纷纷自立,帝国全面解体。本讲稿第六页,共四十九页拉其普特拉其普特时时期期w7世纪中叶至12世纪末的数百年间,印度次大陆一直处于分裂局面。w西北地区一些小邦相互攻伐,忽盛忽衰。有些小邦王族自称“拉其普特”(意为
5、王孙贵族)。这些拉其普特小邦往往保有氏族部落的军事组织,势力颇大,割地自雄。本讲稿第七页,共四十九页二、二、封建制度的形成封建制度的形成w(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的时间:列国封建说;笈多和戒日王时期封建说。w(二)反映封建化进程的主要史料:法显佛国记;玄奘大唐西域记。w(三)印度封建化的特点:封建化的时间长速度慢;国家政权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保留了大量农村公社的遗迹。本讲稿第八页,共四十九页佛国记w在佛国记中法显指出:“王之侍卫左右,皆有供禄”。“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养,供给田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券书录,后王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绝。”w法显还提到了耕种王地,缴纳租税的自由农民
6、,他们的自由程度比较大,“农民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与随土地转移的“民户”适成鲜明对照。本讲稿第九页,共四十九页大唐西域记w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国用,祭祀粢z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本讲稿第十页,共四十九页德里苏丹国时期德里苏丹国时期w(一)形成的背景w(二)各王朝的更替w(三)行政体制及统治基础w(四)土地制度和封建关系的发展w(五)伊斯兰教的传播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四十九页(一)形成的背景w962年,在今阿富汗东部兴起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建立的加兹尼王朝(9621186年)。w999
7、至1030年,狂热的伊斯兰教君主马默德在位。他率军对印度连续进行了17次大规模的军事入侵,屡屡击败印度拉其普特王公们的抵抗。w加兹尼王朝在马默德死后急剧衰落,为阿富汗西部新兴的伊斯兰古尔王国所灭。古尔王国奉行与加兹尼王朝同样的侵掠国策,继续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逐渐将德干高原以北地区并入古尔王国。w1206年,古尔王国苏丹穆罕默德遇刺身亡,身后无嗣,王国四分五裂。古尔驻德里总督库特布乌丁艾贝克自立为素丹,从此开始了北印度的德里素丹国家的统治。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四十九页11世纪时的印度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四十九页(二)各王朝的更替w德里素丹国家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它存在了320
8、年之久,先后经历了5个王朝:w奴隶王朝(12061290年)w卡尔基王朝(12901320年)w图格拉王朝(13201414年)w赛义德王朝(14141451年)w罗第王朝(14511526年)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四十九页印度的德里苏丹国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四十九页(三)行政体制及统治基础w入侵者由突厥人和阿富汗人组成,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具有浓厚伊斯兰教色彩的封建制度。w采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神权政体,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素丹集君权、教权于一身,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阶层是素丹政权的社会基础和拱卫力量。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四十九页(四)土地制度和封建关系的发展w
9、凭借征服战争所获得的大量地产,德里素丹国家实行土地国有的制度。w国有土地的占有形式有三类:一是由素丹直接支配的土地,称“哈斯”;二是国家赐给伊斯兰教职人员的土地,称“伊纳姆”,赐给清真寺的土地,称“瓦克夫”;三是素丹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给穆斯林武士的土地,称“伊克塔”。w除上述三类国有土地外,此时印度尚有许多土地为印度教土邦王公世袭相传和私有,这类土地的所有者称“柴明达尔”。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四十九页(五)伊斯兰教的传播w德里素丹的建立与发展,在印度不仅确立了政治统治,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度原有居民的传统信仰体系和文化观念。w历代素丹仍奉行严厉的宗教歧视政策:经济上,严令印度教教徒交纳比穆斯林
10、高得多的土地税,并交纳作为异教徒耻辱标志的人头税;政治上,任何印度教徒不得出任高级文武官职;一些具有宗教狂倾向的素丹甚至颁布苛令,禁止印度教教徒理发、不允许在朱木拿河洗浴、不得举行宴会等等。w在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并存和对峙的二元文化结构。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四十九页三、三、印度教的兴起印度教的兴起w佛教的衰微与婆罗门教的重新崛起。w8至9世纪,著名宗教大师商羯罗(约为788820年)发起改革运动,整顿印度教的思想体系和寺院法规,终使印度教趋于定型,并彻底取代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主导宗教。w教义的哲学基础是吠檀多派唯心主义。w崇拜的主体有三:创造之神大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破坏之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南亚 封建社会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