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第八章优秀PPT.ppt
《接口第八章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口第八章优秀PPT.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接口第八章1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69页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了解外部存储器,主要是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的读写原理和内部结构。1数据磁记录方式数据磁记录方式 熟悉归零制、不归零制、调频制、改进调频制和改进的改进调频制的定义以及各种不同编码方式的特点、2外存储器接口外存储器接口 了解硬盘接口的工作方式,主要应掌握中期、后期硬盘接口的改进和特点,了解 SCSI 接口的总线标准。3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 了解软盘驱动器的读写控制方式、82077AA 控制芯片的结构、控制信号的产生方式,光磁软盘的工作方式。4硬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 了解硬盘驱动器的基本结构、硬盘的温彻斯特技术。熟悉磁盘阵
2、列技术的优点以及磁盘阵列的冗余结构。5光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 了解各类光盘的特点以及光驱的数据读写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外存储器的基本功能、结构、工作方式有一定的理解。2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69页81 数据磁记录方式和编码技术数据磁记录方式和编码技术常用的外存储器有磁盘、磁带和光盘,它们利用磁介质和光介质存储信息。811 数据磁记录方式数据磁记录方式涂有磁性材料的塑料或金属为磁性载体,软磁盘使用聚碳酸脂材料记录信息,硬磁盘使用合金铝或玻璃钢记录信息。磁磁性性载载体体上上的的磁磁层层沿沿磁磁头头相相对对运运动动方方向向形形成成记记录录信信息息的的路路径径,称称为为磁磁道道,二二进进制制信信
3、息息串串形形排排列列在在每每个个磁磁道道上上。把待写入的二进制信息变成写电流脉冲序列,加在磁头线圈中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对磁性介质进行不同方向的磁化,写入信息 0 和 信息 1。数据磁记录方式是指利用某种规律将二进制信息转换成介质磁层相应的磁化翻转方式。为提高存储密度、存储容量和存储速度,相继推出各种数据磁记录编码,选择不同的记录方式可获得不同的效果。3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69页812 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磁表面记录的信息是一系列的数据串。在非编码记录中,数据串为有效数据,在编码记录中,数据串中包含有效数据和同步时钟。对数据系列和时钟序列进行编码,产生不同的磁记录方式。1归
4、零制归零制 RZ归零制:用脉冲的正、负表示二进制信息 1 和 0。写 1 时为正脉冲,写 0 时为负脉冲,写下一信息前电流波形归零。改进归零制:用脉冲的有、无表示二进制信息 1 和 0。写 1 时为正脉冲,写 0 时无脉冲。其特点是记录中每个数据位都对应一个脉冲电平,即正、负或零电平。无数据脉冲时磁头无电流,因此功耗小,但记录密度低。2不归零制不归零制 不归零制 NRZ:写 1 时为正向电流,写 0 时为负向电流,记录信息时电流总不归零。4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69页812 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 逢 1 翻转不归零制 NRZ I:二进制位为 1 时翻转,为 0 时不翻转。异码
5、翻转不归零制 NRZ C:相邻二进制位不相同时翻转。不归零制的优点是翻转次数少,每位最多翻转一次,编码效率 100%,但磁头中总存在电流,功耗较大。3FM 制编码方式制编码方式FM 为调频制,它将数据系列与时钟序列叠加后再采用改进归零制方式进行编码,为 1 时有脉冲,为 0 时无脉冲。FM 编码中,每个位单元的起始位置是时钟位,时钟位永远为 1,出现脉冲。位单元的中线位置是数据位,为 1 时有脉冲,为 0 时无脉冲。在 FM 编码中,数据 1 与数据 0 对应的脉冲频率不同,用脉冲频率区分数据 0 或 1,记录数据 1 比记录数据 0 的频率快 2 倍。该方法又被称为倍频制或双频制。5你现在浏
6、览的是第五页,共69页812 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FM 编码中,对对应应每每个个数数据据位位至至少少磁磁化化翻翻转转一一次次,最最多多翻翻转转二二次次,故编码效率为故编码效率为 50%。FM 具有很强的自同步能力,但存储密度较低。4MFM 制编码方式制编码方式改进调频制,仅在相邻两个数据位均为 0 时才插入时钟脉冲。这样可减少磁翻转次数,对应每个数据位最多磁化翻转一次,编码效率为对应每个数据位最多磁化翻转一次,编码效率为 100%,可提高存储密度。MFM 制编码方式有 3 种编码频率,分别对应磁化翻转周期 T 0、1.5 T 0、2 T 0,所以又称为 3 频制。5M 2 FM
7、 制编码方式制编码方式改进的改进调频制,与 MFM 的区别在于仅当连续 0 的数目大于等于 2 时,在头两个 0 之间插入同步脉冲,以后每隔两个 0 在下一个 0 的起始位置插入同步脉冲。M 2 FM 制编码方式有 4 种编码频率,分别对应磁化翻转周期 T 0、1.5 T 0、2 T 0、2.5T 0,所以又称为 4 频制。其优点是改善了带宽、信噪比,编码效率为 100%,缺点是自同步能力差。6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69页6GCR(4/5)编码方式)编码方式一种成组编码方式。将数据位每 4 位分为 1 组,变换成 5 位记录序列。每组或各组连接后的序列不允许出现 2 个以上 0,由 5 位产
8、生的 32 种序列中有 17 种满足要求,取其中 16 种与 16 种数据位的组合一一对应。GCR 也属于不归零制,编码效率为 80%,有一定自同步能力。7(d,k)RLL 编码方式编码方式游程长度受限码,是使记录序列中两个“1”之间“0”的个数受限制的编码。其中 d 表示两个“1”之间需要插入“0”的的最少个数,k 表示两个“1”之间需要插入“0”的的最多个数。RLL 编码中的 d 确定磁化翻转最小时间间隔,即磁介质记录密度,k 决定自同步时钟信号定时精度。为减少脉冲拥挤效应,在磁盘写电路中,采用预补偿方式,在磁盘中设置写电流补偿柱面,补偿柱面内、外用不同的电流脉冲。812 数据磁记录编码技
9、术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7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69页8各记录方式的特点各记录方式的特点RZ 特点:记录中每个数据位都对应一个脉冲电平,即正、负或零电平。无数据脉冲时磁头无电流,因此功耗小,但记录密度低。NRZ 特点:翻转次数少,每位最多翻转一次,编码效率每位最多翻转一次,编码效率 100%,抗干扰性能较好。但磁头中总存在电流,功耗较大。FM 特点:对应每个数据位最多翻转二次,编码效率对应每个数据位最多翻转二次,编码效率 50%,具有自同步能力,但存储密度低,通常用于低密度磁盘存储器,如软盘。MFM 特点:对应每个数据位最多翻转一次,编码效率为对应每个数据位最多翻转一次,编码效率为 100%,存
10、储密度较高,通常用于中密度磁盘存储器,如早期硬盘。M 2 FM 特点:改善了带宽、信噪比,编码效率为 100%,缺点是自同步能力差,通常用于高密度磁盘存储器,如近期硬盘。812 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8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69页9记录方式的评价记录方式的评价 编码效率是指位密度与最大磁化翻转密度之比,也就是指每次磁层状态翻转所存储的数据信息位的多少。自同步能力是指从读出数据(脉冲序列)中自动提取同步信号(时间基准信号)的能力。自同步能力的大小可以用最小磁化翻转间隔与最大磁化翻转间隔的比值 R 来衡量。R 越大,自同步能力越高。检读分辨力是指磁记录系统对读出信号的分辨能力。信息
11、相关性是指漏读或错读一位是否会传播误码,所以是衡量精度的指标。812 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数据磁记录编码技术9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69页82 外部存储器接口标准外部存储器接口标准主机与外存进行数据通信时需遵从某种接口标准。主机与适配器之间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适配器与控制器之间通过系统级接口连接,而控制器与设备之间通过设备级接口连接。821 ST506/412 接口接口 希捷公司早期推出 ST506/412 硬盘接口,数据传输率 5MB/s,主要用于 5.25 英寸温盘。该接口采用两组电缆线,其中一组传输数据,电缆宽度为 20 线,另外一组传送控制信号,电缆宽度为 34 线。ST506/412
12、接口分为菊花链式连接和星型连接两种方式,最多连接 4 个硬盘。菊花链式连接仅需一组电缆(两根),各硬盘用盘上的选择跳线 DS0 DS3 区分,连接时,最远的一个硬盘上必须加装终端匹配电阻。星型连接需四组电缆,每个硬盘也必须编号,它们仅响应所连接电缆的控制信号,每个硬盘上都必须加装终端匹配电阻。10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69页821 ST506/412 接口接口ST506 /412 接口最多支持 16 个记录面,采用 MFM 编码,支持 10Kb/英寸以下位密度。它的硬盘信号编码器位于控制器一端,通过 MFM 编码后的模拟信号通过硬盘数据连线传送。由于模拟信号传输失真较大,因此难以保证模拟信号
13、传送的抗干扰性能。822 ESDI 接口接口ESDI 接口是 ST 506 接口的一种增强方式,其接口方式与 ST 506 相似,最高数据传输率为 15MB/s,可靠性较高。它的硬盘信号编码器位于驱动器一端,采用 NRZ 编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ESDI 支持步进和串行两种工作方式。步进工作方式与 ST 506/412 相同,串行工作方式是为具有闭环伺服系统和音圈电机执行机构的驱动器设计的,它能连接更多智能设备和更高性能设备,最多支持 7 个设备。11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一页,共69页823 IDE 接口接口1IDE 接口接口IDE 接口使用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TA 指定的标准,称为 AT
14、A IDE 接口或简称 ATA 接口。它采用一体化方式,将控制器与驱动器集成在一起,采用单 40 芯电缆线连接,解决了早期接口的许多弊病。早期 IDE 接口位于适配器上,微机发展过程中陆续推出 ISA 多功能卡和 VESA多功能卡,卡上带有 1 2 个 IDE 接口,一个 IDE 接口可同时连接两个硬盘。IDE 接口连接硬盘最大容量 504MB,最大数据传输率 8.3MB/s,在 486 后期对 IDE 进行改进,推出 EIDE 接口。2EIDE 接口接口EIDE 为增强 IDE 接口,与 IDE 接口相比,有以下优点:提高数据传输率。在 PIO 模式下,接口最大数据传输率为 16.6 MB/
15、s。后期推出 Ultra DMA 模式,最高数据传输率达 133 MB/s。12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69页823 IDE 接口接口 增加了硬盘容量。IDE 硬盘容量受 BIOS 和 IDE 接口共同限制(见表 8.3),采用硬盘物理参数 HCS(磁头、柱面、扇区),最大硬盘容量为 磁头数 16柱面数 1024扇区数 63扇区容量 512=504MB。EIDE 采用自动转换方式,将 IDE HCS 方式转换成 IDE LBA(逻辑块地址)方式,最大硬盘容量为 255102463512=8.4GB。可设定块传输模式,一次传送多个扇区。减少 CPU 中断处理操作,降低了硬盘对 CPU 的占用率
16、。可连接设备数量较多,它提供 2 个通道(IDE 0 和 IDE 1),每个通道可连接 2 个设备,最多可连接 4 个 IDE 设备。提供信息包接口 ATAPI(ATA Packet Interface),可支持其他外部设备,如标准 CD ROM 光驱和内置磁带机。开机自检后运行驱动程序,BIOS 可识别 ATAPI 设备,数据传送可通过 DMA 或 PIO 方式进行,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 ATAPI 特征寄存器内容。13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69页824 SATA 接口接口2000 年推出 SATA 接口,用于取代 PATA。SATA 1.0 数据传输率为 150MB/s,SATA 2.0
17、 为 300MB/s,预计 SATA 3.0 为 600MB/s。7 芯信号连接器通过电缆连接。15 芯电源连接器含+12V、+5V 和+3.3V,早期从电源大 D 型插头获得+12V 和+5V,所需的 3.3V 由硬盘上的线性调压器产生,近期可直接连接 SATA 电源插头。SATA 系统连接线可紧贴机箱壁饶行连接硬盘,使机箱内部简洁。点对点传输协议使硬盘不存在主从问题,每个驱动器独享数据带宽。早期无支持 SATA 功能主芯片组,只能使用板载芯片或 PCI SATA 控制卡。控制卡有 SATA150 TX2 Plus(两个 SATA 接口,一个 Ultra DMA 接口)和 SATA150 T
18、X4(4 个 SATA 接口)。后期推出支持 SATA 的主芯片组,如 VIA 公司的 K8T800 主芯片组(北桥为 K8T800,南桥为 VT8237)。在主板上带有两个 SATA 硬盘接口,可直接连接 SATA 硬盘。14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69页早期 SATA 硬盘没有专用 SATA 控制芯片,这种硬盘称为“非原生硬盘”,为了支持串行传送,在硬盘上加装串/并转换桥接器(88i8830)。88i8830 接口速率最高为 133MB/s,因此即使 SATA 数据传输率为 150KB/s,实际数据传输率也只能达到 133MB/s。后来 Maxtor 推出全球第一款完全支持 SATA 1
19、.0 功能的“原生”SATA 硬盘,它采用先进的 Agere 硬盘控制芯片。通过该芯片,硬盘直接支持 SATA 1.0 所有特性,包括 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交错主轴启动、热插拔及异步信号恢复。NCQ 为全速命令排队技术,通过对硬盘内部队列中的命令进行重新排序实现智能数据管理,改善硬盘因机械部件而受到的各种性能制约。NCQ 技术是SATA 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硬盘多线程应用能力,最多可对 32 个命令进行优化排列以提供最大的吞吐量与系统性能。824 SATA 接口接口15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69页825 SCSI 接口接口SCSI 为小型计算机系
20、统接口,用并行方式连接适配器和控制器。1SISC 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在 SCSI 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主设备(SCSI 主适配器,插在主机板 I/O 扩展槽上)作为 SCSI 总线与系统总线之间的联络通路。除主设备外,可连接多个外设,如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内置磁带机等。SCSI 总线具有智能体系结构,总线上的设备分为启动器和目标器,启动器是发出命令的设备,目标器为接受并执行命令的设备。SCSI 总线的操作为双向对等关系,总线上的所有设备可以相互通信。2SCSI 接口总线接口总线由数据 DB7 DB0,奇偶校验 DPB 和控制、状态线组成,以异步或同步方式工作,采用单端传送或差分传送。单端传送为
21、不平衡型,采用 50 芯电缆连接,抗干扰能力差,传送距离近。差分传送为平衡型,采用 68 芯电缆连接,抗干扰能力强,传送距离远。16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69页825 SCSI 接口接口3SCSI 基本操作基本操作SCSI 总线操作分为 4 个阶段:实现总线设备“规程交换”过程的总线空闲阶段、总线仲裁阶段、选择/重选阶段,以及实现命令、数据、状态和消息传送的 传送阶段。系统初启时进入空闲阶段,再进入仲裁阶段,将设备 ID 号送往适配器,请求总线使用权。仲裁获准的设备控制总线,进入选择阶段,选择与之通信的设备。占用总线的启动器发送目标器的 ID 编号,被选目标器接管总线控制权,进入信息传送阶
22、段,完成 I/O 传送。17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69页825 SCSI 接口接口重选阶段用于多设备复用 I/O 通道,可提高总线效率。启动器发送命令后释放总线,目标器执行命令,当准备就绪要传送数据和状态时必须再次占用总线,进入重选阶段,发送原启动器的 ID 号与启动器连接,实现信息传送。4SCSI 的高数据传输率的高数据传输率SCSI 在异步和同步传输中都利用 REQ 请求和 应答信号实现数据传输,在启动器和目标器之间可传送命令、数据、状态和消息。在异步传输中,目标器在准备接收命令和准备发送数据时发送 REQ 信号,启动器接收该信号后发送或接收数据并发送 信号,目标器接收命令或发送数据后
23、清除 REQ,启动器确认 REQ 无效后撤消 。在同步传输中,目标器在每个字节发送 REQ 信号,启动器同步发送 信号,并允许两个信号相互超前,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率。18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69页825 SCSI 接口接口5 SCSI 软件软件采用 SCSI 接口的外设具有一定的智能,主机可用标准命令访问外设,与外设的物理属性无关。SCSI 命令为 6 12 字节命令描述块,命令的首字节为操作码,包含 3 位组码和 5 位命令码,第二字节前 3 位为逻辑单元号,剩余位和其他字节表示逻辑块首址、传送长度和参数表长度等。最后一个字节为控制字节,它包含许多标志,可以实现命令链接功能。6SCSI
24、 的发展的发展86 年推出标准 SCSI,94 年推出 SCSI 2,对 SCSI 命令集进行扩充,并增加奇偶校验、总线仲裁、命令队列等功能。使用公用命令集 CCS,改进了 SCSI 的兼容性,增加了用于访问 CD ROM、磁带机及可移动硬盘的命令。19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69页825 SCSI 接口接口SCSI 有两种总线标准,一种是 8 位 SCSI 总线接口标准,总线线宽 50 线,可连接 8 个设备。另一种是 16 位 SCSI 总线接口标准,又称 Wide SCSI,总线线宽 68 线。可连接 16 个设备。16 位标准 SCSI 比 8 位标准 SCSI 的数据传输率快 1
25、倍。之后推出 SCSI 3(Ultra SCSI)模式,数据传输速率 40MB/s,主要是提高了总线数据传输率。另外 SCSI 3 还推出串行 SCSI,改并行传输为串行传输,提高了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目前串行 SCSI 主要用于主机之间、磁盘阵列与系统之间接口,以及连接扫描仪、激光打印机等高速设备。后期陆续推出 Ultra 2 SCSI(数据传输速率 80MB/s)、Ultra 160 SCSI(数据传输速率 160MB/s),近期又推出 Ultra 320 SCSI(数据传输速率 320MB/s),进一步提高了总线的数据传输率。20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69页83 软盘存储器软盘存储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接口 第八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