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色谱法液相 (2)精选文档.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典色谱法液相 (2)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色谱法液相 (2)精选文档.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色谱法液相1本讲稿第一页,共八十九页第第1 1节节 液液-固吸附柱色谱固吸附柱色谱(LSC)(LSC)(一)分离原理(一)分离原理(二)常用吸附剂(二)常用吸附剂(三)色谱条件的选择(三)色谱条件的选择 (四四)操作方法操作方法2本讲稿第二页,共八十九页 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表面活性中心,利用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吸附中心对不同组分的利用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吸附中心对不同组分的吸附吸附 能力差异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吸附能力大小用吸附平衡常数而实现分离,吸附能力大小用吸附平衡常数K K表表示示(一)分离原理(一)分离原理1.吸附与吸附平衡吸附与吸附平衡3
2、本讲稿第三页,共八十九页2.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某一组分固定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某一组分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达到平衡时,以相和流动相之间达到平衡时,以Cs为纵坐为纵坐标,标,Cm为横坐标得到的曲线。为横坐标得到的曲线。类型:线性、凸形、凹形等温线类型:线性、凸形、凹形等温线4本讲稿第四页,共八十九页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色谱柱内溶液浓度的分布色谱柱内溶液浓度的分布流出曲线流出曲线5本讲稿第五页,共八十九页n当吸附等温线是线性时当吸附等温线是线性时,流出曲线是对称流出曲线是对称的的,当吸附等温线是凸型或凹型时,流出当吸附等温线是凸型或凹型时,流出曲线形成拖尾峰或前延峰,曲线形成拖尾峰或前延峰
3、,克服方法:克服方法:减少进样量或样品浓度,利用等温线的减少进样量或样品浓度,利用等温线的直线部分,防止超载。直线部分,防止超载。6本讲稿第六页,共八十九页(二)、吸附剂(二)、吸附剂对吸附剂的要求:对吸附剂的要求:(1 1)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一定的吸附能力)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一定的吸附能力(2 2)颗粒要有一定的细度)颗粒要有一定的细度(d=75-150m(d=75-150m,即,即100-200100-200目目),且粒度均匀,且粒度均匀(3 3)与洗脱剂及样品不起反应,不溶解于洗脱剂)与洗脱剂及样品不起反应,不溶解于洗脱剂常用: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大孔树脂常用:硅胶、氧化铝、聚
4、酰胺、活性炭、大孔树脂7本讲稿第七页,共八十九页吸附机制:吸附机制:表面的硅醇基,与物质形成氢键表面的硅醇基,与物质形成氢键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微酸性(微酸性(pH=45),),适于酸性和中性物质适于酸性和中性物质失活:失活:水与硅醇基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水与硅醇基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活化:活化:105-110105-110加热加热30min30min粒度:粒度:100-200100-200目目1.硅胶硅胶(SiO2H2O)中等极性吸附剂中等极性吸附剂8本讲稿第八页,共八十九页 碱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 pH 9pH 910 10 适于分析碱性、中性物质适于分析碱性、中性物质 如:生物碱如:生物碱 中中性
5、性氧氧化化铝铝 pH pH 7.5 7.5 适适于于分分析析酸酸性性、碱碱性性和和中中性性物质物质 如如:生生物物碱碱、挥挥发发油油、萜萜类类、甾甾体体及及在在酸酸碱碱中中不不稳定的苷类、酯、内酯等化合物稳定的苷类、酯、内酯等化合物 酸性氧化铝酸性氧化铝 pH 4pH 45 5 适于分析酸性、中性物质适于分析酸性、中性物质 如:酸性色素、氨基酸、对酸稳定的中性物质如:酸性色素、氨基酸、对酸稳定的中性物质2.氧化铝:吸附力较强氧化铝:吸附力较强9本讲稿第九页,共八十九页硅胶、氧化铝的含水量与活性关系硅胶、氧化铝的含水量与活性关系 硅胶含水量硅胶含水量%活度级活度级氧化铝含水量氧化铝含水量%005
6、315625103815活度测定法:活度测定法:BrockmamnBrockmamn法法结论:含水量越低,活度级别越小,吸附结论:含水量越低,活度级别越小,吸附力越强。力越强。10本讲稿第十页,共八十九页3 3、聚酰胺、聚酰胺商品名:锦纶、尼龙商品名:锦纶、尼龙-6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易溶于浓无机酸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易溶于浓无机酸分离机制:主要是分离机制:主要是氢键吸附氢键吸附适用对象:适用对象:黄酮类、鞣质、醌黄酮类、鞣质、醌粒度:粒度:2020200200目目氢键能力氢键能力强强组分越后出柱组分越后出柱 11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八十九页4 4、大孔树脂、大孔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网状结构的高分
7、子吸附剂。是一种具有大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 分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分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特点:在水中吸附力较强,在有机溶剂中特点:在水中吸附力较强,在有机溶剂中吸附力较弱吸附力较弱适用对象:适用对象:皂苷类、黄酮苷类化合物皂苷类、黄酮苷类化合物粒度:粒度:20206060目目12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八十九页(三)色谱条件的选择:(三)色谱条件的选择:1.1.被测组分性质(极性大小):被测组分性质(极性大小):烷烷烃烃烯烯烃烃醚醚 硝硝基基化化合合物物 二二甲甲胺胺酯酯酮酮醛醛 胺酰胺醇酚羧酸胺酰胺醇酚羧酸依据被测组分、吸附剂和流动相的性质依据被测
8、组分、吸附剂和流动相的性质13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八十九页2.2.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剂的活性吸附剂的活性大,对被测组分的吸附能力大,对被测组分的吸附能力强强 强极性物质强极性物质选择弱吸附剂选择弱吸附剂 弱极性物质弱极性物质选择强吸附剂选择强吸附剂酸性成分:硅胶酸性成分:硅胶 碱性成分:氧化铝碱性成分:氧化铝 黄酮类:聚酰胺黄酮类:聚酰胺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八十九页 “相相似似相相溶溶”原原则则 :分分离离极极性性大大的的物物质质应应选选用用极极性性大大的的溶溶剂剂作作流流动动相相,分分离离极极性性小小的的物物质质应选用应选用极性小的溶剂作流动相极性小的溶剂作流动相3、流动相的选择、
9、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极性顺序:流动相极性顺序:石油醚石油醚 环已烷环已烷 苯苯 甲苯甲苯 乙醚乙醚 三氯甲烷三氯甲烷 乙乙酸乙酯酸乙酯 丙酮丙酮 正丁醇正丁醇 乙乙醇醇 甲醇甲醇 水水常用:混合溶剂常用:混合溶剂 如:如:不同配比的甲醇不同配比的甲醇-水或甲醇水或甲醇 亲脂性成分用氯仿、乙酸乙酯亲脂性成分用氯仿、乙酸乙酯15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八十九页4.4.三者关系:三者关系:组分组分 吸附剂吸附剂 流动相流动相极性大极性大 活性小活性小 极性极性非非(弱弱)极性极性 活性大活性大 非极性或弱极性非极性或弱极性16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八十九页(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法2、上样、上样3 3、洗
10、脱、洗脱1、色谱柱的制备、色谱柱的制备 要求:填装均匀、紧密,不能有气泡。要求:填装均匀、紧密,不能有气泡。装柱时柱要垂直,表面平整。装柱时柱要垂直,表面平整。固定相的用量适宜。固定相的用量适宜。柱体:色谱柱柱体:色谱柱 固定相:颗粒大小固定相:颗粒大小100-200100-200目,用量目,用量 方法:干法装柱、湿法装柱方法:干法装柱、湿法装柱4 4、检视、检视17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八十九页第第2 2节节 液液-液分配柱色谱法(液分配柱色谱法(LLCLLC)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 原理原理: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同,而进行分离过程:过程
11、:18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八十九页二、载体二、载体作用作用:支撑与分散固定液的作用:支撑与分散固定液的作用要求要求:1)化学惰性,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惰性,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2)对被分离组分没有吸附能力)对被分离组分没有吸附能力3)能吸留较大量的固定相液体)能吸留较大量的固定相液体常用载体常用载体: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19本讲稿第十九页,共八十九页三、固定液、流动相及其选择三、固定液、流动相及其选择分类分类: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正相分配色谱正相分配色谱:固定液极性大于流动相:固定液极性大于流动相固定液固定液:水、各种缓冲溶液
12、、甲醇等强极性物质:水、各种缓冲溶液、甲醇等强极性物质流动相流动相:石油醚、三氯甲烷等低极性物质:石油醚、三氯甲烷等低极性物质适合分离的物质适合分离的物质:极性物质:极性物质各种极性物质流出顺序各种极性物质流出顺序:t非极性非极性 t中极性中极性 t强极性强极性20本讲稿第二十页,共八十九页反相分配色谱反相分配色谱:固定液极性小于流动相:固定液极性小于流动相固定液固定液:硅油、液状石蜡等极性小物质:硅油、液状石蜡等极性小物质流动相流动相:水、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液:水、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液适于分离物质适于分离物质:中等极性至非极性物质:中等极性至非极性物质各种极性物质流出顺序各种极性物质流出顺序
13、:t极性极性 t中极性中极性 t非极性非极性21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九页选择原则选择原则:固定液与流动相的选择,要根据被分固定液与流动相的选择,要根据被分离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之比即分配系离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之比即分配系数而定。数而定。可先使用对各组分溶解度大的溶剂为可先使用对各组分溶解度大的溶剂为洗脱剂,再根据分离情况改变洗脱剂的组成,洗脱剂,再根据分离情况改变洗脱剂的组成,即在流动相中加入一些可调节溶解度的溶剂即在流动相中加入一些可调节溶解度的溶剂以改变各组分被分离的情况与洗脱速率。以改变各组分被分离的情况与洗脱速率。22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九页四、操作方法四、操作方
14、法1.固定液的涂布与装柱:固定液的涂布与装柱:装柱前,首先将固定装柱前,首先将固定液与载体混合均匀液与载体混合均匀 2.加样与洗脱:加样与洗脱:加样方法:加样方法:试样配成浓溶液试样配成浓溶液;试样溶液用少试样溶液用少量固定相吸附,待溶剂挥干后,加入柱内;量固定相吸附,待溶剂挥干后,加入柱内;用用一块比色谱柱内径略小的圆形滤纸吸附试样溶液,一块比色谱柱内径略小的圆形滤纸吸附试样溶液,待溶剂挥发后,加入柱内待溶剂挥发后,加入柱内 23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九页洗脱洗脱:洗脱时流动相应先与固定相互相饱和,:洗脱时流动相应先与固定相互相饱和,防止固定相流失防止固定相流失应用应用:适合各种类型化合物
15、的分离:适合各种类型化合物的分离24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九页第第3 3节节 离子交换柱色谱法(离子交换柱色谱法(IECIEC)1 1、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树脂:母体骨架是树脂:母体骨架是苯乙烯苯乙烯和和二乙烯苯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球形聚合而成的球形网状结构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SO3H、-COOH 阳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 -N(CH3)3+、-NH2 阴阴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 定义: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各组分交换性能定义: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各组分交换性能的差异使其分离分析的方法的差异使其分离分析的方法25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九页阳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
16、:强酸型强酸型弱酸型弱酸型树脂酸性强度次序树脂酸性强度次序交换与再生反应交换与再生反应26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九页阴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型强碱型 如如弱碱型弱碱型 如如交换与再生反应交换与再生反应27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九页交联度:交联剂(如二乙烯苯)的用量,重量百分比表交联度:交联剂(如二乙烯苯)的用量,重量百分比表示示阳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以8 8,阴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以阴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以4 4左右为宜。左右为宜。高交联度树脂紧密网状结构,交换速度慢,但选择性好,高交联度树脂紧密网状结构,交换速度慢,但选择性好,反之,则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选择性
17、差。反之,则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选择性差。2、性能、性能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九页交换容量:交换容量:每克干树脂含有可交换基团的数每克干树脂含有可交换基团的数目,单位以目,单位以mmol/gmmol/g表示。表示。交换容量表示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能力交换容量表示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能力大小。实际交换容量与理论有所不同。大小。实际交换容量与理论有所不同。溶胀:溶胀:树脂吸收水分后,引起的膨胀。树脂吸收水分后,引起的膨胀。溶胀程度取决于交联度高低,交联度高,溶胀溶胀程度取决于交联度高低,交联度高,溶胀小,反之,溶胀大。小,反之,溶胀大。29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九页粒度:粒度:交换树脂颗
18、粒的大小,一般以溶胀状交换树脂颗粒的大小,一般以溶胀状态下通过的筛孔来表示。态下通过的筛孔来表示。颗粒小,离子交换达到平衡快,但洗脱慢。颗粒小,离子交换达到平衡快,但洗脱慢。30本讲稿第三十页,共八十九页3、离子交换平衡、离子交换平衡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 KA/BA/B也称离子选择性系数,是衡量某树也称离子选择性系数,是衡量某树脂交换能力大小的一种量度。脂交换能力大小的一种量度。K K越大,保留越大,保留时间越长。时间越长。31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九页4 4、影响选择性系数的因素、影响选择性系数的因素离子价数离子价数越高,越高,水合离子半径水合离子半径越小和离子交换越小和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19、越大,即选择系数越大树脂的亲和力越大,即选择系数越大(1 1)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不同价态的离子,电荷越高,亲和力越强,选择性不同价态的离子,电荷越高,亲和力越强,选择性系数越大,如系数越大,如ThTh4+4+AlAl3+3+CaCa2+2+NaNa+一价阳离子的亲和力顺序为一价阳离子的亲和力顺序为AgAg+TlTl+CsCs+RbRb+K K+NHNH4 4+NaNa+H H+LiLi+32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九页 (2 2)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的亲和力顺序为阴离子的亲和力顺序为柠檬酸根柠檬酸根SOSO4 42-2-CrOCrO4 42
20、-2-I I-HSOHSO4 4-NONO3 3-BrBr-CNCN-NONO2 2-ClCl-HCOOHCOO-CHCH3 3COOCOO-OHOH-F F-33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九页5、操作方法及应用、操作方法及应用(1 1)树脂处理和再生)树脂处理和再生处理目的:除去杂质、转变为所需要的形式处理目的:除去杂质、转变为所需要的形式阳离子树脂转变为氢型,阴离子树脂转变为氯型或阳离子树脂转变为氢型,阴离子树脂转变为氯型或羟基型。羟基型。处理方法:处理方法:树脂再生:树脂再生:34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九页(2 2)装柱)装柱处理好的树脂加少量水搅拌后倒入色谱处理好的树脂加少量水搅拌后倒
21、入色谱柱中,注意防止气泡进入。柱中,注意防止气泡进入。(3 3)洗脱)洗脱洗脱剂一般为水,或弱酸弱碱溶液,必洗脱剂一般为水,或弱酸弱碱溶液,必要时加入少量有机溶剂要时加入少量有机溶剂(4 4)应用)应用除去干扰离子,微量元素的富集、水的纯除去干扰离子,微量元素的富集、水的纯化等化等35本讲稿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九页第第4节节 空间排阻柱色谱法(空间排阻柱色谱法(SEC)又称为又称为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分子筛色谱分子筛色谱法法和和尺寸排阻色谱法尺寸排阻色谱法分类:分类:凝胶渗透色谱法(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凝胶渗透色谱法(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凝胶过滤色谱法(流动相为水溶液
22、)凝胶过滤色谱法(流动相为水溶液)作用:用于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的分离作用:用于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的分离36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九页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分子筛效应:分子排阻色谱是根据溶质分子大小分子筛效应:分子排阻色谱是根据溶质分子大小的不同即分子筛效应而进行分离的。的不同即分子筛效应而进行分离的。大分子的流程短,移动速度快,先流出色谱柱;小分子的大分子的流程短,移动速度快,先流出色谱柱;小分子的流程长,移动速度慢,后流出色谱柱;而中等分子居两者流程长,移动速度慢,后流出色谱柱;而中等分子居两者之间,可使分子大小不一样的混合组分实现分离。之间,可使分子大小不一样的混合组分实现
23、分离。37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九页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 K 溶胶孔穴内外同等大小的溶质分子溶胶孔穴内外同等大小的溶质分子处于扩散平衡状态。处于扩散平衡状态。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由溶质分子的体积大小与孔穴的孔径大小的相对由溶质分子的体积大小与孔穴的孔径大小的相对关系决定,与流动相的种类无关。关系决定,与流动相的种类无关。K越大,保留时间越长越大,保留时间越长38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九页三、操作方法及应用三、操作方法及应用 (自学)(自学)二、凝胶的分类二、凝胶的分类 (自学)(自学)39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九页 小结小结经典液相柱色谱的主要用途:经典液相柱色谱的主要用途:色谱分析前样品预
24、处理、化学分离色谱分析前样品预处理、化学分离 熟悉各种柱的使用熟悉各种柱的使用 掌握常用吸附剂的性质掌握常用吸附剂的性质 掌握色谱条件的选择掌握色谱条件的选择 掌握洗脱规律掌握洗脱规律40本讲稿第四十页,共八十九页第第5节节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1 1、定义:、定义:将固定相将固定相(吸附剂吸附剂)均匀地铺在具有光均匀地铺在具有光洁表面的薄板上形成薄层,在此薄层上进行色洁表面的薄板上形成薄层,在此薄层上进行色谱分离的方法。谱分离的方法。薄板:薄板:玻璃、塑料薄膜、铝箔玻璃、塑料薄膜、铝箔吸附剂: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硅胶、氧化铝41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色谱法液相 2精选文档 经典 色谱 法液相 精选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