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重点PPT整理.doc
《教育心理学 重点PPT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 重点PPT整理.doc(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关键词: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种种表述。(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分野二、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 (一)主要内容各类教科书中比较一致的内容有: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 3.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心理; 4.品德心理; 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此外,科学趋向的教学论进入教育心理学也成为一种趋向。关于在教育心理学中应否列入教师心理
2、、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不同意见。(二)教材的编排1.一般规律特殊规律2.学习过程学习条件(1)学习过程:一般学习过程;各个领域的学习过程(概念与规则学习的过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运动技能的学习的过程;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2)学习条件:内部条件(认知条件与非认知条件);外部条件(教学媒体、课堂里的社会心理因素、教师的特征等)。三、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一)中国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二)西方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化运动:(1)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3、;(2) 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实现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1920s之前) :行为主义vs格式塔2发展时期(-1950s末):扩充了研究内容;学科心理学迅速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出现了折衷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3、成熟时期(1960s-1970s末) :内容日趋集中;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重视为学校教育服务;比较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关注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深化拓展时期(1980s后):体系日益完善,研究更深入,视角取向综合。 (四)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趋势 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者间的社会文化互动。突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加工、高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 研究领域上日益向纵深发展。一方面关于认知与学习机制的研究与脑科学研究结合在了一起,成为基础研究的新方向;另一面超越实验室研究,探究真实社会文化情境和网络情境中复杂的认知、学习和人际互动过程。 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质的和量的方法的结合,实验室和真实情境中的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结合。 国际化与本土化 综合化和跨学科化第二章 学习的概述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一、学习的定义1.定义: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能辨别例子或举例)注意:(1)学
5、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3)这种变化不是由成熟、疲劳、创伤、药物反应、感觉适应等带来的 。2.行为派与认知派学习定义的比较二、学习变量影响学习的因素与条件1.认知变量与非认知变量2.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三、学习的分类1. 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2.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 (4)运动技能的学习 (5)态度的学习 3. 加涅(RMGagne)按学习材料与情境的复杂的程度的分类(学习的水平) (1)信号
6、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 (8)高级规则学习 高级规则的发现学习就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创造性则是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4.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 (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5.奥苏伯尔的分类(学习的性质)按照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与学习者知识经验的关系将学生的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第三节 学习与个体身心发展(对应大纲: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学习与个体身体发展成熟主要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生理结构、生理功能、本能行为的发展。1.
7、学习以一定的成熟为自然前提2.学习可以促进成熟二、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通过学习来实现2.学习依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状况三、学习的准备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是成熟与先前的学习。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教学促进发展。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头,为发展开路。教学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定向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了全新的学习准备观念。第三章 学习理论第一节 西方学
8、习理论的几大体系一、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二、各派理论的代表人物三、各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联结理论的主要观点1.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形成反应、习惯);2.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意识的中介;3.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与过程,忽视内部过程与条件。(二)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1.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建立一定的认知地图(心理完形、认知结构、编码体系);2.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是间接的,以观念、意识为中介;3.重视学习的内部过程与条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学习是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 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发展、自我重视,是一种生命的
9、活动,而不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方式。第二节 联结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说(一)1930年以前的观点(1898-1930)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2.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试误说:桑代克对学习过程的说明。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3.学习律(学习的条件)三条主律(1)效果律(2)练习律 (3)准备律(二)对桑代克联结说的评价二、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1、 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获得:中性(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中性刺激先于或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消退律:在经典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
10、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恢复:消退产生之后一段时间,当条件刺激再次单独出现时,条件反应仍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2、 刺激泛化与分化(教育含义) 泛化律: 辨别(分化)律 教育含义: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促进学习(正迁移),避免泛化造成的干扰(负迁移)。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事物或情境进行分辨,做出恰当反应。3、恐惧条件作用 含义:以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而进行的条件作用。恐惧症:恐惧条件作用泛化的结果被某种蛇或狗惊吓过害怕各种蛇或狗4、高级条件作用 含义: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
11、件化的过程。 铃声+肉唾液分泌 (经典条件作用) 红色+铃声唾液分泌 (高级条件作用)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一)反射理论1.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华生坚持“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斯金纳则区分出两类反应:一类是引发反应,另一类是自发反应,它不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所以斯金纳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但不是一个S-R心理学家。引发反应 应答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反射学习自发反应 操作行为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学习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可以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为例。(2)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以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经典条件反射
12、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反应类型S-R型R-S型强化的性质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强化不是奖赏强化伴随者反应,强化是奖赏反应的主动性反应是主动的反应是被动的学得了什么刺激间信号关系特定的反应适合于解释信号学习、情绪学习简单的技能学习(二)强化理论1.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2.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 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关键。强化物的类型: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3.学习:学习可以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4.操作性条件作用
13、律(强化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S-R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5.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6.强化的程序强化有连续的强化与间歇的强化、固定的强化与不固定的强化、定时的强化与定比的强化之分。在连续的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慢,消退得也慢。这可用“辨别假设”来解释。7.行为学习(三)习得性失助感1.
14、概念与实验事实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LH)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塞利格曼(M.E.P.Seligman)1967年的研究2.LH效应分析(1)动机缺失:个体丧失学习动机。(2)认知缺失(3)情绪缺失:沮丧、无望、自暴自弃3.LH与应付紧张、神经症性抑郁LH状态与神经症性的抑郁表现相同,故LH可作为对抑郁症产生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之一。(四)行为学习1、新行为的塑造2、行为的消退与维持3、行为的分化与繁华四、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2、参与学习和替代学习班图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
15、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两类学习:参与/亲历学习和替代性/观察学习替代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学习,也叫观察学习。 3、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4、 直接强化:在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的强化,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诱因。5、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5、自我强化:指个人按照自订标准评判过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第三节 认知理论一、学习的完形说(苛勒W.Kohler等)(一)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在学习过程中,人心对情境刺激提供一种组织作用,实现了对情
16、境关系的认识,构成了一种完形。这种组织作用,即是学习。(二)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顿悟说:苛勒对学习过程的说明。认为学习不是依靠盲目 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三)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观念为中介。二、托尔曼(E.C.Tolman)的认知目的说(一)学习是有目的的(为何学习)(二)学习实质在于对环境的认知(如何学习)经典实验:位置学习实验、奖励预期实验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对环境的认识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与途径。学习的实质在于认识环境条件,形成“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潜伏学习:由于缺少强化而没有在
17、外显行为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内在强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形成预期。预期的被证实也是一种强化,叫内在强化。三、布鲁纳(J.S.Bruner)结构主义学习观(认知发现说)(一)对学习的实质与过程的看法1.学习是类目(category)及其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的形成过程。(学习的实质)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2.学习可以分成三个环节(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换(3)知识的评价(二)注重学科基本结构1.学科基本结构:指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态度。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就是要从事物的根本联系上去把握事物。注重学科基本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
18、) 懂得基本原理是的学科更容易理解。(2) 有利于记忆保持。(3) 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有利于迁移。(4) 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2. 学科基本结构的效能:单纯化、生成力、加速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启示:()应注重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组成一个较大的功能单元。 3.注重基本结构的早期学习布鲁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任何学科都能构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教育启示:()注重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技能(而不仅仅是事实和技巧)的教学;()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组成一
19、个较大的功能单元,与其他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三)提倡发现学习1.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2.发现学习的优越处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自动自主的思想家。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掌握材料,而是探索利用材料的方法。(2) 探索利用材料的方法。(3)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力的途径。(4)使学生体验新发现的喜悦,促使其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5)有利于保持记忆。(四)注重学生的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的发展分析性思维:以一次前进一步为特征的。思考者能充分意识到思维所依据的运算与知识。直觉思维:不通过分析步骤而得出似乎是真实
20、的、但却是试验性结论的智力技巧。包括大胆的假设、机灵的预测、迅速地作出试探性的结论。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建议。(五)对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评价(陈,pp.165)四、奥苏伯尔(D.P.Ausubel)的认知同化说(有意义接受说)(一)有意义学习的观点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语言文字及其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注意区分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不管哪一种学习,只要符
21、合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就是有意义学习。3.有意义言语学习类型A表征学习:符号与符号所代表事物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等值关系。B概念学习:掌握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C命题学习:获得由句子表达的、有若干概念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二)同化及其类型1.同化的含义同化(assimilation) :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被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而获得了意义;原有的其固定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更为分化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同化。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2.同化的类型(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A派生类属学习(派生下位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相关下
22、位学习)(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三)先行组织者 一种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1.认知结构与认知结构变量/特征(1)认知结构 学习者先期获得的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或:个人感知、思考、处理事物的主观模式。(2)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学生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原有的有关观念的稳定与清晰性)2. 教学原则(1) 逐渐分化原则:强调从一般到具体的教材呈现方式和学习(下位学习)。(2) 整合协调原则:要求学生对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3.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先行组织者指先于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心理学 重点PPT整理 教育 心理学 重点 PPT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