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讲义--一二章.doc
《管理学原理讲义--一二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讲义--一二章.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0001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一、管理的产生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伴而生,并使作业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组织的形态千变万化,协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大,而且管理工作的
2、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因而,管理更显其必要性。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0002 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在泰勒看来,管理就是要事先安排工作,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亨利法约尔是对管理概念有重大影响的人。他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观点强调,当一个人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时,他便是在做管理工作。诺贝尔经济
3、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西蒙强调,决策贯穿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决策才能完成,管理者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的劳动,以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是: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他们认为,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求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是各类企业中各级主管人员的一项基本任务。斯蒂芬罗宾斯的观点为:“管理师指通过其他人或者与其他人一起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将事情完成的过程。”罗宾斯强调管理者离不开被管理者,强调过程、有效率和有效
4、果。管理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4.管理师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0003 管理的特征一、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人类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作业活动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基本活动。管理活动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是为了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手段。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两者既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1.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贯穿作业活动始终,还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2.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
5、的责任作业活动作业者自己负责;管理活动管理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3.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二、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强调了管理过程中有自己的规律、原理、原则,管理活动可成为科学分析的对象,可上升为科学知识体系并为人们传授。但管理活动中又存在着大量无法理性、无法上升为一般理论的部分,它需要管理者创造性的、灵活性的、随机变通的处理各种问题,而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性。科学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艺术是主管创造的反映。管理是客观规律和主管创造的统一。所以,管理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管理者一方面要学习管理的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实
6、践中锻炼,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三、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现代社会,人已经取代土地、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组织的其他资源都必须靠人才能得以发挥作用。离开人,一切都无从谈起。人是最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管理要以人为中心,管理者要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为了满足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因此,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作用。0004 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从事的活动。最早进行管理职能描述的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20世纪初,他在
7、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次写,所有的管理者都行使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观点影响很大,以后的学者对管理职能的描述基本是对这一观点的补立与完善。20世纪50年代中期,哈罗德孔茨把管理的职能论推到极致,管理职能出现五职能、七职能、十一职能等观点。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0005 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1.效率所谓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例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
8、、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成本等,这些是对组织效率的具体衡量。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组织要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对于给定的资源投入,如果组织能够获得更多的成果产出,就有了较高的效率。类似的,对于较少的资源投入,如果组织能够获得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成果产出,也具有高效率。2.效果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效果的具体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利润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是衡量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有效率无效果与有效果无效率都是不可取的。管理的有效性既追求效率更追求效果。效率意味着“正确的做事”,效果意味着“做正确的事”。因此,管理
9、师效率和效果的统一,即“正确的做正确的事”。比较“正确的做事”与“做正确的事”这两项,“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只有所做的是正确的事,一切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在不正确的事上“正确的做事”,只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0006 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一)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简单的说,管理者是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管理活动的筹划者、执行者。离开了管理者,也就不存在管理。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二)管理者的分类1.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1)高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
10、任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有权分配组织中的一切资源,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组织的成败负有最终责任。包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经理人员等。(2)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在高层与基层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并传达到基层,同时将基层的意见和要求反映到高层。包括部门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经理或分公司经理等头衔。(3)基层管理者(一线管理者):管理作业人员的管理者。主要职责是传达上级指示和计划,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
11、和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基础管理者所关心的主要是具体的战术性工作。包括汽车厂生产车间一个工作小组的主管人员;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等。2.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1)综合管理者: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综合管理人员应当是管理的全才,是全能管理者。如: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应当具有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才能。(2)专业管理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营销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设备管
12、理人员等。专业管理人员应当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人员就应当是财务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而营销管理人员就应当是精通营销管理的专家。0007 管理者的角色角色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所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亨利明兹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不同的角色,管理者通过这些角色的履行影响组织内外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这是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大类: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一)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角色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等。领导者角色激励、指导员工。联络者角色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
13、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二)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角色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传播者角色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其他成员。发言人角色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等,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三)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角色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混乱驾驭者角色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资源分配者角色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谈判者角色为了组织的利益与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0008 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种技能。(一)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
14、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例如,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等,都属于技术能力的范畴。尽管管理者未必要成为技术专家,但还是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与其管理的专业领域相关的基本技能。当然,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于技术技能要求的程度不同。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很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而高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往往只需要一般的了解(二)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于高、中、基层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同。(三)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能感知和发现
15、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权衡不同方案的优劣和内在风险。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则不太重要。0009 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美国组织行为学专家弗雷德卢森斯对450多位管理者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种活动:传统管理(包括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包括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包括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但是,不同的管理者话费在这四项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显著不同。由此,他把工作数量多、质量好以及下级对其满意程度高的管理者称为“有效的管
16、理者”;把在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称为“成功的管理者”。一般的、成功的和有效的管理者四种活动的时间分布类型 活动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一般的管理者32%29%20%19%成功的管理者13%28%11%48%有效的管理者19%44%26%11%卢森斯根据以上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对于“成功的管理者”而言,网络联系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2)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网络联系的贡献最小。(3)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晋升起着重要作用。在组织中不能简单的讲师需要“成功的管理者”还是“有效的管理者”,两类
17、管理者各自有其重要作用。“有效的管理者”决定了组织的效率,而“成功的管理者”决定了组织的效果。鉴于此,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类型也应该体现管理学能级原理的要求,将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同时,管理者之间形成一种互补,在纵向层面与横向层面上均能形成合力的素质结构。0010 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对千百年来人类管理经验、智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人们学习管理的主要途径。20世纪初的1911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实践者泰勒出版了他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100多年来,管理学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对人
18、类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0011 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是吸收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不精确性管理缺乏精确科学中的严密性和唯一性,这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很多因素难以定量,而且管理主要是与人打交道,有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实践性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只有实践,才能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历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
19、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发展性管理学还是一门处于不断更新、完善的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管理学也必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0012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学习管理学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看待世界和事物,要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承认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探寻、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反对从教条出发,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世界。(二)理论联系实际法学习管理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管理学是人们对以往管理经验的一般总结,是对管理的概念、原则、理论、方法
20、的基本概括。学习管理学可以用管理学的理论指导管理者的实践,使管理者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指挥。;学习管理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管理的具体问题放在管理的具体环境中具体分析。(三)系统方法学习管理学要用系统方法。所谓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系统的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具有整体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动态的观点等。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0013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二)早期的管理思想0014 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亚当斯密,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1776年他发表了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该著
21、作在论述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同时,也提出了对管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见解,包括:(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认为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主要依靠提高效率来完成,而效率的提高依靠分工,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所以,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形成总的社会利益。个人追求利益的动机和行为有利于发展生产、调动积极性,会自然而然的达到社会的共同利益。斯密“经济人”的观点后来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重要依
22、据之一。(二)查尔斯巴贝奇查尔斯巴贝奇,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他的代表作是1832年出版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他在开创与发展把科学方法应用到管理研究方面有过突出贡献。作为一名技术发明家,他接触了制造业的管理问题,并以极大的兴趣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深化了劳动分工原理,认为分工除提高效率外,还可节省工资支出。二是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劳动强度进行界定,将其作为付酬的依据,同时还对比工人的效益与企业的成功按比例付给工人奖金。三是提出了“管理的机械原则”,即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工人工作量、原材料及利用情况,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三)罗伯特欧文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名企业
23、管理改革家,被人们誉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驱。欧文提出了著名的管理思想:“人是环境的产物”,认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0015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了管理实践在微观方面企业生产组织方面的发展。18世纪下半叶起始于英国后在欧美各国接踵而来的“工业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发展了专业化协作。由于管理落后,生产率不高,存在着大量人财物浪费的现象。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改进管理,改进生产的程序、方法和体制。两权分离是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两权分离后,越来越需要管理职能专业化,要求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进行管理。同时,也要求对过去积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原理 讲义 一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