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精要.doc





《中国文学史精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精要.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精要l 早期文学的三个类型:神话传说、原始歌谣、散文萌芽l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孔子时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将孔子整理过的书称为“经”,才确定了诗经名称。里面记载的都是周诗,它产生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迄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l 分类: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大类。1.劳动之歌2.反剥削、反压迫之歌3.揭露统治者丑行之歌4.婚恋之歌诗经的现实精神l 第一,诗经中的诗歌,绝大多数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几乎不存在凭借幻想而虚构出的超越于人间世界之上的神话世界,不存在诸神和英雄们的特异形象和特异经历,有的是关于政治风波、春耕秋获、男女情爱的悲欢哀乐。
2、这对中国古代文学题材内容产生了影响。l 第二,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它奠定了中国诗歌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第三,在总体上, 诗经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其意义虽主要在于要求维护合理合度的统治,给予人民以较为宽松、可以维持生存的条件,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当然是有价值的。 句法结构和语言特色l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作为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这种形式在后来的辞赋、颂、赞、诔、箴、铭等韵文文体中,运用得很普遍。l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借此强化感
3、情的抒发。l 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诗经的表现手法l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l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触物兴词,客 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4、。l 赋、比、兴 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 诗人的情感。赋的手法l 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 赋是基础。比的手法l 诗经中有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 情的比体诗,更多的则是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如卫风硕人。召南野有死麕则不从局部比喻,而以“有女如玉”作比。l 以具体的动作和事物来比拟难言的情感和 独具特征的事物,在诗经中也很常见。如“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以“醉”、“噎”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l 诗经中大量
5、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 现异彩纷呈的物象。兴的手法l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l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和桃夭。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他们有
6、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是:l 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面对社会和人生,作富有理性特色的思考,力图对自然和社会的存在,政治、经济、军事斗争,道德形式,伦理关系,人生价值以及人的主体思维、感情欲求的发展,做超出感性经验范围以上的、具有理论性原则性规律性的说明、阐释和总结,以求从中寻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设计出社会发展的蓝图。诸子著作l 百家争鸣: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
7、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l 诸子散文:诸子的著作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诸子散文都是理论性著作,在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说水平的提高上。l 奠定了古代论说散文的基本形式。l 提高了论说散文的表达技巧。l 开始追求章法技巧的变化;l 更广泛地引进了形象因素;l 注入了强烈的主体情感,形成了一种冲击力和感染力。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l 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为:l 第一阶段:论语、老子;l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l 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l 第四阶段:吕氏春秋。论
8、语是以语录形式简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以记述孔子的言论为主,约略涉及孔子的一些行迹,同时也穿插记载了其弟子的一些言行事迹。该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汉代以来,长期被列入经书范围;南宋以后,又作为四书之一,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l 孔子的历史贡献是把他以前的中国思想文化的积累做了比较全面的清理总结,并传输给后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主要基础。l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出理想的政治、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这些规范的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
9、案和途径。论语是孔子从事教育活动的产物。论语尚称不上真正成型的文章。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论语最卓越的价值在其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论语语言艺术孔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不是干巴巴地直白训诫,而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显示了对语言无穷丰富的潜在功能的熟练掌握。幻灯片34例一:论仁论语在取象用象上自然多变,不着痕迹地融化在叙说、议论、评述、感叹中,并能赋予简单凝练的意象以多重的丰富内蕴。幻灯片40例六:取象用象论语通过精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有个性、有血肉、有多重性格侧面、有七情六欲的论语通过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简单的故事,反映了孔子与他人的关系,展示了一系列人物的性
10、格。孟子的思想特点l 通过实行“仁政”,而实现“王道”社会的政治理想;l 社会分工的必然性;民本主义;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性善论;l 仕必由其道;“自信、自尊”的文化人格。孟子是记述孟子言行学说的著作,代表了论说文章向前发展的过渡阶段。l 在结构形式上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采取对问的形式;l 对问多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有了一些长篇构造;l 有些章节表面看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点的论文。l 善于捕捉要害概念,把目标集中在所确定的论题上层层剖析。(如“齐桓晋文之事”中论“不能”和“不为”)l 抓住要害问题故意加以强调,甚至故意张大其辞,使观点对立尖锐化。(如
11、:“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l 对事理的透辟掌握和有力的逻辑论证。例如:史书的体例: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本末体l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左传在写人叙事中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提高了语言的运用功能。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l 在固有的意义之外,发掘语言的多重意义,令人领会到语言并未直接传达出来的许多意蕴。议论文字在左传中占有很大比例l 左传中议论,多由历史事变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所引发,既有专题性评论,也有答辩和说辞。左传中的外交辞令l 外交辞令是论说文字的一个特殊分
12、支,包括对问应答和公文往还。l 最突出的特色是讲究藻饰,追求典雅,注重表达的委婉和态度的明确,既不失礼貌谦逊,又不失人格国格。l 外交辞令向艺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契机:旧的社会结构尚未完全破坏,礼治文化仍维持着表面的存在形式。l 特殊的外交需要:内涵上要明确犀利,形式上要委婉典雅。l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与其说战国策是一部历史书,无宁说是一部为“士”树碑立传的专题性资料汇编,同时也是一部供“士”们学习计谋和游说技巧的教科书。它在内容和表达上都和“士”阶层
13、的性格特征有极大关系。l 国策之主旨,在于记载和宣扬“士”的活动与策谋,其中所涉之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实为突出这一主旨而不可或缺之背景材料。l “士”是当时一批没有地位或丧失了固有地位但又有一定文化修养和机敏政治头脑的人。他们有比较明显的自我意识、坚定的自信和较强的人格自尊及进取精神,十分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又有很大的政治依附性,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l 文学价值人物l 写人记事方面,开始用完整而集中的情节来塑造描绘人物形象,开史记列传之先河,甚至颇近后来之小说。如冯谖客孟尝君。l 对人物形象开始有了感性化的形态描写。如苏秦始將连横。幻灯片23文学价值叙事l 在叙事情节的组织构造上呈现出层
14、次细致化和起伏曲折、具有戏剧性的特色。如触龙说赵太后、“郑袖和魏美人”的故事。l 战国策在情节处理上,继承并发展了国语的叙事方式,割断历史的连续性,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情节单元;在叙事中也运用前后对照、侧面烘托等方法。苏秦始将连横中的前后对比。幻灯片24文学价值说辞l 在篇章组织上,虽多为短章散简,但中心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形式完整,能够围绕论题多层次、多角度展开论述,既回环往复,又气脉贯注,规模宏大,表现了很强的论说组织能力。l 基本是记言,以对问为主,在双方讨论中使论证步步深入,并使论说文章情节化。如韩策二史疾为韩使楚l 为了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煽动力,说辞一般都善于铺陈、夸张。l 行文不满
15、足于干巴巴的陈述,而爱用繁富的词语、排偶的句法尽情描摹,征古循今,层层缕说;或极力鼓吹褒扬,或肆意诋诮贬抑,往往随主观意志之所之,着力渲染而不顾其实,甚而近于欺诳性的甘言诱人或危言耸听,当然也有许多虚构。l 铺陈叙说中,有了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形象化描绘,主要是比喻。l 类比:l 寓言: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曾子杀人、鹬蚌相争、土偶木梗。文学价值语言l 语言风格丰富多彩:或纡徐委婉,或尖锐犀利,或辨丽恣肆,要以游说家之根本追求相一致。l 从总体上说,战国策的语言,与左传的含蓄凝练大异其趣,基本上朝着繁富弘丽的方向发展,但也不乏凝练而富表现力者。一、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
16、反抗。东门行2、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战 城 南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二、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汉乐府民歌虽也有一些抒情诗颇具时代特征,但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还是大量的叙事诗。这些诗有的描写一个场面,有的叙述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东门行中妻子与丈夫的对话;孔雀东南飞中焦
17、母捶床大怒,刘母拊掌而悲,也传神地表达了不同的人物个性。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具有浓重的浪漫色彩。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如战城南、东门行等篇,用的是杂言,句式灵活,对于协调诗歌节奏,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神态、语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重要作用。陌上桑用的是整齐的五言,便于双音词与单音词的组合,寓变化于整齐之中,扩大了诗歌的容量。一般说来,西汉乐府民歌多杂言,东汉则多五言。杂言体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五言体式是文人五言诗的先河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其作者都是下
18、层文人,他们从诗、骚和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又有深切的生活体验,其创作大都有感而发,不虚情,不矫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自然而然,由此铸就了其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2、长于抒情。其抒情的方法灵活多变,或用比兴手法;或融情于景;或寓景于情;或以事传情,总是自然高超,曲尽其妙。用比兴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有味,如行行重行行。总之,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使其成为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勰称它是“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l 短歌行(二首)l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l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l 青青子衿,
19、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l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l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l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l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诗歌名句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度关山: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l 曹丕:燕歌行,七言诗首次在文人手里的创作,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l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提出“文以气为主”之说,强调作品应体现作家的个性;提出文章“本同末异”说,言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风格特征。
20、对后世文学理论发展有巨大贡献。l 曹丕的与吴质书是一篇书信体的抒情散文,也是有关文学批评的名作 。燕 歌 行l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l 曹植:字子建,诗人。他是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五言诗的奠基人。l 造就曹植理想主义气质的早年时代及生活环境。l 邺下文风对曹植的溉养。l 曹植晚期的生命悲剧与文学精神之飞跃。l 超越时代,显示天才的表现力的曹植诗歌,对五言诗文人
21、化的巨大的贡献。l 洛神赋,思美人赋系列,是他杰出的艺术创造。l 白马篇、名都篇,吐露自己的志趣与抱负;l 七步诗,控诉曹丕残酷迫害骨肉的罪行,写出了自己渴望自由的心情和建力功立业的信心;l 泰山梁甫行(吟)为老百姓的疾苦而呼吁;l 七哀诗,表现长期与丈夫分居的妇女的苦闷。抒情短赋洛神赋l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瑒 、刘桢l 他们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l 王粲:七哀、登楼赋l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l 刘桢:赠从弟l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字巨源)、向秀、刘伶、王戎l 作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l 阮籍:咏怀82首。他“见礼俗之士,
22、以白眼对之”。 。l 嵇康:幽愤诗、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l 文学代表:l 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l 二陆:陆机、陆云(二兄弟)。l 陆机:文赋,这是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的地位。l 两潘:潘岳、潘尼(叔侄)。l 一左:左思l 咏史诗8篇,这是借史咏怀的五言诗;三都赋(三都: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据说当时洛阳豪富子弟争相传抄,以至使“洛阳纸贵”。刘宋文学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进步。谢灵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
23、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l 永明文学l 永明:南朝齐武帝年号l 永明文人重亲友之情的特点和永明诗风。l 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史称“小谢”。l 谢朓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主 张 “ 好 诗 圆 美 流 转 如 弹 丸 ” ,他的诗音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l 他是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当世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文学史 精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