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docx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查阅中国历次五年计划,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1949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制定了“五年计划”,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 今天(2015)“十二五”(2011-2015)规划正在实施进行。在此期间,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产业结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和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已由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很不发达,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落后的国民经济体系,变成了现代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商业都得
2、到很大发展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新体系。按三种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相对低位逐渐下降,地二三产业的地位逐渐增高。从1993年到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由46.27%下降到9.17%,第二产业由23.36%到42.64%,第三产业由30.37%到48.19%;工农业产值比重发生根本变化,工业产值由30%上升到82%,农业产值由70%下降到18%;轻重工业的关系,也由原来以轻工业为主,达到基本持平的地位, 我国已经形成了部门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粮食作物的单一性农业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农业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方面,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等各项交通运输建设得到极
3、大进展,不仅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且运输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我国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总的来讲,我国农作物单产量和总产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有所下降,经济作物面积增幅较大;畜牧业和渔业产值的增长远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且两者在农业总产值总的比重均有增长。可见我国在努力改变过去单纯抓粮食生产的做法,使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第二产业:1949年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中国工业不仅建立起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且拥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和规模。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
4、从小到大,如钢铁、煤炭、水泥等产量不断增长,跨入世界前列。汽车、飞机、远洋船舶、冶金矿山、化工、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精密仪器仪表、以及许多高新技术电子、核能、宇航等工业相继填补空白。第三产业:行业结构的多样性。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强以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被忽视,其比重有所下降。但尤其是在1978年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成果十分显著。2013年末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占社会劳动总人口的38.5%,超过第一二产业,且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的趋势也是不断提高的,2014年已达48.19%。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第三产业现已成为包括众多行业、范围较广的产业,分为四个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
5、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服务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含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含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军队和经常等。在存在这种多样性的同时,也存在显著的集中性,其中商业饮食、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所占比较最大。产业布局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第一产业:“一五”期间,各地区作物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发生了一定变化。如棉花扩大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种植面积,烤烟、甘蔗、甜菜的播种面积都有所增长;“二五”期间,扩大了油料、糖料、果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国以来 我国 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 形成 历史 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