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B】。A、二年级(8岁左右)B、三年级(9岁左右)C、四年级(10岁左右)D、五年级(11岁左右)【答案解析】: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这一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2、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C】。A、需要B、兴趣C、好奇心D、理想【答案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3、【C】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2、,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苛勒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答案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4、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C】的任务。A、20%B、30%C、50%D、70%【答案解析】: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5、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布鲁纳【答案解析】: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6、【B】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
3、【答案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B】。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D、群体凝聚【答案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8、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D】的作用尤为明显。A、外部反馈B、方法反馈C、过程反馈D、结果反馈【答案解析】: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9、加里培林最早对【B】进行系统研究。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体育技能D、能力技能【答
4、案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10、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B】。A、元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解析】: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又一种重要方式。page11、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C】越高。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结构性【答案解析】:由创造性的主要特征可知C正确。12、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阶段是【B】。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解析】:此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
5、13、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D】,二是寻求发展。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克服障碍D、学会调适【答案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14、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A】。A、指导教学B、发现教学c、情境教学D、合作学习【答案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15、【A】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A、积极B、消极C、对抗D、放任【答案解析】:题干是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16、测验中可以直接提问或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设置问题情境的是【A】。A、题干B、内容
6、C、结果D、选项【答案解析】:题干是对“题干”的名词解释。1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A】。A、无适当提取线索B、信息相互干扰C、痕迹消退D、压抑【答案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18、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D】。A、定性评价B、考查性评价C、定量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解析】: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考查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19、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D】。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
7、代以后【答案解析】1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20、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A】。A、社会自我B、生理自我C、心理自我D、精神自我【答案解析】:社会自我是介于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之间的第二层次。page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ACE】。A、流畅性B、认知性C、变通性D、序列性E、独创性【答案解析】BD是问题解决的特征,故排除。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B
8、CE】。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答案解析】:见大纲心理发展的特征部分。3、动机的功能有【ACE】。A、激活功能Ww.ao8.CB、选择功能C、指向功能D、控制功能E、强化功能【答案解析】: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三种功能。4、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ABCDE】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A、清晰性B、稳定性C、包容性D、概括性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答案解析】:这五个特性都影响
9、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5、概念的结构包括【ABCE】。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类型E、概念实例【答案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名称、定义、特征、实例。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ABC】。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列提纲E、画关系图【答案解析】:列提纲和画关系图属于组织策略的方式。7、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ABD】。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管理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E、认识过程【答案解析】CE两项与题干的内涵不符,应排除。8、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ABCDE】。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E、价值体系个性化【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心理学 教师资格 考试 小学 心理学 模拟 试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