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类别作用例句赏析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诗人把死后的杨贵妃比做梨花,梨花是洁白的,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作为仙子的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借代借代的运用能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
2、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对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人性,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拟人新颖别致,饶有诗意,令人心情愉悦。排比排比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苏轼
3、行香子)词中的这组排比句,展现了不同时辰的行舟之景,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如。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双调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双关语义含蓄,发人深思,节省笔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晴”为双关词,一方面关照着第三句,
4、说晴雨的“晴”;一方面又关照着第二句,说情感的“情”,这是谐音双关。叠词渲染诗歌氛围,增强诗词的叠韵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萋萋”“离离”既形容春草茂盛,又比喻诗人的离别之情,如春草般满溢胸中,愁思深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续表类别作用例句赏析互文使行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情趣和节奏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这首诗开头一句合起来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就突出了边
5、境的长期战争给征人及其家庭带来的无穷的灾难,为下文作好充分铺垫。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的经历这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可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化用既加深意境,又节省笔墨,丰富读者想像,有时也能借古抒怀,表意含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形象地渲染了主人公二人分手时的凄凉氛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