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知识网络二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知识网络二轮.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高中生物可分为三个模块: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与进化(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稳态与调控(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控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控)。每个模块又可分为以上几个专题。模块一 分子与细胞本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细胞工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七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水平。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复习其它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
2、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复习,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人工改变分子组成宏观生物学膜(系统)胞质Fe、Mn、Zn、Cu、B、Mo方式 意义间期水无机盐 Mg、Ca、K、 S、P、 N、O、H、 C(6种)微量元素化学元素大量元素主要元素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无机物化合物有机物细胞工程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基本特征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代谢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减裂有丝无丝
3、前 中 后 末特点规律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组成元素分类结构功能存在形式功能微观生物学真核细胞胞核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区别)细胞器基质生命历程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主要能量来源细胞呼吸能量通货ATP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水分、矿质代谢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分裂期专题二 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其实质是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丙酮酸CO2ATP(少量)ATP(大量)H2OO2光叶绿体吸收(部位、方式)运输H ATPADP+Pi葡 萄 糖C3H6O3C2H5OH+CO2用于植物各项生命活动蛋白质核酸磷脂叶绿素散失运 输固定还原水存在形式作用矿质元素种类作用
4、光反应 暗反应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C3和C4植物CO2固定途径不同叶片结构不同N素:N2植物可利用的N生物固氮、化能合成等C52C3CO2淀粉纤维素H+O2H2O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物质合成主动运输利用吸收利用专题三 动物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一、 动物的新陈代谢动物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是动物体内的细胞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及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葡萄糖糖类新氨基酸转氨基 合成氧化分解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食物残渣消化 氧化吸收 分解脂肪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合成分解不含N部分糖类、脂肪含N部分尿素体外合成转变脱氨基细胞O2CO2O2、养料内环境CO2、废物呼吸系统CO2O2泌尿系统尿液养料摄取空 气 食
5、物 体 外甘油脂肪酸脂质腺体利用:乳汁、皮脂、类固醇激素等贮存于:皮下、大网膜、肠系膜等处参与构成:机体组织(膜结构、神经细胞)脂肪磷脂胆固醇消化 合成吸收 转变分解甘油脂肪酸糖元 无氧呼吸乳酸ATPH2O+CO2+能量热能(散失)转移ATP ADP+Pi+能量分解氧化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合成代谢吸收和分泌消化吸收( )二、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微生物群类养营长生用应谢代发酵工程液体固体半固体合成天然鉴别选择目的明确营养协调pH适宜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酶合成调节酶活性调节代谢产物代谢调节病毒放线菌细菌衰亡期稳定期对数期调整期氧pH温度概念 内容群体生长规律影响
6、因素依物性依化性依用途种类配制原则培养基种类模块二 遗传与进化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基因工程八部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通过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复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
7、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专题四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DNA分子的基本功能)有密切关系。遗传信息的传递发生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由亲代到子代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是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控制个体发育过程。基因表达与个体发育间的关系:发育过程是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结果;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众多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生物体不同部位细胞表现出的性状不同,而且不同性状是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表现
8、的,这是因为:虽然不同的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但不同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即基因存在选择性表达。如胰岛细胞能表达胰岛素基因,但不表达血红蛋白基因。细胞内基因顺序表达的结果。生殖作用个体发育(受精卵)减裂营养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卵细胞精子胚后发育胚的发育胚后发育胚的发育受精作用亲体新个体性成熟新个体直接发育 变态发育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精(卵)原细胞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生长发育被子植物 高等动物生殖生长营养生长通过生殖、发育过程实现遗传和变异主要为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主要为表达遗传信息的过程专题五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一、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与遗传的基本规律对于真核生物而言,减数分裂是遗
9、传基本规律的基础,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染色体上的基因亦随之进行规律变化的结果。染色体复制第二次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受精卵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基因分离定律)前期后期: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换受精作用产生差错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二、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与遗传的基本规律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 因结 构性染色体伴性遗传常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载体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基因工程
10、人工改造和重组 基因突变人类的遗传病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基本结构单位化学结构:四种脱氧核苷酸链连成2条长链空间结构:规则双螺旋结构结构特点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功能(同基因)复制:半保留复制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成果内容工具基本结构单位结构功 能储存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DNA复制表达遗传信息转录、翻译遗传途径:生殖和发育过程遗传规律质基因核基因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染 色 体结构、数目变化脱氧核苷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变化育种上应可遗传变异生物进化内因DNA成分:主要为DNA和蛋白质功能:DNA和基因的载体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分离比三、遗传、变异与进化复习过程中要弄清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每一个观点与遗传、变异的
11、内在联系。产生生存 淘汰种群基因库基因等位基因各种基因突变重组可遗传变异环境变化基因频率改变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增大频率减小频率隔离新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模块三 稳态与调控本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适应多变
12、的环境。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群落也处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形成稳态。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专题六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控一、植物的激素(生长素)调节本专题的重点是生长素的作用及应用分布不均研究发现意义分布不均植物的向性运动向光性向重力性生长素促进
13、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两重性成分:吲哚乙酸生理作用产生、分布和运输打顶整枝等:采取生产措施来提高产量使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应用适应外界环境举例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专题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中所占篇幅较大,难度大,联系面广,因此要注意理清脉络,搞清楚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本专题主要包括:动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关系、兴奋的传导(神经元内和神经元间)、内环境各组分间的关系、稳态的概念及意义、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调节、体温的调节、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及其关系、动物的行为产生的机制及种类等。突触的结构传递过程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激素调节
14、体液调节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神经调节基本方式(过程):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缺一不可)兴奋的传导(分子水平)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节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细胞间的传递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反馈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神经调节处主导相互协调对动物行为的调节动物行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与行为激素调节与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繁殖行为的调节(一)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的分泌与调节(-)(-)释放大脑皮层下 丘 脑(-)(-)拮抗作用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靶) 腺 体产生反 馈 生长激素 甲状腺素 性激素 醛固酮 生长发育协同作
15、用横向关系(作用关系)(调节关系)纵向关系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隆血糖 升血糖神 经(+)()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 织 液稳态调控机制:反馈调节意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神经体液调节缓冲系统的作用免疫营养物质消化系统食物残渣、部分废物O2呼吸系统CO2、少量H2O皮肤、泌尿系统H2O、无机盐、尿酸、尿素等外 界(外环境)内环境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实现(维持)体温恒定血糖平衡水和无机盐平衡血液酸碱平衡事 实专题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控一、种群和群落(生物与
16、生物的关系)影响内 容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增长波动稳定下降“J”型曲线“S”型曲线研究意义影响因素种群是生物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种内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个体种群群落同种个体总和所有生物的总和特 征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生存斗争非生物因素+在 一 定 自 然 区 域 内结构关系种间关系二、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功能生物群落影响适应和影响无机环境统一整体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能量流动概念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圈总和组成成分物质循环(C、N、S循环)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
17、减能量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移动:消费者储存的能量能量散失: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散失特点:循环往复,带有全球性碳进入群落: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碳的移动: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碳返回无机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类型结构同化作用概念稳态类型意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稳态维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营养结构决定决定稳态影响异化作用决定生态系统组成渠道二者关系:相反关系力 动载 体实验专题、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实验设计的思路。首先应认真研究实验课题,依据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找
18、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所隐含的意义。其次,充分利用所给器材和试剂,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一般情况下,题目中所指定的器材、试剂,任何一种都应在相关步骤中出现,避免遗漏或自行添加某种器材或试剂。其三,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实验对象),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述实验步骤,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步骤的关联性需要考滤步骤排列的顺序性和实验主体(生物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等)活性的维持;更高层次的关联,是认识研究过程的关联和递进,不断地淘汰、修正、检验假设,最终接近正确结论。二、实验设计的方法。(一).实验方案内容: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9、:(1)实验课题(名称):是一个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2)实验目的:实验要达到的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实验目的的方法:关键是找准实验对象观察类:重在确定观察对象,例如观察细胞质流动性,其观察对象为细胞质的运动,该实验的目的就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性。探究类或验证类:关键是找准变量,即实验目的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目的表述观察类:观察。探究类: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验证类: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3)实验原理:是实验所选择方法的理论依据,对照实验表述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对自变量操纵的理论依据;2观测因变量的方法的理论依据。大多数实验主要表述1,通常在涉及试剂检测实验现象时表述2
20、。(4)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和装置等。(5)实验假设:即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但未经证实的论题。假设一般分为二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和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思维,提出初步假设。第二步作出预期(或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推理得出假定性结论。(6)实验步骤的设计。从大的方面主要分为三大环节准备环节:选材,准备实验仪器,分组标号。处理阶段:施加实验变量自变量即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检测,统计实验结果,观测反应变量因变量。(7)观察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就是通过实验操作而得到的实验现象,通常是实验中我们要观测的对象。即定时、定期观察实验
21、过程发生的现象或采集数据并如实记录。(8)分析与结论:对实验中收集到的现象、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有的可以处理成图表等形式。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结论就是由实验现象而得出的科学性判断,往往是对实验目的的肯定或否定。如结果符合预期,则假设成立,作出肯定结论;如结果不符合预期,则作出否定结论。应注意以下方面:要理清实验思路,弄清实验研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一变量的不同所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差别要搞清图、文、表、曲线所表达的实验情境及所给出的实验条件和结果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读取实验结果要对实验结果、过程做好正确的预测和预期。预测实验结果,常见于“探索类”实验中,预测时一般分
22、三种情况:实验因素对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没有影响;实验因素对某一生理过程有促进作用;实验因素对某一生理过程有抑制作用。预期实验结果即推测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预期和预测不同,它是指利用已知的理论,推断出最符合逻辑的实验结果,常见于一些“验证性”实验过程中。无论实验成功与否都要分析原因,对实验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讨论。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区别项目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验假设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的形式表述,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因结
23、论是已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问题实验原理因探究内容而异因验证内容而异实验过程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实验现象未知,可以不描述已知,应准确描述结果预测对应假设,分类讨论无实验结论无对应实验目的得出肯定结论(二).实验设计中关键环节(1)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这是实验能否进行的关键,应学会借鉴课本实验中相关方法。(2)实验变量的确定和控制。实验变量的确定是作好实验设计的第一步,当然这一步往往比较容易,但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就显得比较难了,而这又是决定实验是否有效的关键一步。对于实验变量的控制一般可采用“有”与“无”、“多
24、”与“少”、“浓度、pH、数量或位置的变化”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是经前人总结或经科学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如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第25题,本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题中给出了两个实验原理;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若缺少它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钙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因此具有抗凝血作用。这两条原理科学而且完整,可由此产生明确
25、的设计思路。2、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以苹果或雪梨细胞组织液为材料,以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等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成功选材的范例。思考:还原糖的鉴定、蛋白质的鉴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质流动的观察等实验中应选择哪些实验材料才能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为什么?3、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只有科学而严谨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根据蛋白质分子在碱性环境中与硫酸铜反应形成紫色的反应特点,实验
26、过程中必须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而不能反过来,或把A液与B液混合后加入,这样均不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思考:在光合作用强度的检测实验中用绿光灯照射可看成是黑暗条件的依据是什么?在鉴定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这样做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4、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对于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数据,现象或其它信息,不能简单处理,应首先整理后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够透露给我们的最大信息量。(二).单因子变量原则。实验中变量可分为三种:实验变量自变量,即在实验中我们要人为操纵的变量反应
27、变量因变量,即在实验中我们要观察或观测的对象无关变量即在实验中各组中要控制的一致变量操纵实验变量自变量方法对研究对象施加干扰发生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些特征暴露出某种现象或属性。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排除因实验对象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如实验动物生长状况、年龄、性别等一致随机分组。设法创造稳定的,维持不变的相同条件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干扰设置对照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测量出误差。观测反应变量的方法反应变量类型:观察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观察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测量出生长发育
28、速度。测量生长反应速度。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确定观测指标及方法。该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其含义是: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例如,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加入的淀粉和蔗糖是单一变量,而加入的淀粉酶的量,反应温度、pH值则应控制成相同条件,否则这些因素的差异将作为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三).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有时必须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得出结论。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
29、素的变化强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四).对照性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心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对于对照实验,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实验组,哪个作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常用的对照类型有以下几种: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观察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对照组中既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也不加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
30、因素。例如在“比较过氧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试管中加入2滴FeCl3溶液”的那组实验就是一个条件对照。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个研究对象上进行。例如“胰岛素引起小白鼠休克”的实验就属于这种情况。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探索唾液淀粉酶最适pH”实验中,pH值不同的几个实验组就属相互对照。(五).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以获取因变量,同时,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干扰。即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单组、等组及轮组实验法。单组实验法:对一组(或一个)对象,既用A法,又用B法,顺序随
31、机或轮流循环,这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通常是将做好的紫色洋葱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观察,接着又用清水做质壁分离复原观察,这就是单组实验法。由于对象同一,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就被平衡和抵消了。等组实验法:将状况相等的对象,分成两组,一组用A法,另一组用B法。例:“植物激素与向性运动”实验,设计了5组实验,其对象是玉米幼苗,要求品种、萌发期、粗细、大小、长势等状况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等组实验法,对无关变量的影响起到了平衡和消除作用。轮组实验法: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循环进行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如甲组A法、B法;乙组B法、A法等,这样能有
32、效的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例如,:“植物向光性”实验,可随机取2株(组)生长状况并不相等的玉米幼苗,做如下实验处理:甲组:玉米幼苗a先用“不透光”处理; b后用“单侧光”处理。乙组:玉米幼苗c先用“单侧光”处理;d后用“不透光”处理。实验结果,则是 a+d(不透光)和b+c(单侧光)的比较,这就是轮组实验法。这种实验处理的匹配,对平衡、消除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更有说服力。(六).简便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计生物学实验时,从实验原理、实验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具有可行性。简便是指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药品比较便宜,实验操作比较简便,实验步骤比较
33、少,实验时间比较短。(七).随机性原则: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1)可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2)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高考中实验设计常见的题型1.开放型:只给出课题,自选材料、试剂、用具等,设计实验方案。如2006年高考题。2.限制型:给出课题、原理、材料、试剂、用具等,设计实验方案。大部分题为该类型。3.改进型:分析所提供的实验方案,对其中的不完善之处提出改进方案。题型一方案评价型实验设计题型二操作评价型实验设计题型三结果评价型实验设计4.补充型:补充完善型实验设计,一般给出了具体材料及条件,要求补充实验原理或完成实验操作的部分步骤,并预期结果,分析原因。其特点是整个实验的大体过程已给出,要求学生进一步完善或者补充相关的内容。重在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论的分析理解能力。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的阅读,理解其本质;题干中有图示的,要仔细观察图示内容,寻找出相应的原理、规律;对已经提示的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要认真分析,理解其设计思想,按照其实验思想去补充和完善。题型一原理补充型实验设计题型二步骤补充型实验设计题型三结论补充型实验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