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说课稿 讲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说课稿 讲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州园林说课稿 学都教育 尹芳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七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选自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这个主题延伸了第四单元的“江山多娇”。而本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我把它作为定篇之作。因为从内容上说,苏州园林能让学生了解人们追求自然之趣的情怀,承接第四单元;从文体来看,这是篇说明文,而第六单元都是说明文,为第六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
2、格的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是作者为介绍苏州园林写的序文。这篇文章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点有初步了解,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2、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重难点分析(分析完教学目标,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文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有关说明方法。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2、教学难点: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二、说学情知识水平1、本单元的主题、本文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现有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水平,比较容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 2、初一学习过一些说明文,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及其作用。能力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以及
4、解题设疑的思路,已经能完成初步的导学案了。并且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氛围,以及对问题探究的意识。劣势:1、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定的积极性,学习语文的态度也比较好,但是逻辑性较弱,所以要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2、学生不喜欢说明文,觉得很单调、枯燥。三、说教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
5、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下面是具体的教法)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这几种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呈现)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感知形象,通过定向阅读,提取信息;通过可视阅读,学会鉴赏。这三个部分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品读课文后让同学们用“我发现文中词用得好,好在”说话,然后以学习小组的方式,整理上述发言,共同探讨本文典范精美的语言。3、探究性学习组织同学们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或是其它途径查找以“
6、苏州园林”为话题的美文,比较阅读,感受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对层次较高的同学,可以指导他们写“话题作文”鼓励他们大胆表达、积极创造。五、教学过程分析(接下来,是我对文章最重要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的切入点。首先,我将使用俗语开头。)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
7、林。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下面,我们通过欣赏一组图片,直观地接触下苏州园林。(同时,播放本文录音。展示过图片后,自然地将学生引领到文人笔下的苏州园林中。)看过优美的图片,那大家想不想看一下文人笔下的苏州园林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走近作者,积累新知(在这个环节,我将为大家介绍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及创作特点)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
8、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然后为了让大家对苏州园林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将为同学们介绍它里面著名的几处园林,同时播放多媒体图片)2、苏州园林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
9、而以自然为美。留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网师园: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怡园: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精读课文,设计四个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可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问答式教学法)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
10、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问答式教学法)概括自第三段至第九段各自然段大意。(提示:用原文中的语句,有些在第二自然段中有提示,有些本段的中心句直接体现。)(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 在前面几题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文章的内容及说明顺序,请列出提纲。(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四)深入学习,加深理解(这
11、个环节分为两步,首先:)1、句段品读,学习语言文章用语典范,简洁精美,试找出自己喜欢的语例加以品析。如: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典范、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技术仅仅是长期重复劳动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体现了匠师们的细
12、心和匠心,善于注重图画美,使单调变为多彩)2、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我会给学生们介绍关于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知识)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找出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具体事例,同学们可能会给我这样的答案,我会给他们补充完整)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
13、层次。”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五)难点探究,提高能力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用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简要说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并作分析)六、课堂小结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七、课后作业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通过作业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最后,是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在前面的讲解中已经体现出来了)八、板书设计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