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doc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习教学大纲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是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基本工作过程和特性,以及各系统和部件的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维修和故障排除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汽车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汽车方面的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二、课程教学目标(一)、通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勤奋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2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发动机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技能。4、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二)专业教学目标1、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动机类型、型号、主要性能及发展状况等基本知识。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功用。3、掌握汽车发动机各工作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掌握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特性和性能指标。5、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和主要部件的维修、检测、调试知识。6、掌握汽车发动机主要机构的调整和保养方法。7、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拆装顺序、拆装方法和技能。8、具备综合运用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的知识,分析、判断、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内容
3、(一)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教学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名词术语。2、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4、内燃机的分类和型号标定。5、发动机的总体构造。6、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教学要求:1、了解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掌握四冲程汽、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多缸机的工作顺序,内燃机总体构造、分类和性能指标。通专结合点:通过各种类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应变能力。(二)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和机体组件教学内容:1、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2、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受力分析及发动机的平衡。3、汽缸体、缸盖、缸垫和缸套的功用和结构特点。4、活塞的功用和结构特
4、点。5、气环的密封原理和泵油作用。6、气环的断面形状及性能。7、油环的类型及性能。8、活塞销的连接方式。9、连杆的功用、结构及连杆盖定位。10、曲轴的结构特点、轴向定位和前后端密封。11、曲轴扭转减振器。12、飞轮功用和构造。13、气缸体与气缸盖的修理。14、活塞连杆组的修理。15、曲轴飞轮组的修理。16、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漏气、拉缸、烧瓦和异响的诊断)教学要求: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和机体组件的组成、各部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与机体组主要部件的检测、维修、装配方法及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通专结合点:1、曲柄连杆机构在苛刻的工作条
5、件下仍能维持良好和持久的工作状态,这可启发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2、曲柄连杆机构严格和准确的装配要求,启发学生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三)发动机换气系统与换气过程教学内容:1、换气系统的功用与组成。2、配气机构的功用、工作原理和类型。3、气门组零件、气门传动组零件、气门驱动组零件的作用和结构原理。4、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的概念。5、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6、四冲程发动机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7、可变进气控制技术。8、废气涡轮增压。9、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10、配气相位的检查。11、气门组零件的检修。12、气门传动组和驱动组零件的检修。13、配气机构常见故障(漏气、配气相失准、异响
6、)的诊断。教学要求:1、了解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可变气门定时和可变进气管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的作用和工作原理。2、掌握配气机构的类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配气相位的概念,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掌握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4、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维修方法。5、掌握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通专结合点:1、通过配气相位、凸轮轴传动机构正时安装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加强时间观念。2、通过废气涡轮增压内容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节省国家资源的意识。(四)汽油机燃料供给与燃烧教学内容:1、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2、汽油机供给系的作用、组成。3、简单化油器与
7、可燃混合气的形成。4、现代化油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5、几种典型化油器的构造。6、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7、汽油机的异常燃烧。8、影响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因素。9、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10、发动机的排气污染与控制。11、汽油泵的检修。12、化油器的调整与检修。13、化油器式燃油供给系常见故障(来油不畅、混合气过浓、混合气过稀、怠速不良)的诊断。教学要求:1、了解化油器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化油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排气污染和控制。2、掌握汽油机各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各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异常燃烧现象及机理,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3、学会化油器的检查和调整。4、掌
8、握化油器式燃油供给系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通专结合点:通过化油器工作原理的学习,启发学生培养分工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五)柴油机燃料供给与燃烧教学内容:1、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特点与方式。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3、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影响因素。4、柴油机典型燃烧室的结构特点与性能。5、喷油器的功用、型式、结构与工作原理。6、柱塞式喷油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VE型分配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调速器的功用和类型。9、典型全速式和两极式机械调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0、输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1、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电子控制。12、供油提前角的检查调整。13、喷油器的调试与检修。14、喷油
9、泵和调速器的检修。15、柴油机燃油供给系常见故障(起动困难、动力不足、转速不稳)的诊断。教学要求:1、了解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特点与方式、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2、掌握柴油机燃烧过程各阶段的特点与要求、影响燃烧过程的使用因素、柱塞式喷油泵和VE型喷油泵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调速器的功用与类型、典型调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喷油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典型燃烧室的结构与性能。3、掌握喷油器的调试方法。4、掌握喷油器和喷油泵的维修方法。5、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通专结合点:通过学习调速器、喷油泵和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启发学生培养整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10、(六)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内容:1、冷却系的功用与类型。2、水冷却系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冷却系主要机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水泵、风扇、散热器、膨胀水箱、节温器、风扇离合器等)4、节温器的检查。5、水泵和散热器的检修。6、冷却系主要故障(漏水、冷却水温高)的诊断。教学要求:掌握冷却系的功用、水冷却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水冷却系主要机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的检修方法及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通专结合点:通过冷却系故障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内容:1、润滑系的功用与润滑方式。2、润滑系的基本组成和循环油路。3、润滑系主要机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机油泵、机油滤清器、
11、机油散热器、曲轴箱通风装置)4、机油的分类与选用。5、机油泵的修理。6、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教学要求:掌握润滑系的功用、组成和润滑油路,机油的分类和选用,润滑系主要机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分析。通专结合点:通过润滑系工作原理的学习,可启发学生培养和谐社会的意识。(八)发动机特性教学内容:1、发动机特性的含义和类型。2、发动机调节特性的类型、含义和特性曲线分析。3、发动机负荷特性的含义与特性曲线分析和应用。4、发动机速度特性的含义与特性曲线分析和应用。5、发动机调速特性的含义与特性曲线分析。6、发动机万有特性的含义与应用。7、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校正。教学要求:1、了解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大气修正
12、。2、掌握发动机调节特性的含义与分析,负荷特性的含义、分析与应用,速度特性的含义、分析与应用,万有特性的含义和应用。通专结合点:通过发动机特性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明白事物的多重性及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养成全面客观看待事物和人的思维习惯。(九)新型汽车发动机教学内容:1、电动汽车的特点和类型。2、蓄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燃气汽车的特点、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太阳能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5、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教学要求:了解电动汽车、燃气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通专结合点:通过新型汽
13、车发动机的学习,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求知欲望。实践教学内容(一)实操目的和任务结合讲授内容,安排学生对发动机整机和各系统、各部件进行拆装、调整、保养及结构观察,加深对堂上讲授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发动机调整和保养能力。(二)实操内容1、曲柄连杆机构与机体组的结构、调整和检测。2、配气机构的结构、调整与检测。3、化油器式燃油供给系的结构及化油器的保养、调整。4、柴油机喷油器的结构与调试。5、喷油泵的结构与供油时间调整。6、冷却系的结构与维护。7、润滑系的结构与维护。(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实操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动机拆装、调整和保养的技能。(四)实
14、操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从考勤、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四、学时分配建议单元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实 训机 动1发动机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4020202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与机体组件9045453发动机换气系统与换气过程8241414汽油机燃料供给与燃烧8844445柴油机燃料供给与燃烧11055556发动机润滑系统4020207发动机冷却系统4020208发动机特性3216169新型汽车发动机1688机 动16888总 计554277277五、教学质量标准1、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尤其是难点和重点,且能够灵活自
15、如的运用理论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拓展,考核成绩为优;2、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理解,对课程内容思路清晰,重点明确,且能够运用理论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考核成绩为良;3、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基本理解,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且能够运用理论进行实际案例的一些分析,但可能不太全面,考核成绩为中;4、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有所理解,对课程重点内容有所掌握,但在运用理论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时有些偏颇,考核成绩为合格;5、学生对所授内容基本不理解,连重点内容都不明确,更不要说运用理论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则其考核成绩为不合格;六、教与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建议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内实操为次,辅以作业和课外答疑。2、课堂讲授时,要
16、尽量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3、课内实操与课堂讲授在内容和时间上要很好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纪律、作业、课内实操表现等情况评定。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使用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沈云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是汽车工艺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前述课程为电工电子学,后续课程有汽车电子技术、电喷发动机原理与检修、汽车新技术等专业课程,因而承前启后,地位重要。2 课程任务该课程主要介绍现代轿车上常用的电器元件和电子
17、设备,主要内容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传统点火系、电子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电器仪表与辅助装置。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检修方法,学会相关检测设备的使用,最终具备一定现场分析、解决汽车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二、 课程教学目标(一)通识教学目标1、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职业素质。2、培养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4、培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5、培养具有认真、自主学习的能力。6、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勤奋工作的基本素质。(二)专业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汽车电器设备的
18、构造及工作原理。2. 培养学生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及零部件的检测、维修、试验和故障诊断能力。3. 培养学生读识汽车电器系统电路图的能力。4.培养对汽车电气系统检测、维修的实践技能。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1)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具体要求。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通专结合点:1、培养系统性了解汽车电气设备课程的组成,宏观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技术要求。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了解汽车电气的最新发展动向。(二)、电源系教学内容:(1)蓄电池的功用、结构及工作原理。(2)蓄电池的工作特性。(3)蓄电池的容量。(4)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运用 维修 专业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