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证系列1-道路.doc
《方证系列1-道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证系列1-道路.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道路道路路基施工1、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3、涵洞可与路基同时进行。地下管线的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4、填土路基路基填料和粒径: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填土内不得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原地面处理:排除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分层填实。防路基侧向滑移: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300mm,宽度1.0m。填筑措
2、施:分层填土、压实,严禁倾填。路基压路机质量要求:采用12t的压路机。填土高度超过管涵顶面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最后一层按设计断面和高程控制填土厚度。5、挖土路基原地面处理方面:排除地面积水并疏干,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余量。压路机质量要求:采用12t的压路机。碾压时,视土的干湿情况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雨水支管及检查井四周无法使用大型压实机械压实,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翻浆地段要换料重做。6、石方路基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先修筑试验段。填石路堤宜选用12t以上的振动、25t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
3、5t的夯锤。管线、构筑物四周沟槽宜回填土。7、检验与验收项目:主控项目为压实度和弯沉值。(石方不做弯沉)8、意外情况处理:报告监理征得设计变更重做(修改)方案重新审批技术交底实施基层施工技术技术综述:原材检验,配合比设计厂拌、强制拌合机运输覆盖,防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确定松铺厚度,严禁薄层贴补;最大压实厚度200mm;碾压时含水量控制2%;最低气温5;降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尽快碾压密实;封闭交通养护7-14天1、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不得使用路拌方式;以保证配合比准确,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骨料的颗粒组成变化;及时
4、调整拌合用水量。宜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拌合应均匀,拌成的稳定土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覆盖苫布)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厂拌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摊铺好的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
5、施工为止。稳定土养护期应封闭交通。2、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拌合时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合均匀,再加入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合。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应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摊铺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l00mm。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湿养,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3
6、、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碎砾石)基层宜采用机械摊铺且厂拌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析(“梅花”、“砂窝”)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两种基层材料的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未铺装面层前不得开放交通。沥青面层1、基层表面撒透层油,采用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粘层油(除了土基层外)2、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施工。3、运输与布料运料车车厢板装料前应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7、。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现象不得使用。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开始摊铺前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被摊铺机缓缓顶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4、机械摊铺作业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或轮胎式沥青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1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双车道)7.5m(三车道以上),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宽度的搭接,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错开200mm
8、以上。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lh预热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速度宜控制在26mmin。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最低摊铺温度140、135、130(厚度50、50-80、80mm)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和横坡,并以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机械摊铺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1.15-1.35。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
9、23高度的混合料。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5、压实成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l00mm。碾压速度做到慢而均匀。碾压温度根据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确定。碾压温度:正常施工120-135;低温:130-150。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段则遵循由低向高处碾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不小于25t的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对粗骨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层厚较大时宜采用高频
10、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采用低振幅,碾压带重叠100-200mm。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应小于200mm。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应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亦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6、接缝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
11、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接缝施工:钢直尺检查平整度,切除不平或厚度不足部分,清除泥水杂物,干燥后刷粘层油,预热使接槎软化,铺混合料先横向碾压,再纵向压实。7、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铺完待自然冷却至温度低于50时,方可开放交通。改性沥青施工1、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生产温度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
12、料的生产温度提高1020。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75,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为195。2、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合设备生产,且具有添加纤维等外掺料的装置。3、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以沥青均匀包裹骨料为度。间歇式每盘不少于45s。改性沥青混合料时间适当延长。4、间歇式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改性沥青混合料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随拌随用。5、摊铺喷有粘层油时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摊铺温度不低于160。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速度
13、1-3m/min。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系数一般为1.0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方式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6、压实与成型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做到: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构造深度下降或泛油)。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这也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关键。发现SMA混合料有推拥,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适。7、接缝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
14、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8、开放交通及其他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改性沥青路面的雨期施工应做到: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与变化,保持现场、沥青拌合厂及气象台站之间气象信息的沟通,控制施工摊铺段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的准备。改性沥青面层施工应严格控制开放交通的时机。做好成品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改性沥青面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完成的改性沥青面层上制作水泥砂浆等可能造成污染成品的作业。水泥混凝土路面1、普通混凝土的配合
15、比设计在兼顾技术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抗弯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指标要求。2、严寒地区路面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小于F250,寒冷地区不小于F200。3、高温施工,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3h;低温施工,混凝土终凝时间不大于10h。4、引气剂、减水剂复配时不得发生絮凝现象。5、弯拉强度计算值与耐久性要求水灰比取小值,水泥用量取大值;计算值与工作性要求最大用水取小值。混凝土面板施工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直顺、平整,每lm设置1处支撑装置。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1m设支撑,弯道部分15-30mm,每0.5-0.8m设支撑。2、模板安装应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不得错位;不得在基层挖
16、槽嵌入模板。检查后刷脱模剂或隔离剂。3、摊铺与振动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层时,辊轴直径与摊铺厚度匹配,必须配备安装插入式振捣器组的排式振捣机。小于150mm,可采用振捣梁。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采用三辊轴面层裂缝原因分析:机器、切缝、养护、开放交通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时,最小摊铺宽度不宜小于3.75m,并选择适宜的摊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2040mm。面板厚度超过150mm,坍落度小于30mm,必须插入振捣。人工摊铺松铺系数1.1-1.25,摊铺厚度达到2/3时拔出模内钢钎。分两次摊铺时下层厚度为总厚度的3/5。4、接缝 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
17、、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胀缝板和安装传力杆。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5、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切缝方式根据昼夜温差确定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温差10,硬切缝1/4-1/5板厚温差10-15,软硬结合切,深度不小于60mm,不足者硬切补到1/3温差15,全部软切,深度60mm,未断开的补深到不小于1/4板厚。纵横向缩缝同时切缝,缝宽4-6mm。纵缝施工
18、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对插入拉杆的纵向缩缝,不应小于板厚的1/3-1/4,且不小于70mm。6、养护:采取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护;昼夜温差大于10或日均气温低于5采用保温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一般宜为1421d。7、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石灰稳定土基层材料: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亦可使用,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宜用13级的新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
19、应在使用前23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10mm。拌合运输:宜采用集中拌合,石灰应过筛,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2、水泥稳定土基层材料:应采用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4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及以上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选用塑性指数10-17的粗粒土、中粒土,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 ,宜大于10可选用砂砾、砾石、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煤矸石和粒状矿渣等,基层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底基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次干路及以下不得超过
20、53mm。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底基层压碎值不得大于35%,其他不得大于30%集料中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3、水泥稳定土施工:自拌合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分层摊铺应在下层养护7天后进行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4、二灰混凝土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撒嵌丁料。5、质量检验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主要有: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水量、拌合均匀性,基层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项目: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等八
21、项。2、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原材料、混合料配比,压实度,面层厚度,弯沉值。3、质量控制要点城镇道路施工质量验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合同指定的规范标准要求,还应满足发包方对工程项目的特定要求。沥青混合料拌合厂试验室马歇尔试验密度还是试验路钻孔芯样密度。标准密度不同,压实度要求也不同,达到试验室马歇尔试验密度的96%或试验路钻芯样密度的98%,(最大理论密度的92%)。面层厚度准确度控制直接反映出施工项目部和企业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水平。4、沥青混合料面层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现象;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无明显轮迹;接缝紧密、平顺,
22、烫缝不应有枯焦;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5、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每盘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拌合物的和易性、均匀性、强度稳定性确定。严格控制总拌合时间和纯拌合时间,最长总拌合时间不应超过最高限值的2倍。摊铺前应全面检查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湿润情况及钢筋位置、传力杆装置。冬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路基雨季施工措施: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挖或挖段过长;挖方地段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因雨翻浆地段要换料重做。填方地段按2%-3%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2、基层雨季施工措施:稳定类材料基层,坚持拌多
23、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下雨来不及完成时,要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透;多雨地区,避免在雨期施工石灰土基层,施工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时,应排除地表积水,保护石灰遭受雨淋。施工水泥稳定土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3、沥青面层施工措施:沥青面层不允许在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雨期应缩短施工长度,加强施工现场与沥青拌和站联系,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4、混凝土面层施工措施:勤测粗细骨料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工序紧密衔接,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养生;在搅拌站搭设雨棚,施工现场搭设可移动的罩棚。5、路基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列 道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