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和谐校园的沃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教育——和谐校园的沃土.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法制教育和谐校园的沃土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这已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各职能部门一项光荣职责和重要任务。如何有效预防、降低在校学生的犯罪率,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一、在校学生的犯罪原因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特指从刑法学观点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一般认为从刑法学观点出发,所谓青少年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某个特定年龄阶
2、段的人,实施了依法应受刑法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其中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依据刑法的规定。第二层含义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某个特定年龄阶段,在我国就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这一时期。第三层含义是所谓依法应受刑法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小学生年龄通常在十四周岁以内,该年龄恰好处于“相对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和“应当减轻或免予刑事处罚”的年龄阶段,我们通常所指“未成年人犯罪”就是指该段年龄。该年龄段正是刚要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容易发生激烈变动的年龄,容易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自身原因”,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
3、而外因主要指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1. 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市场经济环境下,受“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影响,不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崇尚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寻求刺激,对物质欲望的要求十分强烈,成为其实施犯罪的内在动力。 2. 青少年道德观不健全。他们将是否满足个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标准,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的之上,为此置法纪于不顾,用各种非法手段达到满足自己欲望之目的。 3. 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小学生涉世未深、思想单纯,极易感染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不良思潮,讲所谓的“江湖义气”,很容易成为罪犯的帮凶。 4.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4、在小学生犯罪案件中,伤害、暴力犯罪占了一定的比例,其中许多案件是由于一时过激触发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青少年自身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无知性、盲目性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很容易被人教唆利用,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教育的失当,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家庭因素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的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四是父母离异后,
5、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所谓“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三) 不良的学校教育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学校教育对青少年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不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 1.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学校缺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 2.对学生处分时缺乏慎重考虑,处分后对学生放弃教育。对违反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
6、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进而滑向犯罪的泥潭。 3.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由于小学生易于冲动,带有反抗、逆反心理,又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需要学校的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或发现问题处理不当,或不能有效地制止,那么就可能使某些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也是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在校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有录像厅、卡拉OK厅、台球室、游戏室、网吧等娱乐场所。尤其是网吧和电脑游戏,学生乐此不疲,某些
7、游戏、网吧老板则投学生所好,通宵营业,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心理被严重扭曲,从而逐步走向犯罪。 二、如何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犯罪原因,我认为要减少青少年犯罪,全社会都必须增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标本兼治,堵住犯罪的源头,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网络,实行综合治理,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 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学校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然后才是
8、“授业解惑”,传授各种知识,增强将来为社会服务的本领。那种只“授业”不“传道”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响是终生的。这就要求:“教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这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保证法制教育的落实,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如邀请当地辖区的公安干警、法律工作者到校,结合自己所办案例给学生上法制课,开展“模拟法庭”、“假如我是法官”、观看录像、参观少
9、管所、少年犯现身说法、座谈会等活动,使之从中受到教育,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二)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制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三)齐抓共管,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预防学生犯罪,要着力于内外因素同时预防。在对内因预防上,以“导”为主,即上述的多上法制课、思想道德品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法制观念;在外因预防上,以“管”为主,即上述的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和社会关注,要特别加强对社会上娱乐场所的管理,禁止通宵营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厅、室、吧,齐抓共管,群防群治,使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地遏制,共同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