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文学作品欣赏2.5茶 教案.doc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2.5茶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烹饪文学作品欣赏2.5茶 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免费下载:茶【教学目标】1. 熟读文章,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茶的基本知识。2. 了解袁枚,了解随园食单所涉及的饮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3.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熟读文章,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茶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了解袁枚,了解随园食单所涉及的饮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教学方法】品味、拓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壶里藏乾坤,茶中有千秋。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始于中国,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
2、。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冲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一壶好茶,不仅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更要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让我们一起随袁枚来品茶、品茶文化吧!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随园食单。袁枚(1716年一1797年)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又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美食家、饮食理论家。袁枚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随笔、随园食单。随园食单一书是清代一部较为系统的饮食文化专著,论述有关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主要介
3、绍了清代江浙一带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制。其中的“茶酒单”一章中,集中记录了他对各种名茶的感受,本文摘录了在这部书中袁枚对于茶道的独特看法。2.梳理文章,与学生一起品茶、品茶文化。在袁枚的一生中,他几乎品尽了天下名茶。对于品茶、评茶、藏茶,他有独到的妙法妙论。在品茶的时候,他不仅十分在乎茶品,而且非常重视水质。他对烹茶的水,有着极其独到的见解:“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他以为要冲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产的茶为天下第一,其次,莫如龙井。接着他继续提到收藏茶叶的方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
4、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古灰,上用纸盖扎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对茶叶的收藏,可说是研究得相当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认为有了好茶,还要有好水,有了好水,更要善于掌握火候,他在实践中摸索出烹水泡茶的方法是:“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将变,而停滚再泡则茶叶上浮。应一泡便饮,如加上杯盖则茶味又会变化。”最后谈到他有一个朋友,在喝了他的茶后,逢人便称“我只有在随园,才吃到一杯好茶”进行佐证。袁枚喜饮茶,并列举了福建武夷茶、杭州龙井茶、常州阳羡茶、岳阳洞庭君山茶、安徽六安茶、湖南安化茶等传统名茶的特点。 武夷山系福建第一名山,
5、峰岩交错,怪石嶙峋,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这是武夷茶区的特色,因之名曰武夷岩茶。陆羽茶经云:茶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岩茶生于岩缝之中,因此品质非凡,奇香持久,味浓爽醇,色香味别有风韵,为我国青茶绝品,在乌龙茶中最负盛名。袁枚原本不喜爱武夷茶,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 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饮了僧道之茶后,便一饮钟情,终生推崇。对武夷茶,其方法是用小壶、小杯冲泡,然后嗅香、试味、徐咽,袁枚对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包括了择茶、择器、择水、候汤以至水质品评的内容。杭州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
6、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的名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自古以来深得人们钟爱,有“黄金芽”、“无双品”等美称。袁枚喜欢游历名山胜景,品遍佳泉好水。他喜欢家乡的龙井茶,每次品到其他茶,都爱和龙井作比较,如他这样品评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对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 袁枚一生嗜茶,他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七碗生风,一杯忘世。” 三、课堂训练:拓展学习茶与中国文化、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练习指导一、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到了对饮茶的看法,请归
7、纳。(见说明)二、划出文中谈泡茶时对水的要求的句子,并翻译。(略)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欲治好茶:备办。 2莫如龙井:不。3.滚久则水味变矣:就,那么。 4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遮蔽,遮盖。5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减少,增加。 6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曾经。7公山西人也,能为此言:有。 8一入宦场便吃熬茶: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9其苦如药:代词,指熬茶。 10胪列其后:(l li)罗列;列举。四、课文中说:“除吾乡龙井外,余以为可饮者,胪列其后”。同学们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在我们家乡有哪些名茶可与龙井媲美?请收集自己家乡一种名茶的相关资料,撰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在班上交流 。(略)相关资料中国
8、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
9、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
10、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缕微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2.5茶 教案 烹饪 文学作品 欣赏 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