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学案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学案公开课.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泰山记学案【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 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 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 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 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 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 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 山谷
2、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 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 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彳来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 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 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 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
3、变成五颜六色 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 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 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 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 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
4、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知人论世】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他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以 御史记名。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 登日观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少具壮志的姚鼐科举之途并不十分顺畅,乾隆二十八年(1763),六应礼部试方中进士, 来之不易。然而此后姚鼐却浮沉部曹(各部司官),久不得升擢。乾隆三十六年(1771),姚 鼐先是被推荐为记名御史,后又荣入四库馆。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天,他毅然作别官场, 借衰病养亲之名辞官回乡。关于姚鼐辞官的复杂
5、原因,目前主流的说法是姚鼐信奉程朱理学 即宋学,与以戴震为核心的四库馆汉学派不合。整理自吴怀东登泰山记与义理、考据、辞章“相济”论登泰山后的姚鼐时间事迹1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三年主持扬州梅花书院。乾隆四十五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主持安庆敬藏书院。乾隆五十三年至乾隆五十四年主持徽州紫阳书院。乾隆五十五年至嘉庆五年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六年至嘉庆十年主持安庆敬敷书院。嘉庆十年至嘉庆二十年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二十年卒于江宁钟山书院o著有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老子章义1卷、庄子 章义10卷、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诗集10卷、法帖题跋1卷、笔记10卷、书录4卷、尺牍10卷、古文辞类纂75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研究领域广阔,涉 及文学、哲学、史学、诗学、文章学、书法史等多方面。主张“义理、 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走进文本】1 .疏通文本,写出以下词语意思。阴:乘:限:巅:极:或:视:漫:失:僻:望:晦:2 .梳理文章结构。3 .在文中第三段,作者是如何呈现“泰山日出”之景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