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现状分析.doc
《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现状分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的对策 何忠明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作为这个特殊组织里的农牧团场农业职工,既不同于地方农民,也不同于工矿企业的职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尤其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兵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兵团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西北地区处领先地位,职工群众收入水平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那就是全力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新时期、新阶段,作为以农业为主
2、的经济形态和以团场为主的社会形态的兵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和全国面临的“三农”问题有类似,同样面临着农业、农场、农工问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牧团场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农业内部结构,都不尽合理;粮棉等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品质不完全适销对路,职工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兵团特殊体制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用生产物资价格不断上涨等等原因,使职工收入增长困难成为当前兵团和兵团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兵团的基础是农牧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主体是农业一线的职工群众。农牧团场农牧职工的积极性能否得以调动、力量是否得以积聚,是推进新型团场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团场目标的
3、关键。因此,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农牧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团场农牧职工的收入,不断改善农牧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十七大精神中关于更加关注民生的要求,更是兵团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增加职工收入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兵团、农牧团场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把增加职工收入作为团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来加以研究。一、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发展变化的历史沿革及当前职工收入的现状(一)兵团职工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当前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农业在传统农业资源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由于其中的粮
4、食生产等基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改造缓慢,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发育滞后,导致职工收入增长缓慢。具体说来,兵团职工和全国农民收入经历类似,都随着全国农业形势的变化,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都经历了一个由快速增长、徘徊不前、慢增长到停滞下降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79-1988年)。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经过治理整顿,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1984年开始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也再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带动了兵团农牧团场职工的收入增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实际增
5、长14.8%;第二阶段,减收停滞阶段(198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同时出现了农业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局面。这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 7,有的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兵团农牧职工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缓慢起落阶段(1992-1996年)。这一阶段农业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这5年间国家也再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团场职工出现“井喷式”增长,但其间波幅较大。此时我国农村改革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农工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发展良好,农牧团场
6、经济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高峰;第四阶段,恢复增长阶段(1997至今)。这一阶段前期由于农业转型和体制转轨,农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显现,农副产品相对过剩,出售价格持续低迷,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严重。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团场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功能明显减弱,农业经济发展严重受阻,职工增收缺乏支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从2004年以后,在粮食高价格的刺激和中央“三农”政策支持下,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渐渐高涨,不但增加了种粮投入,而且扩大了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但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业
7、生产生活成本,并影响农民的收入。从2004年到现在,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与2004年同期相比,总体呈增长态势,因此,团场家庭经营收入增加的空间逐渐缩小。值得指出的是,农民乃至团场农牧职工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中央和兵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团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实施税费改革、减轻职工负担措施后,团场种田积极性得以回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农产品价格低迷格局得到改善,团场职工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从2006年开始,团场职工收入增长也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看农牧团场职工收入状况,职工收入水平确实增幅不小,但以辩证的
8、思维横向看,与全国各地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水平相比,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增长呈下降趋势。我们可以从一些主要年份自治区职均工资与兵团职均工资的增幅排名可以看出:年 份自治区职均工 资兵团职均工 资1980年在全国职均工资中的排位第三位第九位1990年在全国职均工资中的排位第九位第二十六位2000年在全国职均工资中的排位第十三位第三十二位2001年在全国职均工资中的排位第十二位第三十二位(二)职工收入增长困难对团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农牧团场职工收入低速增长,不仅直接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而且对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产生了极其不利影响。一是职工收入增长缓慢,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
9、重,影响到“三大作用”的发挥。二是职工收入增速减缓,直接影响和制约农工对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影响了团场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职工收入低速增长,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四是职工收入增长困难,调动不了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速度。(三)辩证认识现阶段职工收入增长滞缓问题如何看待现阶段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增长滞缓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解决职工增收的对策思路。笔者认为,对现阶段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增长滞缓的认识,既要看到它对农业、兵团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认识到它是当前兵团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和必须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
10、,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这是在我国农业、以农业为主的兵团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难以避免的现实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就是讲,对现阶段团场职工收入问题的认识,必须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必须从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农业内部简单地看待农工收入增速减缓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标志:一是社会总产品包括产品供给由长期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经济发展不仅受资源约束,而且对资本和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三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
11、深化,日益触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深层次的利益结构,不仅要求农业微观制度创新与宏观的体制改革配套,而且还要求城乡改革协调联动。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增速滞缓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的一个集中反应,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来认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团场职工收入问题与以往农产品短缺的条件下职工收入问题的性质完全不同,现在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当前农产品供应丰富,价格下降,固然对农业职工增收不利,但对城市消费者有利,对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利,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有力支持。从今后发展来看,农业职工收入增速滞缓必将给兵团农牧团场经济工作造成一定
12、的压力,从而为调整团场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促进农业增效创造新的动力和机遇,这对农牧团场改革与发展又是一个较大的推动,促进对团场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在解决矛盾与问题中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二、职工增收存在的问题及职工增收放缓的原因分析当前,兵团职工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是在兵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都发生很大变化,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摆脱了长期供给不足的困境等条件下出现的。第一,团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由于团场农业结构尚不合理,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环境并不轻松,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效益明显下降。第二,职工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
13、笔者在第一部分已经分析了兵团职工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点。事实表明,近几年来职工增产不能相应增收,职工增长速度放缓已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三,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农产品价格有了一定回落,职工收入减少。加之,国有企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迈向深入,下岗职工增多,各项改革措施将使居民的一些福利享受变为市场付费,子女抚育费用较高,这些都使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不敢大胆消费,从而导致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旺。这样就出现了“丰产不增收”的现象,职工损失较大。第四,城乡差别拉大。近几年来,耐用消费品基本饱
14、和,且城市职工工资不断提高,而团场职工收入却相应减少,更促进了城乡差别再度扩大。上述问题的出现,不是一般层次上的问题,它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兵团职工收入增幅减缓不仅是由于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下跌,更主要的则是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组织,其内在的体制因素和职能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首先,从全国农业生产及市场形势来分析:1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传统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职工增收日益受到市场变化的制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
15、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在农业增长面临日益强化的市场约束形势下,农产品总量扩张已经不能为职工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低质农产品市场日益萎缩,由过去靠增加产量增加职工收入逐渐转变为靠提高质量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增加职工收入。由此可见,职工收入增长缓慢与现阶段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市场需求约束力增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非农产业发展速度放慢与城镇化进程滞后,职工非农业收入少,进行土地经营的职工密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收入结构单一。农外产业发展速度放慢与城镇化进
16、程滞后,职工非农业收入锐减。农外就业是职工进入买方市场后职工增收的重要来源。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团场职工农外就业空间大为压缩: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增加,许多原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占据的就业岗位逐渐为下岗职工代替,一些大中城市还清退了农民工。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发展困难,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市场化的要求,农业职工受益的产业链条太短。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人多地少,家庭经营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只靠从事农业生产和出售初级产品是很难富起来的。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构建和完善发达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网络体系,着力发展农工商一
17、体化经营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业经营者收入的有效手段。我国近几年从事农业生产取得的收入增长空间没有随着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相应地拓展。此外,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市场化、工业化推进的同时,城镇化应当及时跟进,以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至少落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6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又反过来阻碍了农村乃至农牧团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农村产业在其结构转换过程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制约着农业形成适度的经营规模和持续快速地增加农工收入。3农业负担仍在高位运行,农用物资价格增长速度快于农产品价格增长
18、速度,加大了职工增收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税收、集体积累及一些乡村的公共开支支出由农村集体组织转移到农户。从近几年来看,尤其是推行税费改革前,农业经营收入的缓慢增长和农业负担的高位运行形成的反差,更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扩大。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集款,但“三乱”现象屡见不鲜,税费双重压力大,农业生产的政策性成本增多,农业生产负担仍然偏重。但就兵团的目前情况看,自2005年底全面推行税费改革以来,的确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职工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使职工降低了投入成本,促进了职工收入的增长。4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偏差,使职工
19、增收面临明显不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农业投资不足,支农资金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农业领域流向了第二三产业领域。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现阶段,农业科技含量低,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和团场职工增收的“瓶颈”因素。从宏观政策面上分析,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强调重视农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农业比较利益低和重工轻农宏观政策导向的惯性作用,导致农业资源过度 流失及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这已对农业发展和职工增收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有数据为证,40多年来,国家财政支农投入总共为4383.9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4,特别是最近相对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20、仅为财政总支出的3.4,如剔除水利费用、气象费用,财政支农投入只占财政支出的3左右,而且还在下降,已降到了12。可见,国家宏观收入的分配政策偏差,也对农民增收减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农产品产量的不稳定,影响了职工收入增长。近几年来,由于工业的大力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自然资源过于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诸如水土流失面广,耕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增多,各地盲目发展工业园区乱占耕地等等。农业在承受市场和政策风险的同时,还必须要承受自然灾害风险,农业的这种弱质性特点也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其次,从兵团内部体制和职能愿方面来分析:1团场的相当一部分土
21、地长期固定不下来。一是土地承包额不断变化;二是大量民工、移民承包土地,劳动力流动大,承包人员难以固定;三是承包利费居高不下、经营自主权不完全落实,以及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的比重风险,导致相当一部分职工承包连年亏损挂帐,其承包土地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2团场职工承包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没有完全落实。由于资金困难、自主权不落实、管理能力有限、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部分连队职工生产费自理率很低,团场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与职工经营自主权直接矛盾;团场连队与职工之间大宗农产品的收购定单合同机制不健全,在大宗农产品的收购中,团场与职工利益分配的矛盾突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既影响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也影
22、响团场经济发展。3职工承包土地的负担依然沉重。一是随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养老保险额越来越大;二是由于财税体制的原因国家拔给团场社会公益性事业费不足,由团场自已承担的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随团场社会事业的发展逐年增加;三是虽然通过机构改革,团场的机构和非生产人员大为减少,但团场干部和后勤人员与职工比例仍然高,造成团场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只有通过土地来承担;四是中间环节多,职工最终到手的生产资料价格普遍高于市价,个别团场甚至还存在随意加价现象;五是承包土地的雇工费用逐年上涨,承包户难以承受。六是“两用地”在增收、就业和调整农业结构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4经济结构不合理。一是部分连队种植结构单一。长期种植粮、
23、棉、糖,土地难以轮作,土壤板结,病虫害和白色污染严重。部分师、团下达的种植计划没有给连队调整留有更多的土地空间。二是畜牧养殖业和果蔬园艺业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团场的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仍然高达80%,畜牧养殖业不到15%,果树园艺不到10%。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起不到增收作用。5科技在职工增收中的贡献率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文盲的移民、民工上岗包地,其农业管理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跟不上团场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团场农业生产大量采用精量播种、节水灌溉、高密度载培等新技术,其水平全国领先。但由于管理不善、成本高和某些技术环节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在较高技术条件下,
24、职工增收效果却不理想的窘境。6小城镇发展缓慢,增加就业和收入的作用有限。很多团场的小城镇、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增加就业和收入有限,相当一部分连队干部和职工晚上到小城镇居住,白天回连务农,没有改变以种地谋生的局面。7根本原因是团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团场改革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团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管理体制上,团场的政企职能不分,集公共行政管理方式、部队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方式为一身,集行政、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和资产经营者为一体,在管理经济活动时,容易导致经济管理行政化,用计划手段配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兵团 农牧 团场 职工 收入 现状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