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解读(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解读(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解读(一)主讲老师昝志宏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我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印发给你们,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修订内容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布于1997年,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财政预算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各方面需要。新修订
2、的会计制度主要变化新修订的会计制度篇幅长达近5万字,通过详细规定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较为全面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新制度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与原制度相比较,主要有如下八大方面的变化:1配合了各项财政制度改革配套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实现了会计规范与其他财政法规政策的有机衔接,有利于促进各项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2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
3、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3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原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
4、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4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新制度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单独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对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于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5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新制度严格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
5、、“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科目,进一步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分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并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其分配情况设计了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这些规定符合“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6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新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该种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则,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
6、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7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新制度按照此次改革要求,对现行制度下的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进,新增、取消了部分科目,对个别科目名称进行了修改,同时全面完善了各科目核算内容、明细科目设置、确认计量原则、所涉及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为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8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新制度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改进了各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借鉴会计国际惯
7、例和通行做法,规定对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分类列示,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原来的收入、支出项目;改进了收入支出表结构,既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全貌,又分资金类别列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结转结余”和“经营结余”,同时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年度非财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分配情况。这些改进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为协调,增强了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更为有用,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第二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点解读第一部分总说明解读1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
8、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1)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2)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3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5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
9、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6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7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1)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2)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
10、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3)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8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1)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2)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3)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4)事业单位财
11、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5)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9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还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10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及其运用一、资产类科目11001库存现金21002银行存款31011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1101短期投资5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61211应收票据71212应收账款81213预付账款91215其他应收款101301存 货111401长期投资121501固定资产131502累计折旧141511在建工程151601无形资产161602累计摊销171701待处置资产损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