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
2、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支持、对症治疗。2.经验性抗菌治疗。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后第1-3天。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八)出院标准。1.症状好转,体温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 获得性 肺炎 重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