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科)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戴光科)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重庆市巫山县实验小学 戴光科 电话: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涌入东部发达城市,进城务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父母远行,孩子缺乏照料,这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使他们同其他的孩子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别。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求解决的对策。【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成因分析 教育对策 一、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
2、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身变化、社会认知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恼。这时需要有情感倾诉的渠道,需要有成长经验的指导,父母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代养人忙于自己的事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卑心理严重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亲情欠缺,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呵护,和其他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对于心理留下了阴影自卑。(2)焦
3、虑心理突出留守儿童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看到了父母在外创业的困难和艰辛,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得过重,认为自己不读好书就对不起在外辛苦创业的父母。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3)依赖心理强烈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监护,祖辈常对留守子女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祖辈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4)被遗弃感(安全感缺失)在农村,有的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离,一年也见不了父母几次面,有的孩子甚至连父母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众所周知,儿童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他们的成长需要父
4、母的庇护,需要父母的帮助和鼓励,需要温情和体谅。他们在成长道路上需要有人相伴随,父母的呵护是他们停靠心灵的港湾。如果在孩提的时候,父母就不在身边,孩子就不会体会到亲情的存在,心灵也就少了寄托,没有安全感,就不可能放手的去做事,感受不到受人关注的快乐。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心里永远会有一种缺失的阴影。(5)怨恨感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会有被遗弃的感觉,会认为父母抛弃了他们,父母远离他们,是别有用心的,是没有责任心的,是为了抛弃他们这个累赘。看到身边其他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样子,心理的不平衡感就会加剧。一旦他们这种心理形成,他们就有可能背叛家庭、背叛社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这些消极的情感
5、,必将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相处能力的下降,结伴难度的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不良的影响不但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逐步积累,愈演愈烈,引起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上升为心理疾病。2、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弗洛尹德认为成人的阴影都能在童年中找到影子。在个性的塑造上,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而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给孩子的却是残缺的个性影响或教育,这样势必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1)封闭性格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自卑、怯懦、不善言谈、孤僻、敏感、多愁善感、凡事小心谨慎等等,他们通常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不愿和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表现出厌恶,戒备的心理,缺乏人际交往
6、的快乐,整日忧心忡忡、消极颓废,永远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2)攻击性格(破坏性格)由于家庭关爱的缺失,学业表现差,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注视,只有在其他方面寻求突破口,我行我素、目无尊长、态度粗暴、惹是生非、欺负弱小、散漫无纪,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常常是同学“告状”的对象,成为众人心中的坏小子。(3)缺乏生活上、学习上的自信心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这是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生活上的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加上父母不在的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的信心。他们长时间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受到的成功刺激太少,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即便偶然有了一点成绩也不会有人重视,做事
7、也就越来越糟,甚至陷入一种一做事就做坏的怪圈,因此他们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信心去支撑他们的行为。由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对立情绪与行为的反社会因素比较严重。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碍亲情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多数家长好几月回家一次,有的一年一次。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为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
8、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子分居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2、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行为偏差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
9、用,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有的留守孩子受父母在创业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为挣钱,
10、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老师们反映,留守儿童中后进生较多。可见,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是留守孩子面临的最大潜在危机。监护权的缺失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将带来影响,从父母那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空子。留守孩子的成长之路一旦走偏,纠正起来的代价和精力是难以估算的。3、安全感缺失造成的正常人格发展障碍留守儿童一般都处于弱势的地位,他形成了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当这种意识极端强化时,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进而不愿和人交往,对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和没有公共意识等心理障碍,如果缺乏正当和及时
11、的引导,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4、社会环境复杂造成的心理抵抗能力降低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可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关爱和引导缺位;同时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中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我校非常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了种种努力,给他们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12、三、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1、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社会监护体系 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给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待遇,提高他们的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把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纳入当地公民教育之列;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共享城市文明。其次,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农
13、村“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将这些孩子组织起来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政府还应努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设一些就业岗位;加大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多找出路,让大量的农民父母有机会选择就近就业。这样他们就能在挣钱养家之余回家照看孩子。使孩子深切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2、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 发动教师经常走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心理行为动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除学习之外的生活问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学校应
14、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随时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学校要争取配备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以便及时疏导教育,让他们的心理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中,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同时还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农村“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建立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服务。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议每个家庭都至少应留一个人在家照看孩子,尽量避
15、免隔代教育和委托人教育,同时加强对父母和代养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村、镇的教育资源:组建农村“留守儿童”代养人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教会代养人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提供一些先进的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让他们摆脱落后粗野的管教方式,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儿童出现的种种问题,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一个和谐的家教环境;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思想和行为习惯,关注每一个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4、提高代养人的素质,增强责任感 代养人对孩子不仅仅是一种看护关系,而且更应是一种教育关系,应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明确自己所应履行的生活责任与教育责任。农村地区的基层组织
16、,如:村委会、妇幼保护会等,经常长期的组织代养人进行学习,教会他们一些教育下一代的知识;同时应派遣一些人员下乡多做宣传,让代养人清楚:给别人带孩子不仅仅是管饭,还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代养人应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与父母、学校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并且常常与留守儿童沟通,及时的把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孩子能够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童年。5、创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监督管理取缔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场所;加强对这些相关场所的管理,禁止儿童进入这些地方;肃清校园周边地区的环境,减少儿童接触社会阴暗面的机会。建立一些对儿童身心
17、发展有益的课余娱乐设施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让他们的剩余精力有一个健康的释放空间,同时也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增强对事物的判别力。使他们不至于被周围不良环境所影响,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6、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教会自我教育是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要让农村“留守儿童”明白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让他们懂得良好品德、性格的养成来自于自我控制,来自于生活拼搏,并且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心理调剂方法,以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转移、自我释放、自我鼓励,让每个农村“留守儿童”用自己心灵深处的阳光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近几年来,我校一直把关爱“留守学生”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种责任,将关爱留守学生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以此带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强化,从而使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攀升。当然,留守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的,我们将不断摸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参考文献:1 刘树林:心理保健专业人才培训教程 2 吴 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 3 罗立红:家长素质与家庭教育刍议心理与教育 4 庄 建:父母应先端正教育思想5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