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提纲.doc





《统计学原理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提纲.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计学原理提纲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一统计的含义 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二统计研究的对象及统计的性质1.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2.统计的性质: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列宁)可从 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的基本原理方面. 质和量的辨证统一关系方面.来认识.3统计学及其科学基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客观经济现象数量表现的理论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科学基础 哲学; 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 数学。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四统计的职能,工作任务,管理体制1统计的职能 三大职能: 信息, 咨询,
2、 监督.2统计工作的任务: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3统计的管理体制 统计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第二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分五个方面来理解.1.统计实践已经有几千年历史2.人们对统计的需求3.社会分工的细化4.科学技术的发展5.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二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1统计学产生的标志 十七世纪中(16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的政治算术一书问世作为标志.2统计学发展的主要过程:政治算术学派
3、(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发展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派(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发展为数理统计学.第三节:统计研究的程序和基本方法一统计研究的程序 设计, 调查, 整理, 分析.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4。对比分析法5。统计模型法6。统计推断法.三统计认识的侧重点 突出:1.数量的认识 2.主体的认识 3.规律性的认识.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的定义: 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2.统计总体的特征 相对性,客观性,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
4、物称之.二 标志与变量1.标志的概念: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2.标志的分类: 按总体单位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不变标志;可变标志.3.变量 可变的数量标志三 统计指标1概念 表明总体特征及其数量表现2分类: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作用和形式不同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 时点指标;时期指标.3标志与指标的关系:联系 A.汇总关系; B. 转化关系.区别 A.说明对象不同; B. 表现形式不同.四 统计指标体系1. 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定义: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称之.含义 A.指有联
5、系的一套指标;B.要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两种表现形式: A.数学等式联系; B.框架式2 指标体系的分类 按反映的内容的范围分 宏观,中观,微观.按作用的不同分 基本指标体系, 专题指标体系.3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目的性科学性 A.内容全面系统;B.层次清楚;C.科学的理论指导.可操作性 可比性总之,统计具有重要的作用:1. 宏观上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2. 微观上统计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3. 统计可以宣传和教育群众4. 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5.统计是认识社会的一种有力的武器.第二章 统 计 调 查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一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1. 统计调查的概
6、念: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统计资料的过程.2. 资料的内容 原始(初级)资料 次级资料3. 意义 统计工作的基础, 认识事物的起点,直接影响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4. 对资料的要求 正确, 全面, 及时.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1.正确性 2.及时性 3.完整性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 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3.按调查组织的方式不同分 统计报表制度; 专门调查.四。资料收集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 报告法;3.询问法(采访,问卷,网上调查法)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法一统计调查方
7、法的目标模式 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二 普查1. 普查的含义: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位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2. 特点:一次性 全面调查 工作量大3. 组织原则 统一普查标准时间 统一普查期限统一普查项目 保持一定的普查周期.三 统计报表制度1. 含义: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与文件(表格,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逐级报告统计资料的制度.2. 地位和作用 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是获取资料的有效方法 是重要的,成熟的,制度化的,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3. 具体内容:
8、 报表目录 报表表式(表头,表身和表脚)填写表格说明.4.资料来源 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四 重点调查1. 含义: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2. 优点:投入少 速度快反映情况比较正确 组织方式灵活3. 重点单位及其选择的原则 含义:指一小部分单位,它们的标志总量在总体的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那些单位.选择的原则 A.按调查任务来确定 B.要客观C.按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值的比重,而不是其他的.五 典型调查1.含义: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2.特点:可以掌握具体生动的事例受主观意识影响大 比较灵活 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可以补充
9、其他调查的不足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来估计总体指标的数值3.典型单位的选择方法 划类选典 挑选中等挑选先进,后进或者新生事物.六 抽样调查 : 是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依据的调查方式,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主体方法.(后面专门介绍)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案一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必要性:周密地设计调查方案及实施计划,以保证统计任务的完成.二 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是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调查单位:指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即调查总体中的各个个体报告单位: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项目:指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
10、征,即统计标志.拟定调查项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A. 是否必须? B.是否能够取得资料?C.含义是否明确,具体? D.项目之间是否相互联系和有机衔接,便于核对和分析?调查表 A.形式 单一表;一览表. B.结构 表头;表身;表脚.统计调查问卷A.问卷的基本结构 通常由 题目; 说明;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 调查事项的问题与答案;填写说明与解释等 五个主要部分构成.B. 问题设计的基本形式 : 一般有 自由询问; 二项选择;多项选择; 顺位法; 赋值评价法等形式.C. 问卷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问题是否必要?是否容易回答?回答问题的时间是否不太长?问题是否清楚具体?是否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是否符合逻辑性,
11、便于汇总?填写的空白处是否充分?等.5. 确定: 调查时间:即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对时点现象就是规定的标准时间.调查期限:指进行调查工作所经历 的时间.5.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包括完成的期限;工作的进度;调查的方式;汇总的方法;组织领导的措施;及其他的准备工作(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文件印刷,会议传达,试点工作等).第四节 统计调查误差一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 指调查结果与真实数量之间的离差二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1.登记性误差 :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技术性,登记性,以及责任性误差等. 2.代表性误差:由于用部分单位来推断总体时因为代表性问题(总是没有完全的代表性)而产生的误差.三
12、.产生统计调查误差的原因分析1. 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错2. 调查项目不明确,调查双方态度不端正3. 样本的代表性不足4.在没有其他误差的前提下,也会产生随机性误差.这类误差不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它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进行计算和控制.三 统计调查误差的防止与控制1. 登记性误差的防止措施:从方案方面;调查人员思想,业务素质;工作态度;法制观念;计量工具;调查组织形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2. 代表性误差的控制:A.尽量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B.适当扩大样本容量C.采取适当的抽样组织方式.当然,控制调查误差应该有一个适当的界限,提高调查精度与经济上的合理性必须结合起来处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第一节 统计
13、整理的意义和步骤一 统计整理的意义1. 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把大量的个体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得出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字资料的工作过程.2.统计整理的作用 承前启后 积累资料二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1.设计统计整理的方案2. 对原始资料的加工和审核3. 统计分组和汇总计算 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4. 编制统计表5.系统积累第二节 统计分组一 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1.统计分组的概念的内涵. 同时具备两个方面即分与合本质上是一种定性分类通过揭示各部门的差异性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正确选
14、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分组的结果形成分布数列2.统计分组的作用 发现特点和规律 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二 统计分组的方法1.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 依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选取主要的,重要的,本质的标志 要考虑具体的历史和经济条件2.分组方法 按品质标志分组:如按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等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如按人数,产值,百分比,资金利税率等.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三 统计分组的种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 简单分组, 平行分组, 和 复合分组.四 统计分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正确科学地划分各类组别2.科学划分各组界限:保持组
15、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正确显示总体的分布特征.3.严格遵守分组原则:保持组间的互斥性和总体的完备性第三节: 分布数列(分配数列)一 分布数列的概念1. 两个要素: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2. 种类 品质数列变量数列 A.连续情况:一般编制为组距式;B.不连续情况:若变量少可编制为单项式(即一个变量一个组);若变量多可编制为组距式.编制分布数列是统计整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描述统计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二 分布数列的编制1. 品质数列的编制:按品质标志分组2. 变量数列的编制: 按数量编制分组可编制为单项式(即一个变量一个组)与组距式组距式的几个要素: A.组距与组数 B.等距与异距C.组限与组
16、中值 D.频数与频率 E.全距三 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 1.排序2.求全距3. 确定组距与组数4. 确定组限5. 计算各组出现的次数6.编制次数分布表.第四节: 统计汇总一 统计汇总的概念:它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汇总各个指标的分组数值和总计数值,使原始资料转化为综合统计资料.二 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1. 逐级汇总2. 集中汇总3. 逐级汇总与集中汇总结合三 统计汇总的技术方法 1.手工 2.计算机第五节:统计数据的显示一 统计表1. 什么是统计表2. 作用: 清晰 简明反映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易于检查3. 统计表的结构 总标题 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数字资料4. 统计表的种类.按用途分:调查表,整理
17、表(汇总表),分析表.按主词的分组不同: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5.统计表的设计: 合理,科学,简明,实用,美观.二 统计图: 条形图,圆形图,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关于条形图,圆形图,折线图,见书本上图3-1;3-2;3-3.例根据下面表中的资料,绘制直方图.工人按完成生产定额百分比分组(%)工人数(人)比率(%)809033.75901001518.751001103645.001101202025.0012013067.50合计80100.00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一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1. 总量指标的概念: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或者
18、总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2. 总量指标的特点 限用于有限总体 总量指标的数值随着总体的大小而增加,减少 也可以增加量形式出现是计算其他指标的基础.3. 总量指标的作用 认识经济现象的起点 计算其他指标的基础.编制计划及管理的主要依据.二 总量指标的种类1. 按反映的内容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2. 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时期指标时点指标1具有累加性不具有累加性2与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与时间点的间隔长短无关3连续登记累计得到的间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3. 按表现形态和计量单位不同: 实物指标:以实物单位计量(自然单位,度量衡单
19、位,标准实物单位) 价值指标:以货币为单位计量劳动量指标: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三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1. 加总法 2. 推算法 因素关系推算法 比例关系推算法 平衡关系推算法 3.估算方法(将在第八章介绍)第二节:相对指标一 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1. 相对指标的概念: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指标,以相对数形式表示.2. 相对指标的作用 反映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对水平和联系程度 相对指标提供了对比的基础是宏观管理与评价的重要依旧.3.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无名数(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有名数(主要用于表现强度,密度等)二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1. 结构相对指标 注意
20、:A.分子与分母是从属关系B.各个部分所占的比重之和等于1.作用:A. 反映总体的结构B.说明现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C.说明各组在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恩格尔系数60 % 以上为绝对贫困;50 %60 %为勉强度日;40 %50 %为小康水平;20%40%为生活富裕;20%以下为很富裕.1991年(%)2000年(%)2002年(%)城镇居民53.839.437.7农村居民57.649.146.2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也体现了: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的规律性.2.比例相对指标: .注意:这里的分子与分母是并列关系.3.比较相对指标: 注意:这里的分子与分母来自不同的总体 往往采用相对指标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原理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