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教案2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册教案2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册教案2集.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究专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学习新课标: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思想,把儿童美术教育看作是针对全体儿童的基础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员,而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美术课程新标准教学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这一宗旨。其原则是借助客观形象,强调主观感受。美术课程新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实性的写生教学,它在教学中提倡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在写生作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的其它事物及自己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它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的表
2、现,学生在创作式的写生作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了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素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 从传统教法到素质教育,从传统教材到新的课程标准,我觉得,贯彻实践好课程新标准,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上,让学生逐 渐尝试学习作品的创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全册备课内容:1欣赏封面和会画中的日常生活2物体的立体表现3绘画构图和对称的美4吹素纸版画5构成知识6手工工艺制作教学重点:1物体的立体表现2吹素纸版画3构成知识教学难点:1静物的透视规律、及其应用2人物动态描写的比例关系3国画中的物体表现方法4板报、墙报
3、的设计方法教学目标:五年级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
4、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十册美术教学进度周次内容周课时课类型一周布置工具发材料 提要求欣赏寒假生活2课时1、欣赏课2、绘画基础课二周1、 绘画的构图2、绘画的构图2课时绘画基础课三周1、绘画中的立体表现2、绘画中的立体表现2课时绘画基础课四周1、 铅笔淡彩风景2、 铅笔淡彩风景2课时绘画练习课五周1、 吹塑纸版画静物2、 吹塑纸版画静物2课时绘画练习课六周1、 吹塑纸版画人物2、 吹塑纸版画人物2课时工艺制作课七周机动八周1、 对称的美2、对称的美2课时绘画练习课九周机动十周1、 形的变化重复2、形的变化重复2课时绘画练习课十一周1、 形的变化渐变2、形的变化渐变2课时绘画练习课十二周1、学画中国画
5、猴子2、学画中国画猴子2课时绘画练习课十三周1、 会动地机器人2、会动地机器人2课时工艺设计制作课十四周1、 绘画中的静物2、绘画中的静物2课时欣赏 十五周机动十六周机动课题:寒假生活教学分析:本课画大多数表现的是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场面,生动有趣。可启发学生表现周围的事物。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在画面上表现大场面的空间意识。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朋友的画,展现中外儿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从表现形式上,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课业类别:欣赏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学难点: 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6、。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三、 新授1、欣赏:天天向上一幅用中国画技法表现的画。竹子拔地而起,细细的竹枝上生有疏密的叶,透过这些竹叶,我们看到背着书包上学的小朋友,他们身穿五颜六色的衣服,高高兴兴地互相说笑着走在路上。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讨论:画的画题是天天向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答:背着书包上学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画上题字“祖国向上我向上,小画家希望祖国繁荣昌盛,画的下部分画有竹笋,表现我们的祖国和我国的小朋友充满了活力。小结: 中国画有一个特点是字与画相结合,这题字和新笋是象征一种含义,这与那墨色浓重的竹叶一样。尤其是五颜六色的花衣服,大地上的花朵,使画面更
7、增加情趣和天天向上的寓意。2、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欣赏热闹的菜市场冬天的街道等等。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 3、提出作业要求4、启发谈话你在寒假生活中有哪些有意义的事?你能给同学们讲讲吗?小结:刚才同学们讲的事情真不少,你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吗?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6小结:选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作业 课题:绘画的构图 课时2教学分析:本课时是为美术基础知识而设制的,重点是写生构图的基本规律。绘画首先要注意物体之间的主次关系,也就是宾主关系。在考虑主体物与陪衬物的关系时,应同时考虑它们的配置关系。使得画面有聚散,有主次,并且使人感到均衡,教学目标:1 学会绘画构图基础知识,了解形式美法则在构图中的运
8、用,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2初步掌握写生画构图的基本规律,提高组织画的能力。作业要求:铅笔或着色完成一组有主次,疏密、远近变化,并有稳定感的静物写生构图,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教学重点:学习绘画的构图知识,并感受形式美感。教学难点:运用绘画构图知识。学生用具准备:可以自备一组静物,瓶水碗、面包、小刀瓜,玩具与水果等。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重点:学习绘画构图的画面构图安排。教学难点:画面构图安排。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纪律常规及用具情况。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 分析什么是构图意图:使学生明确构图,观察4页剪影设问(1):这三副作品描述了什么形象?小结: 表现侧面胸像的剪影。设问(2)
9、:对三幅画面的感受。小结:看过三幅画面后第一幅画面的人像位置,虽然置于正中,给人感觉不平衡、不舒服。第二幅压缩了人面前的空间,给人以堵塞不畅、窒息的感觉。第三幅向后移,使人面前空间加大,使人感觉很舒服。设问(3):什么是构图?小结:(学生读14页)2小组分析构图方法。意图:使学生了解构图a左右关系 。(人和有方向的景物,有放置的空间和方向的问题)b上下关系。(学生与教师静物演示)4分析作业步骤: (意图:使学生了解作业程序。)(1)选静物:景物之间应有联系,要选高大些的物体做主体,小些的为陪衬。注意高矮、大小、方圆等有变化。(2)摆静物,按照已讲过主体设置方法的三点要求进行。(3)构图:先将主
10、体位置、高、宽比例及水果位置安排好。四课堂练习:选静物:摆静物:构图:五、课堂小结:选静物搭配好、有聚散的、构图有主次的好作业讲评。六、布置下次准备用具:一至二组静物。第二节教学重点:学习绘画的构图知识。教学难点:运用绘画的构图知识表现一组景物。一、组织教学: (1分钟)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情二、复习旧知识:没问(1):什么是构图?没问(2):主体的放置应注意哪些?三、导入新课。四、讲授新课1向学生讲清本课教学任务。 (2分钟j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本课时将在上课时学习绘画的构图基础的前提下,完成写生作业。2讲上次作业中的问题(主要是构图问题)3分析作业步骤:(6分钟)意图
11、:使学生明确作业程序。选静物: 摆静物; 构图;描绘主体:将主体形象表现完整。画其它物象、着色五、课堂练习摆静物:修改稿:六、课堂小结:选择写生物搭配适合、主体放置的三种方法,给人讲评。七、布置下次课准备的用具。课题:绘画中的立体表现分析: 此课是作为学习绘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 在绘画中借助光照射物象产生色调变化体现立体感、空间感,是绘画的种表现 1物体受光后,产生受光与背光两大区域的明暗基本对比关系,称为亮面和暗面两大色调,亮面和暗面以明暗交界线划分。 2物体受光后,由于本身各个面的朝向差别,在受光与背光两大区域中,又形成不同的明暗层次, 即明暗“五调子”。小学阶段只讲明暗两大调子就
12、可以了。3物体距离光源近的部位,由于明暗对比强烈,形象清晰而显得“实”;距光源远的 部位,由于明暗对比缓和而显得“虚”。在受光部分里,靠近高光的地带,体面虽清晰但明度差别相当接近,对比较弱;暗部里靠近反光地带的变化则柔和含蓄。因此,要很好地表现物体体积感必须仔细观察物蒙色调变化,处理好色调的虚实,强弱关系。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对绘画中的明暗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 感受能力。 2使学生学习用明暗调子表现物象的绘画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作业要求: 用铅笔表现有明暗变化的作业。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教学重点: 学习用明暗调子表现物象的绘画基础知识,通过
13、观察范画,并进行分析解次c教学堆点: 用明暗色调子表现物象。通过观察实物,并分析、示范解决。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普通铅笔,硬度为HB或B。教师教具准备:图片、范画及步骤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教学重点: 学习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 用明暗色调进行表现。、组织教学: (1分) 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学习用具的情况。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 1分析明暗调子绘画的特点。(5分)(意图:使学生了解明暗调子绘画特点。) 设问(1):看到表现明暗调子作品的感受。(出示范画或看书第6页作品) 小结:右上图的铜版肖像画,表现逆光下的人物、面部的明暗变化,给人真实、生动细腻。右下图高尔基,作品
14、:是用颜色表现人物面部的明暗变化绐人很强的真实感,作品中对明暗变化表现得也很细腻。 设问(2):什么是绘画中的明暗I小结:绘画中借助光照射物象产生变化来表现体积感空间感,这种色调就是绘画中的明暗 如第6页左上图组石膏几何形体就是表现球体、圆柱体立方体接受光线后产生的明暗变化立体感、真实感很强。2怎样表现明暗变化? 意图:使学生明确立体感与明暗变化设问(1):不同形状的物体明暗变化是否一样?小结:同形状的物体,光线照射后产生明暗变化不样。分析第6页左上图物体受光后产生的明暗变化:设问(2): 怎样用黑白灰的深浅层次表现明暗?小结:物体受光后,分为受光面和背光两大部分,明暗交界线是背光面最暗的部,
15、两大部分都呈现不同的明暗层次变化;何以用铅笔线的黑、白分别表现暗、亮的光线变化。3向学生讲清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本课将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明暗知识画一幅作业。本课时只完成定位、比例。4分析作业步骤: (5分钟) (意图;使学生明确作业步骤;) (一)构图 (1)定位:定出总长及总高:(定位时,注意画面要饱满些。) (2)找比例:在总长上找出工体物水罐比例,并找出胡萝L所占的比例。还要在高上找出水罐所占的高度和胡萝与水罐比例。 (3)定中位线:因水罐是对称形物,所以在水罐的宽度上找出中线。 (二)画结构: (1)将水罐整体基本形定出,要对称,把每个部分的基本形也
16、画出来,还要把胡萝的基本形也同时发现出来; (2)表现透视关系: 画出水罐自口到底几个平置圆的透视变化,再将胡萝的透视表现出来四、课堂练习: 定位: (2分钟) 找比例定中线: (3钟) 定基本形: (5分钟) 画透视: (10分钟) 五、课堂小结: (2分钟) 选定位比例、透视都较正确的作业讲评。 六、布置下次课需准备的学习用具:HB或B的普通铅笔(不要自动笔)。 第二节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的明暗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表现明暗。 、组织教学: (1分钟) 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举习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知识: (2分钟) 设问:明暗变化在绘画中的作用。 小结:明暗变化在绘画中是用来表现体积
17、和空间感的。 三、导入新课 四、讲授新课; 1向学生讲清本课时教学任务。(2分钟) (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课时任务。) 本课时学习明暗表现方法,并运用表现一组静物。 2分析作业步骤并示范: (8分钟) (意图:使学生明确画明暗的步骤及方法。) (1)构图:上课时已完成。 (2)画结构:上课时已完成。 (3)画明暗:表现明暗时用的铅笔,最好用普通铅笔,并用线条排列。注意笔法,不要乱涂,或一味地加深。 定明暗交界线及投影位置:(见第7页中图)先用斜线排列出明暗交界的地带(明暗文界线),同时找出水罐、胡萝的阴影部分和水罐内口的暗处。注意表现投影要近实远虚: 表现暗面色调:用倾斜交叉的线层表现暗面的层次
18、, 注意暗面也有很细层次变化,要力争表现出来。(见7页下) 五,课堂练习 画明暗交界线及投影: (7分忡) 画暗面: (10分钟) 调整: (5分钟) 六课堂小结: (2分p) 选构图较饱满、结构较准确,并体现出了明暗变化的作业讲评。 七、布置下次课准备的用具。 课题:铅笔淡彩风景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铅笔淡彩画法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铅笔淡彩画明快、清新的美感。 2复习铅笔淡彩画知识,学习表现风景的方法。 3提高学生明暗及色彩的表现能力。 作业要求: 用铅笔淡彩方法写生一幅风景。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重点: 学习、复习铅笔淡彩画知识及技法,并感受铅笔淡彩画明快、清新的美
19、感。通过观察、分析范画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用铅笔淡彩方法表现风景。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B或2B铅笔和水彩教学过程:教学重点:学习铅笔淡彩知识教学难点:学习用铅笔淡彩画方法表现风景一、组织教学: (1分G) 检查学生纪律常规及学习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 1分析教材的表现方法及内容。(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 设问(1):本课作业的表现内容是? 小结:风景。 设问(2):这些风景的表现方法? 小结:是用铅笔淡彩表现的。 2分析铅笔淡彩表现风景的特点:(意图:使学生明确铅笔淡彩风景画) 没问:用铅笔淡彩方法怎样表现风景? 小结:如14页上面作品,:画家基奉用
20、铅笔画轮廓、细部及暗部的刻画,在各部位以很淡的颜色上色。尤其对建筑的描绘,有地方描绘很细致,如殿脊瓦栏杆、门,檐下等。暗部又使用了大面积的黑色线条,如殿檐下面暗面的处理。再加上殿旁的几笔勾勒的柏树及远处的山,更衬托了庄严、雄伟。淡淡的蓝屋顶、淡淡的蓝褐色的地面、树干又给画面增加了古老的气氛,其它作品也用铅笔线表现轮廓、表现暗部或表现有规律的顶瓦,看得见墙缝的墙壁,淡淡的颜色,画面明快、清新淡雅,使人赏心悦目。 3向学生讲清本课及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本课将学习铅笔淡彩风景的知识及技法,本课时学习用铅笔表现轮廓。 4,分析作业步骤并示范。 (7分钟) (意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