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品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doc
《论思品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思品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思品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点击数:598 次录入时间:2010/9/13 15:58:00编辑:walter-75 宣传赚点 “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提到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不少例子。逆反心理,又称对抗心理和逆向心理,是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较稳定的具有逆向反应性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往往对思想品德课教学采取冷漠、怀疑、抵制、排斥态度。这样,不仅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障碍意念,而且对知识的输入引起负迁移,对知
2、识信息的反馈造成负效应,既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法带来困难,又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找出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消除和防止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逆反心理,形成健康的人格,是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及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1、逆反心理的本质:究竟逆反心理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争议很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种关于逆反心理的说法中,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基本上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是比较规范的:“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而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
3、绪的社会态度。进一步分析,它具有以下特点: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关系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逆反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与其它社会心理一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
4、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映。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态度,在导致逆反对象的条件根本变化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2、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中学生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
5、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中学生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中学生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6、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纪校规的中学生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品德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首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中学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中学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
7、,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中学生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中学时期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
8、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中学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中学生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其次,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因素还有:家
9、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中学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改革开放在给我国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人变得崇洋媚外、腐化变质,造成社会风气不正。这些都在学生思想中造成严重混乱。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不信任感和排拆感,当老师讲到某一个正面观点时,学生不仅不信,还会以个别事件、个别现象来质问和反驳教师。进而形成逆反心理。教学本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思品课 教学 中学生 逆反心理 成因 及其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