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优秀版.doc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优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优秀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及大部分答案汇集一、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博比特 B.麦克尼尔 C.查特斯 D.波特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 )A.相关化B.专门化C.融合化D.广域化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建构兴趣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
2、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A.明了阶段B.联合阶段C.系统阶段D.方法阶段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瓦根舍因D.布鲁纳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D.基本性
3、、专门性、范例性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行为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 )A.主动适应论B.被动适应论C.相互作用论D.超越论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探究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社会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 )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接受
4、学习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呈示B示范C展示D口述1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1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B.儿童、学科知
5、识、社会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19.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A.微型课程B.STS课程C.轮形课程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20.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21.“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这一观点属于( )A.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D.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22.隐性课程的首倡者是( )A.杜威B.克伯屈C.鲍尔斯和金蒂斯D.杰克
6、逊23.在课程创生取向看来,课程知识是( )A.由课程专家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B.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C.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一种人格的建构D.课程变革计划的内容24.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过程的是( )A.总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效果评价D.内在评价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A.描述B.心理建构C.测验或测量D.判断26.“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是( )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27.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视为(
7、 )A.学校材料B.学校文化C.师生的经验D.符号表征28.在教育公平的问题上,当前我们应该秉持的理念是( )A.以提高质量为主,以平等为辅B.以平等为主,以提高质量为辅C.平等与高质量兼得D.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9.“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课程变革中的( )A.利益关系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文化关系问题D.法律关系问题30.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A.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 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
8、会和文化的过程。D.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二、简答题(每题6分) 31简述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32简述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其本质。33简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34简述班级授课组织存在的缺陷。35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三、论述题(每题12分) 37论述我国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方向。36请分别谈谈对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理解,并分析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在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结构部分表述了分科课
9、程与综合课程的设置方案,内容如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
10、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从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设置方案的理由。二、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
11、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的教育家是()A.博比特B.泰勒C.查特斯D.哈普罗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着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麦克尼尔C.施瓦布D.派纳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着作是()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A.福禄
12、贝尔B.奥苏贝尔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A.辨别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C.学术性、普遍
13、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A.提示型B.复合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A.复习B.训练C.探究D.方法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14、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A.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A.顺序性B.整合性C.连续性D.逻辑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A.实用主义
15、B.自然主义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A.杜威B.克伯屈C.杰克逊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这一观点属于()A.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D.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22.人们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组织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对班级授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补充措施。其中,比较有效的是()A.留级制度B.降低学力水准C.能力分组D.“班级授课组织内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23.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有一个过渡环节,这
16、个环节通常称为()A.课程评价B.课程标准C.教学活动D.课程采用24.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结果的是()A.形成性评价B.质的评价C.效果评价D.内在评价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A.测验或测量B.判断C.心理建构D.描述26.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指()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27.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 )A.师生经验B.符号表征C.学校材料D.学校文化28.中国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之争、择校问题、民办教育与私立学校问题等
17、)大都反映了()A.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B.人们对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C.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渴望D.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29.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是()A.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合作、意义B.文本材料、情境、交往、意义C.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D.教学主体、情境、合作、意义建构30.建构主义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A.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 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D.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
18、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二、简答题(每题6分) 31.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32简述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其基本取向。33.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课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为什么? 34.简述课程与教学过程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35.“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12分)36“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谈谈你的看法。37.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然而,在实
19、践过程中却存在误区。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14节课,其中有11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三、全国2010年
20、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 )A.怎样编制课程B.课程C.课程编制D.理解课程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著作( )A.潜在课程论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现代课程论D.实践:课程的语言3.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其中“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 )A.教师B.学生C.教材D.环境4.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论D.
21、教育漫话5.“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的教育性B.教学的直观性C.教学的循序渐进D.教学的因材施教6.那些在课程变革过程中被学校和社会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称为“虚无课程”。这是思考课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他是( )A.古德莱德B.艾斯纳C.斯腾豪斯D.奥利瓦7.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8.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
22、问题学习9.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0.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讲解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展开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一般的看法是,课堂教学应以( )A.发现式学习B.讲解式教学C.合作学习D.自主式学习11.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 )A.一般发展B.特殊发展C.全面发展D.个性发展12.人本主义教育家在教育目标上为之心仪的目标是( )A.创造性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教学 论真题 部分 答案 汇集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