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空明”为审美基点,探究文本中月、人以及心境的特点。(教学重点)2.抓住“欣然陶然黯然”这条情脉,借助联想和想象,补白本文所隐含的信息,把握小品文文浅而意丰的抒情艺术。(教学难点)3.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仕途失意却所持的豁达人生态度。【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整体把握文本内容1.揭题:根据预习,同学们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1)文体:形式上是日记,本质上是一篇小品文;(2)地点:承天寺;(3)时间:夜;(4)事件:夜游承天寺。2.思考:
2、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问题?预设:通过感知题目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苏轼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和谁去夜游承天寺?(3)夜游承天寺有何感悟?明确:(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审美交流,深入揭示文本篇性1.启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对承天寺夜游的描写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新奇、感兴趣?这些地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独特言语表现个性和智慧?2.交流:(1)叙事的逻辑性:表面上是按照“解衣欲睡欣然起行寻张怀民步于中庭”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无倒插,无移步换景,却似蒙太奇手法使得画面清晰,先后分明。也可以说是以
3、“夜游”为切入点,按“为何夜游如何夜游夜游感想”的内在逻辑叙事的。(2)描写的复合性:明写月色,暗写内心比如,写“月色入户”而非用“月色映户”“月色进户”“月色照户”,与“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拟人写法异曲同工。(3)写景的独特性:“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庭下月光如水,竹柏影子如水中藻、荇交横”?因为一旦这样写,作者与月色陶然一体的沉醉感,就彻底丧失了。(4)情感的复杂性:文章最后的抒情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间的“闲”,可以理解为“悠闲”“闲适”“达观”,也可以理解为“闲愁”“无奈”和自嘲。被贬黄州,空有闲职,却无实权,生存都存在问题
4、,怎能没有闲愁?但是,苏轼又是一位很会从山水自然中汲取智慧和能量的。他享受这样的“闲”,暂时的“闲”是韬光养晦,为下一次爆发积蓄能量。(5)友谊的深厚性:夜深人静,欣赏美丽的月色,苏轼第一个想到的是张怀民,可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字,更见两人的心有灵犀,志趣相投,还有苏轼内心的惊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其实也暗含了两人情谊的深笃。农历十月中旬的黄州,也就是在今天湖北黄冈,天气应该是比较清冷的。一个夜字,冷气尤重,但字里行间这些冷气全然消逝,有的只是两人与月色的融为一体。(6)虚实的互补性。前面的叙事、写景是“实”,最后的抒情是“虚”,虚实相生,情感的意蕴便丰厚起来。“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实境与幻境交融,更见作者人月合一的沉醉,使文章自有情趣,自有境界。月下之景很多,苏轼为何独独选择了竹柏呢?竹柏经冬不凋,因而以喻坚贞。这是否意味着苏轼别样的寓情,自励呢?一边是现实的竹柏,一边又是刚直不阿的品格,这不也是虚实相生的妙用吗?庭院之景是写实,可庭院之景构成的澄澈超然意境,何嘗不是苏轼精神的桃园?如是,整体的意境中,也有虚实相生的特点。3.诵读:读出作者的惊喜、沉醉、感叹。三、梳理思路,补白文本信息情感1.激疑: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文本的篇性。现在,根据文章大意划分层次,你会划成几层呢?并且给划分的层次加上小标题。明确:五层。情节线:解
6、衣欲睡月亮邀赏欣然起行寻张怀民步于中庭根据以上的行文线索,可以看出苏轼的心情起伏是怎么样的呢?明确:情感线:欣然(欣然起行)陶然(盖竹柏影也)黯然(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朗读: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把课文朗读一遍,把情脉变化读出来。2.延伸:我们在学习中还遇到过以叙事为主线,暗含一条情感主线的文章,大家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明确:如:秋天的怀念叙事主线:三次看花。情感主线:暴躁易怒豁达宁静紫藤萝瀑布叙事主线:紫藤萝瀑布盛衰盛。情感暗线:欣喜沉静释然3.点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赏析一篇课文可以试着从划分文章层次、添加小标题等方法,通过理清文章叙事主线把握情感线。这是抓住文章线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