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膜材料 (2)精选文档.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金属薄膜材料 (2)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薄膜材料 (2)精选文档.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属薄膜材料本讲稿第一页,共三十六页新型金属材料第6章 金属薄膜材料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本讲稿第二页,共三十六页本章主要内容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2金属薄膜的结构缺陷金属薄膜的结构缺陷3金属薄膜的制备方法金属薄膜的制备方法4金属薄膜材料的应用金属薄膜材料的应用5金属薄膜材料概述金属薄膜材料概述1本讲稿第三页,共三十六页1.金属薄膜概述糖果包装;药品胶囊封装;佛像贴金、宫殿装饰;更多的:计算机、家用电器、通讯产品等广泛应用。本讲稿第四页,共三十六页薄膜材料是什么?薄膜材料是什么?是人们采用特殊的方法,在体材料的表面沉积或制备的一层性质是人们采用特
2、殊的方法,在体材料的表面沉积或制备的一层性质与体材料性质完全不同的物质层。它是一种二维的物质形态。与体材料性质完全不同的物质层。它是一种二维的物质形态。薄膜材料有哪些优点?薄膜材料有哪些优点?(1)实现微电子器件和系统微型化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微电子器件和系统微型化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2)薄膜材料尺寸减小到接近量子化运动的微观尺度,显示薄膜材料尺寸减小到接近量子化运动的微观尺度,显示 出出许多全新的物理现象;许多全新的物理现象;(3)薄膜材料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材料复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优异薄膜材料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材料复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优异特性的复杂材料体系。特性的复杂材料体系。1.金属薄膜
3、概述本讲稿第五页,共三十六页薄膜材料的形核方式有哪些?三种方式 (1)生成三维的核型(生成三维的核型(Volmer-Weber型)型)原子在基片上先凝聚,然后生成核,进一步再将蒸发原子凝原子在基片上先凝聚,然后生成核,进一步再将蒸发原子凝聚起来生成三维的核。大部分金属薄膜都以这种方式形成。聚起来生成三维的核。大部分金属薄膜都以这种方式形成。2.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生成三维的核型生成三维的核型本讲稿第六页,共三十六页薄膜材料的形成方式有哪些?三种方式 (2)单层生长型(单层生长型(Frank-van der Merwe型)型)先形成一个二维的层,然后一层一层地逐渐形成金属薄膜。当基片先形成一个二维
4、的层,然后一层一层地逐渐形成金属薄膜。当基片和薄膜原子之间,以及薄膜原子之间相互作用都很强时才容易形成)和薄膜原子之间,以及薄膜原子之间相互作用都很强时才容易形成)。2.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单层生长型单层生长型本讲稿第七页,共三十六页薄膜材料的形成方式有哪些?三种方式 (3)单层上再生长核型()单层上再生长核型(Stranski-Krastanov型)型)首先形成单层膜,然后再在单层上形成三维的核。只有在首先形成单层膜,然后再在单层上形成三维的核。只有在基片和薄膜原子相互作用非常强时会形成。这种形式实际基片和薄膜原子相互作用非常强时会形成。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介于前两种形式之中的一种,只有极其有限的
5、基片和上是介于前两种形式之中的一种,只有极其有限的基片和薄膜之间才能形成。薄膜之间才能形成。2.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单层上在生长核型单层上在生长核型本讲稿第八页,共三十六页连续薄膜的形成中的核心吞并现象 形核初期形成的孤立核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这一过程除形核初期形成的孤立核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这一过程除了吸收单个的气相原子之外,还包括核心之间的相互吞并联合的过了吸收单个的气相原子之外,还包括核心之间的相互吞并联合的过程。程。2.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三种核心相互吞并机制 (1)奥斯瓦尔多(Ostwald)机制;(2)熔结;(3)岛的迁移。本讲稿第九页,共三十六页2.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
6、a.奥斯瓦尔多吞并奥斯瓦尔多吞并 b.熔结熔结 c.岛的迁移岛的迁移奥斯瓦尔多吞奥斯瓦尔多吞并和熔结方式的驱动力为表面自由能降低;奥斯瓦尔多吞并为气相扩并和熔结方式的驱动力为表面自由能降低;奥斯瓦尔多吞并为气相扩散,吞并的是气相原子;散,吞并的是气相原子;熔结方式熔结方式主要是表面扩散。主要是表面扩散。岛的迁移岛的迁移的驱动力来自于热激活过程。原子团越小,激活能越低,原子团的迁移越的驱动力来自于热激活过程。原子团越小,激活能越低,原子团的迁移越容易。原子团的运动导致原子团的相互碰撞与合并。容易。原子团的运动导致原子团的相互碰撞与合并。本讲稿第十页,共三十六页决定金属薄膜结构的条件?(1)薄膜原
7、子与基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薄膜原子与基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薄膜原子与薄膜原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薄膜原子与薄膜原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3)蒸发时基片的温度:对蒸发原子在基片上附着和移动有显著)蒸发时基片的温度:对蒸发原子在基片上附着和移动有显著影响。基片温度越高,金属薄膜易内部凝聚,每个小岛的开头影响。基片温度越高,金属薄膜易内部凝聚,每个小岛的开头就越接近于球形,不易形成连续结构。就越接近于球形,不易形成连续结构。(4)蒸发速率:蒸发速率越快,岛的密度越大(致密度),)蒸发速率:蒸发速率越快,岛的密度越大(致密度),越早出现有边疆的金属薄膜。越早出现有边疆的金属薄膜。2.金属薄膜的形
8、成机理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金属薄膜的内部结构有哪些特点?(1)金属薄膜内部多数小岛或者集合体都具有和原蒸发物质)金属薄膜内部多数小岛或者集合体都具有和原蒸发物质大致相同的晶体结构,一般不形成非晶态。大致相同的晶体结构,一般不形成非晶态。(2)金属薄膜结构是多晶的,且晶粒取向是任意的。)金属薄膜结构是多晶的,且晶粒取向是任意的。2.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如何观察金属薄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1)静止观察法静止观察法:先在真空蒸发装置中分段制成不同厚度样品,:先在真空蒸发装置中分段制成不同厚度样品,然后将不同样品移到电镜中观察(非原位);然后将不同样品移到电镜中观察(非原
9、位);优点优点:条件简单,只要有电镜和真空蒸发装置就可以观:条件简单,只要有电镜和真空蒸发装置就可以观察。金属薄膜制作容易控制,操作方便;察。金属薄膜制作容易控制,操作方便;缺点缺点:不能实时地原位观察基片上同一点薄膜形成过程,:不能实时地原位观察基片上同一点薄膜形成过程,容易受到空气的污染。容易受到空气的污染。2.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如何观察金属薄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2)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把蒸发源放在电镜内蒸发制作薄膜样品,:把蒸发源放在电镜内蒸发制作薄膜样品,一面观察薄膜的形成过程。一面观察薄膜的形成过程。优点优点:能够实时动态观察薄膜形成的过程,确定薄膜的成
10、:能够实时动态观察薄膜形成的过程,确定薄膜的成膜方式和成膜机理;膜方式和成膜机理;缺点缺点:薄膜形成过程容易受到电子束的干扰,设备要求高:薄膜形成过程容易受到电子束的干扰,设备要求高(需要设计并安装特殊附件),膜厚难以测量和蒸发物质受限(需要设计并安装特殊附件),膜厚难以测量和蒸发物质受限等。等。2.金属薄膜的形成机理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3.1 点缺陷 类型类型:间隙原子和空穴。但:间隙原子和空穴。但空穴空穴是薄膜材料中点缺陷的主体。是薄膜材料中点缺陷的主体。空穴成为金属薄膜点缺陷主体的原因:空穴成为金属薄膜点缺陷主体的原因:在金属薄膜中,形成空穴需要的能量为在金属薄膜中,形成空穴需要的
11、能量为1.0eV左右,比其它点缺陷左右,比其它点缺陷(如间隙原子)所需的能量小的多。例如,(如间隙原子)所需的能量小的多。例如,Cu中形成一个间隙原中形成一个间隙原子所需的能量为子所需的能量为2.5-3.3eV。3.金属薄膜的结构 结构缺陷的影响金属薄膜性能的重要因素,对金属薄膜的结结构缺陷的影响金属薄膜性能的重要因素,对金属薄膜的结构缺陷进行观察表征,研究结构缺陷对性能的影响是金属薄膜构缺陷进行观察表征,研究结构缺陷对性能的影响是金属薄膜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3.金属薄膜的结构3.2 线缺陷(位错)位错密度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单位体
12、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金属薄膜中的位错密度:金属薄膜中的位错密度:在在FCC金属单晶薄膜中位错的密度为金属单晶薄膜中位错的密度为1010-1011cm-2。良好的块状金。良好的块状金属的位错密度为属的位错密度为104-106cm-2。发生大量塑性变形的晶体中,位错密。发生大量塑性变形的晶体中,位错密度为度为1010-1012cm-2.薄膜中位错密度与强烈塑性变形后的相当,其内部的畸变是相当严薄膜中位错密度与强烈塑性变形后的相当,其内部的畸变是相当严重的。重的。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3.金属薄膜的结构3.3 薄膜的热应力和生长应力 热应力热应力:由于衬底:由于衬底(substrate)与薄膜材
13、料之间线膨胀系数的差别,在与薄膜材料之间线膨胀系数的差别,在薄膜制备以后温度变化时在薄膜与衬底中产生的应力薄膜制备以后温度变化时在薄膜与衬底中产生的应力。温度变化引起的薄膜应变温度变化引起的薄膜应变:温度变化引起的薄膜应力温度变化引起的薄膜应力: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3.金属薄膜的结构生长应力生长应力:由于薄膜沉积过程特点所造成的应力。是从薄膜总应力中去除热应由于薄膜沉积过程特点所造成的应力。是从薄膜总应力中去除热应力部分后剩余的应力总和。力部分后剩余的应力总和。生长应力的影响因素生长应力的影响因素:沉积后薄膜中的化学反应(原子进入和离开薄膜产生应力)沉积后薄膜中的化学反应(原子进入和离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薄膜材料 2精选文档 金属 薄膜 材料 精选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