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7课内古诗文阅读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7课内古诗文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7课内古诗文阅读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七课内古诗文阅读中考考情速递【古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2017年吉林卷考查注:其他课标古诗词篇目均未考查【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近六年未考查2.陋室铭2014年吉林卷考查3.爱莲说2014年吉林卷考查4.河中石兽近六年未考查5.三峡2015年吉林卷考查6.答谢中书书近六年未考查7.记承天寺夜游2017年吉林卷考查8.富贵不能淫近六年未考查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近六年未考查10.桃花源记2016年吉林卷考查11.小石潭记2017年长春卷考查12.北冥有鱼近六年未考查13.虽有嘉肴近六年未考查14.马说2015年长春卷考查15.岳阳楼记2018年吉林卷、2016年长春卷考查中考考情速递16.醉
2、翁亭记2013年吉林卷考查17.湖心亭看雪2014年长春卷考查18.鱼我所欲也近六年未考查19.送东阳马生序 近六年未考查20.曹刿论战近六年未考查21.邹忌讽齐王纳谏2013年长春卷考查22.出师表2018年长春卷考查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续表)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考情总结】(1)考查范围:课内古诗文的考查范围以新课标规定的61首篇目为主,侧重考查游记、写景类文章,要求考生透过游踪记叙或景物描写,把握作者的精神与思想,从中汲取古代优秀精神文化的滋养。朝代选择上侧重唐宋,兼顾东晋、北魏、三国、明末清初。(2)题量分值:题量一般为5道,分值一般为10分,题量与分值近五年来较
3、为稳定。(3)考点分布:文学常识、实词解释或一词多义为必考考点;语言品析或炼字、内容理解与分析、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主旨把握与感悟、翻译句子为高频考点。在对比考点中,有课内文言文的对比,有课内古诗文的对比,对比项曾出现过综合把握人物形象、对比写作手法与人生志趣等。在课内古诗文阅读部分,既考查考生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又注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检验考生对学过的古诗文的主旨和作者情怀有没有真正理解与把握,对其中的写法、妙处是否都已心领神会。中考考情速递(4)备考提醒:近十年的考查篇目虽然力避重复,但是篇目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近十年就曾多次考查,因此在备考课内古诗文阅读专题时
4、,要全面梳理篇目,重点备考课标篇目,可以将近五年考过的篇目作次重点处理,但对近十年考查过的篇目不可轻视。虽然课内诗词只在2017年考查了一次,但是我们要对这个命题趋势提起注意,由于多年来对课外诗词的重视,命题者有意测试课内诗词,因此在备考2019年中考时要对课内古诗词作扎实的梳理与训练。另外,在课内古诗文的对比方面,要注意对比手法、志趣、主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综合把握。考点技法突破第1讲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学常识、一词多义、词语品析、人物形象、主旨感悟、写作手法、文句翻译与形象表达真题体验2018吉林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4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5、,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考点技法突破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6、,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范仲淹是(朝代)文学家。(1分)【答案】宋代(或北宋)【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范仲淹生于989年,卒于1052年。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二】实词解释(一词多义)2.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执策而临之B.东临碣石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D.临溪而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词释义。“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是“面对”。A项中“执策而临之”中的“临”是面对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B项中“东临碣石”的“临”是登临的意思。C项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临”是“将要”的意思。D项中的“临溪而渔”中的“临”是“靠近”的意思。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三】词语品析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3分)【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衔”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盛大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品析能力。赏析文言文中
8、的词语,可以从词语的具体含义入手,体会词语运用的妙处,如“衔”是“用嘴含着”的意思,“吞”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的意思。然后看词语所在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句中这两个字用于写人的吃相,用来写洞庭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洞庭湖将远方的山脉含在嘴里,吞吐着长江的流水,可见湖面的辽阔与水势的盛大。考点技法突破【考点四】人物形象4.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2分)【答案】围绕“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的品德”回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是指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在文章中能反映出作者的思
9、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内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人生态度上看,作者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中,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心忧天下,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五】主旨感悟(对联)5.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2分)上联:下联:【答案】示例一:上联:乐以天下胸怀广下联:忧因苍生气度宏示例二:上联:或喜或悲迁客意下联:亦忧亦乐贤臣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对联的能力。本文作者借写岳阳楼,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是本文的主
10、旨所在,在对联的内容上要体现出这一重点。写出自己对作者胸襟与抱负的理解或感悟。在对联的形式要求方面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节奏一致,主题统一,字数不可以少于5个等。考点技法突破【考点六】写作手法(对比)6.2016长春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把握。分析时需要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主旨来谈,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必然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结合上下文可知作者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此可
11、以得出此处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对比,答出其作用与突出的主旨思想即可。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七】文句翻译与形象表达7.全品原创文中画线句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答案】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翠欲滴。【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表达能力。除了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画线句的意思翻译精准之外,还要对语言进行润色,达到形象的要求。考点技法突破考点1文学常识【常见题型】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2.本文作者是朝代诗人(人名)。3.两篇短文的作
12、者分别是朝代的(人名)和(朝代)的。【答题思路】此类题目考查识记能力,均以填空题形式出现,主要涉及作者、朝代的考查,备考时也应注意学派、作品名称、古代文体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本专题的专题突破部分,对每篇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均进行了归纳整理。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考点2实词解释(一词多义)【常见题型】1.与某句中的某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与某句中的某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答题思路】在实词解释这一考点下,有两个考查角度,一是一词多义选择,二是实词解释填写。后者在近五年出现了四次,而前者是2018年新出现。尽管次数较少,但是一词多义选择体现出了命题的新趋势,需要重点备考。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考查是多
13、个课内篇目内同一个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对比。因此在备考时需要将各篇课文中的同一个文言实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在解题时,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根据词义判断,另一个是根据词性判断。(1)根据词义判断。在掌握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可以直接采用词义判断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打牢基础,平时在学习文言知识时,应经常将以往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系统。如“高处不胜寒”的“胜”解释为“能承担,能忍受”,而“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解释为“美好”,两句中的“胜”的意思,显然不同。(2)根据词性判断。若对词义还不能够很确定的,可以根据词性判断。若两个句中的同一个词语
14、的词性不同,那么词义肯定就不同了。如“止有剩骨”的“止”解释为“仅,只”,是副词,而“一狼得骨止”的“止”不可能是副词,而是动词,两句中的词性不同,自然意义不同。考点技法突破考点3词语品析【常见题型】1.某句中的“”字有何妙处?2.品析某句中“”字的表达效果。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思路】赏析文言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修辞方法:即文中词语有没有使用修辞方法,若有,则写出使用这种修辞方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表现手法:即文中词语有没有使用表现手法,若有,则写出使用这种表现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关涉内容:即词语写出了文章哪些方面或层级的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 专用 2019 中考 语文 高分 一轮 专题 07 古诗文 阅读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