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7课内古诗文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7课内古诗文阅读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七课内古诗文阅读中考考情速递【古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2017年吉林卷考查注:其他课标古诗词篇目均未考查【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近六年未考查2.陋室铭2014年吉林卷考查3.爱莲说2014年吉林卷考查4.河中石兽近六年未考查5.三峡2015年吉林卷考查6.答谢中书书近六年未考查7.记承天寺夜游2017年吉林卷考查8.富贵不能淫近六年未考查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近六年未考查10.桃花源记2016年吉林卷考查11.小石潭记2017年长春卷考查12.北冥有鱼近六年未考查13.虽有嘉肴近六年未考查14.马说2015年长春卷考查15.岳阳楼记2018年吉林卷、2016年长春卷考查中考考情速递16.醉
2、翁亭记2013年吉林卷考查17.湖心亭看雪2014年长春卷考查18.鱼我所欲也近六年未考查19.送东阳马生序 近六年未考查20.曹刿论战近六年未考查21.邹忌讽齐王纳谏2013年长春卷考查22.出师表2018年长春卷考查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续表)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中考考情速递【考情总结】(1)考查范围:课内古诗文的考查范围以新课标规定的61首篇目为主,侧重考查游记、写景类文章,要求考生透过游踪记叙或景物描写,把握作者的精神与思想,从中汲取古代优秀精神文化的滋养。朝代选择上侧重唐宋,兼顾东晋、北魏、三国、明末清初。(2)题量分值:题量一般为5道,分值一般为10分,题量与分值近五年来较
3、为稳定。(3)考点分布:文学常识、实词解释或一词多义为必考考点;语言品析或炼字、内容理解与分析、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主旨把握与感悟、翻译句子为高频考点。在对比考点中,有课内文言文的对比,有课内古诗文的对比,对比项曾出现过综合把握人物形象、对比写作手法与人生志趣等。在课内古诗文阅读部分,既考查考生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又注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检验考生对学过的古诗文的主旨和作者情怀有没有真正理解与把握,对其中的写法、妙处是否都已心领神会。中考考情速递(4)备考提醒:近十年的考查篇目虽然力避重复,但是篇目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近十年就曾多次考查,因此在备考课内古诗文阅读专题时
4、,要全面梳理篇目,重点备考课标篇目,可以将近五年考过的篇目作次重点处理,但对近十年考查过的篇目不可轻视。虽然课内诗词只在2017年考查了一次,但是我们要对这个命题趋势提起注意,由于多年来对课外诗词的重视,命题者有意测试课内诗词,因此在备考2019年中考时要对课内古诗词作扎实的梳理与训练。另外,在课内古诗文的对比方面,要注意对比手法、志趣、主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综合把握。考点技法突破第1讲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学常识、一词多义、词语品析、人物形象、主旨感悟、写作手法、文句翻译与形象表达真题体验2018吉林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4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5、,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考点技法突破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6、,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范仲淹是(朝代)文学家。(1分)【答案】宋代(或北宋)【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范仲淹生于989年,卒于1052年。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二】实词解释(一词多义)2.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执策而临之B.东临碣石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D.临溪而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词释义。“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是“面对”。A项中“执策而临之”中的“临”是面对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B项中“东临碣石”的“临”是登临的意思。C项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临”是“将要”的意思。D项中的“临溪而渔”中的“临”是“靠近”的意思。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三】词语品析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3分)【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衔”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盛大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品析能力。赏析文言文中
8、的词语,可以从词语的具体含义入手,体会词语运用的妙处,如“衔”是“用嘴含着”的意思,“吞”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的意思。然后看词语所在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句中这两个字用于写人的吃相,用来写洞庭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洞庭湖将远方的山脉含在嘴里,吞吐着长江的流水,可见湖面的辽阔与水势的盛大。考点技法突破【考点四】人物形象4.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2分)【答案】围绕“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的品德”回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是指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在文章中能反映出作者的思
9、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内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人生态度上看,作者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中,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心忧天下,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五】主旨感悟(对联)5.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2分)上联:下联:【答案】示例一:上联:乐以天下胸怀广下联:忧因苍生气度宏示例二:上联:或喜或悲迁客意下联:亦忧亦乐贤臣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对联的能力。本文作者借写岳阳楼,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是本文的主
10、旨所在,在对联的内容上要体现出这一重点。写出自己对作者胸襟与抱负的理解或感悟。在对联的形式要求方面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节奏一致,主题统一,字数不可以少于5个等。考点技法突破【考点六】写作手法(对比)6.2016长春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把握。分析时需要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主旨来谈,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必然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结合上下文可知作者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此可
11、以得出此处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对比,答出其作用与突出的主旨思想即可。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七】文句翻译与形象表达7.全品原创文中画线句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答案】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翠欲滴。【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表达能力。除了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画线句的意思翻译精准之外,还要对语言进行润色,达到形象的要求。考点技法突破考点1文学常识【常见题型】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2.本文作者是朝代诗人(人名)。3.两篇短文的作
12、者分别是朝代的(人名)和(朝代)的。【答题思路】此类题目考查识记能力,均以填空题形式出现,主要涉及作者、朝代的考查,备考时也应注意学派、作品名称、古代文体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本专题的专题突破部分,对每篇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均进行了归纳整理。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考点2实词解释(一词多义)【常见题型】1.与某句中的某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与某句中的某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答题思路】在实词解释这一考点下,有两个考查角度,一是一词多义选择,二是实词解释填写。后者在近五年出现了四次,而前者是2018年新出现。尽管次数较少,但是一词多义选择体现出了命题的新趋势,需要重点备考。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考查是多
13、个课内篇目内同一个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对比。因此在备考时需要将各篇课文中的同一个文言实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在解题时,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根据词义判断,另一个是根据词性判断。(1)根据词义判断。在掌握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可以直接采用词义判断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打牢基础,平时在学习文言知识时,应经常将以往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系统。如“高处不胜寒”的“胜”解释为“能承担,能忍受”,而“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解释为“美好”,两句中的“胜”的意思,显然不同。(2)根据词性判断。若对词义还不能够很确定的,可以根据词性判断。若两个句中的同一个词语
14、的词性不同,那么词义肯定就不同了。如“止有剩骨”的“止”解释为“仅,只”,是副词,而“一狼得骨止”的“止”不可能是副词,而是动词,两句中的词性不同,自然意义不同。考点技法突破考点3词语品析【常见题型】1.某句中的“”字有何妙处?2.品析某句中“”字的表达效果。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思路】赏析文言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修辞方法:即文中词语有没有使用修辞方法,若有,则写出使用这种修辞方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表现手法:即文中词语有没有使用表现手法,若有,则写出使用这种表现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关涉内容:即词语写出了文章哪些方面或层级的内
15、容,突出了哪些特点。(4)关涉主题:即词语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暗含了怎样的主旨。(5)关涉形象:即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作用,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等。(6)关涉词性:即这个动词、形容词、叠词等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考点技法突破考点4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本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境界?2.从文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3.文中的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思路】(1)梳理文本中的主要事件,从这些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2)精读文本中的细节,比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性文字,从细微处捕捉人物形象的特别之处。(3)关注别人对人物的评价,作者对人
16、物的议论,从中提取人物形象的精神层面。(4)结合文章主旨,用精练传神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考点技法突破考点5主旨感悟(对联)【常见题型】1.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人生志趣?2.请自拟一副对联或选择一个名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与感悟。3.作者笔下的,为什么具有永恒的魅力?【答题思路】对联的拟法详见对联专题,对主旨的把握与感悟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出发,把握文章主旨。(2)从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出发,把握文章主旨。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3)从开篇、结尾的关键句出发,精准把握文章主旨。(4)从文中人物的关键语言出发,巧妙把握文章主旨。(5)从景物描写的主观色彩和寄寓
17、情感揣摩文章主旨。(6)根据事件叙述的倾向性与详略安排,体会文章主旨。(7)从情感抒发、议论表达的语言出发,把握文章主旨。在精准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和自身实际谈感悟,所谈感悟要符合学生身份,主要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启发,思想积极健康,和文章主旨密切相关,不可自由发挥。考点技法突破考点6写作手法(对比)【常见题型】1.作者在第段中描绘的景物有何作用?(景物描写作用)2.文章写,有什么用意?(侧面描写作用)3.作者在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类比的作用)4.作者写的目的是什么?(对比的作用)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思路】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时令
18、(季节)、地点;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侧面描写的作用: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类比的作用: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加深读者对本体事物的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对比的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模板】(1)景物描写:交代了,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2)侧面描写:句子通过,从侧面
19、写出了,突出表现了(3)类比:通过类比,突出的特点,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引发读者的联想或共鸣。(4)对比:通过和的对比,突出了的特征,揭示了或表现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考点技法突破考点7文句翻译与形象表达【常见题型】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中某句话的意思。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文中画线句。3.请从文章中找到描写某某景物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思路】文句翻译:考点技法突破(续表)考点技法突破形象表达: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某句话的意思或描绘出某句话的景象,和一般的文言文翻译题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不需要字字对应,而且对语言表达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20、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某句话的意思强调的是对文句意义的贯通理解与流畅表达,体现出现代学生对古代文化思想的理解和解读。形象表达是对原文中语句情境的想象,要注意选用优美的词句,注意描写的顺序,用写作小作文的标准要求自己。另外,要注意虽然语言要形象,表达要现代化,但还是要和原文语言特色保持一致,即语言尽量精练,擅用四字词语,多用短句,上下句之间行文节奏保持一致。考点技法突破第2讲课内古诗文综合阅读实词解释、内容理解、炼字、综合分析人物形象真题体验2017吉林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10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21、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考点技法突破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考点一】文学常识1.苏轼是(朝代)文学家。(1分)【答案】北宋【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内容可知,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考点技法突破【考点八】实词解释(填写句中意)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1)高兴的样子(2)只是【
2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义。第一个词“欣然”指高兴的样子;第二个词“但”指只是。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九】内容理解(特点概括)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2分)【答案】月色皎洁(或清澈透明)。【解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概括景物的特点即可。考点技法突破【考点十】炼字4.“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2分)【答案】表现了速度之快。考点技法突破【考点十一】综合分析人物形象5.从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
23、。(3分)【答案】围绕“有闲情雅致、诗意的生活、心胸旷达、壮志难酬、英武豪迈、有报国之志”等来回答即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如从“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中可知,他有闲情雅致、诗意的生活;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可知他心胸旷达;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可知,他有报国之志。考点技法突破考点8实词解释(填写句中意)【常见题型】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答题思路】对于课内文言实词的解释只需扎实梳理课文,重点把握注释即可。本专题配有文言文梳理,请对专题突破制定梳理与训练计划,并注意归纳整理,即可拿
24、到这道题的满分。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考点9内容理解(特点概括)【常见题型】1.某句写出了怎样的特点?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的特点。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写景句,逐字翻译,确定有哪些景物,文章中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第二步,景物的特点除了要结合诗文意思进行概括之外,还要结合作者经历与心境对所概括的词句进行修改,概括时既要体现其外在特点,又要兼顾其内在品性;表现景物特点的方面可以从颜色、形状、声音,动态、静态,时间早晚,历史景观、自然风光,环境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三步,组织答案时尽量用文中原词或在原文基础上调改润色,各个特点或方面在字数、形式上保持一致,体现出语言的精练
25、、严密与生动性。考点技法突破考点10炼字【常见题型】1.某句中的某字有何妙处?2.结合全诗,体会句中“”字的意蕴。3.“”是千古名句,句中“”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思路】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炼字题的答题要点:(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字不离句”,要想准确解释某个词语的含义,一定不能孤立地看,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2)看看该字有没有运用某
26、种修辞,如拟人、比喻、双关等。(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语言简练,信息全面。(4)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技法突破【小贴士】常考的炼字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叠词,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作用和答题要点。1.动词统摄全篇,突出动态、变化、气势,有时会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画面动态感,展现鲜明的意境,表现出作者的精神、气概或心情。示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概。2.形容词贯穿全篇,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状态,有时会采用修辞方法,使形象的特点具体鲜明,表达
27、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示例:“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奠定了全篇豪迈的感情基调,展现出作者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抒发了词人一心报国的壮志豪情。考点技法突破3.副词修饰限制动词,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程度、状态,使事物或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更为妥帖地传达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与情感。示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修饰“见”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的恬淡形象,展现出他闲适的心境。4.名词名词连用可以凝练地展现出动态的画面,呈现给读者蒙太奇般的剪接镜头,让人深受感染,充分体验当时的意境,体会到作者的心境。示例:“枯藤老树昏鸦”通过一系列的名词,展现出一幅天涯秋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
28、者的羁旅苦思和寂寞之情。考点技法突破5.叠词叠词在形式上富有节奏与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可以渲染氛围,展现意境,同时传递出作者的独特的心绪。示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中的“悠悠”属于叠词,富有音韵之美,渲染出时间的漫长久远,表现出作者的绵长无穷的千古兴亡之感。【答题模板】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点出该字烘托了的意境,或表达了的情感)。考点技法突破考点11综合分析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从文言文和诗词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2.结合上述两文,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技法精讲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思路】分析诗词中的人物/事物形象:1.人
29、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5)借助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揣摩人物。考点技法突破2.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景物等。(1)捕捉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借助表现手法,尤其是托物言志,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见考点4综合分析古诗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文言文和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各自得到一些信息,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有交叉或重复的要进行合并,彼此互补的要分条列举,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将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放在前面,借助文中词句精准概括,精练表达,次要特点逐一罗列,不可遗漏。另外注意区分哪些不属于题目要求分析的人物形象的特点,避免张冠李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