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x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分值:63分时间:7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北宋欧阳修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低夕阳中。1.【提分攻略19】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多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C.“唯恐尽与“似无穷照应,表现了诗人从害怕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D.尾联前一句以半醉迷途直接抒
2、发喜爱陶醉之情;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答案D解析“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错误。尾联前一句是以游人迷失来侧面衬托西湖景色的美好,不是直接抒发情感。2.【提分攻略20】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从描写对象上看:本诗通过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景物的描写侧重于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而?望海潮?既展现西湖的自然景色,更侧重于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从表达情感上看:本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而?望海潮?那么是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解析柳永的?望海潮?既展现西湖的自然景色,更
3、侧重于表现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属于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本诗根据诗句“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可见重在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由“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低夕阳中可见此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3.【提分攻略19】以下对这首诗的理
4、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B.“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湘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答案B解析“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的理解有误,属于过度解读,此为应试诗。“冯夷的表现是为了突出瑟音巨大的感染力。4
5、.【提分攻略20】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一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同: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主要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花底滑突出了琵琶声的婉转流利,而“冰下难突出了琵琶声的滞塞难通,属于实写;?省试湘灵鼓瑟?一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指瑟声哀婉悲苦,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解析“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是说琵琶声一会儿
6、像花底下婉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消沉、呜咽断续的声音。“间关是鸟鸣声,运用比喻,“滑形容乐声婉转流畅,“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消沉、呜咽断续,“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似“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似“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这都是对乐声的实写。再看“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这是说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这里运用夸张手法;而以“凄来写“金石,又使用拟人修辞。这两句中,诗人张开想
7、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由分析可知,这四句诗歌都是从正面来描写音乐及其变化的,不同点表达在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虚实的表现方法上。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注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适,偶然。5.【提分攻略19】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8、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一至四句写英灵来投、隐者改志,可见当时士人积极用世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五至六句点“落第之题。金门是汉代皇帝召见贤士之地,金门远,那么是名落孙山了。C.七至十四句说送别之意。诗人置酒饯行,不舍难离,友人那么因落第而与诗人产生了隔膜。D.全诗围绕“落第“还乡展开,有劝慰,有惜别,但更多鼓励,整体基调令人振奋。答案C解析“产生了隔膜错。“同心与我违意思是“同心知己又要与我分开了,此处“违是“别离的意思。6.【提分攻略20】清人沈德潜评此诗“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请结合诗句对“反复曲折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反复表达在屡次表达对友人落第的宽慰:落
9、第并不意味着“吾道非;落第只是一时偶然,并不意味着“知音稀。“曲折表达在“宽慰的含蓄和情感的变化:这场考试是“英灵尽来,都是谢安、伯夷、叔齐这样的高手,考中固然伟大,落第也是荣耀;宽慰的屡次表达中,还间以对朋友“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朋友“同心而“违的伤感。解析从诗歌“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等句可以看出诗人屡次宽慰友人落第一事,告诉友人落第只是偶然,并不意味着“吾道非“知音稀,由此可得出“反复。在诗人的宽慰中,诗人借“东山客“采薇等含蓄委婉地告诉友人这场考试中“英灵尽来,即使落第也是荣耀的;而“江淮度寒食同心与我违又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强化 古代 诗歌 阅读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