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
《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2009 年 6 月,考卷 60 分,平时作业 40 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40 分)1、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最为本质和最具特色的内涵,由此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基本载体.她是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中抽象出来,足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她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富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是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无时不有,又几乎无处不在。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崇尚伦理道德
2、的人际关系;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推尊入世的处世哲学;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和为贵”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2、蝴蝶装蝴蝶装是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它始于唐末,盛行于北宋。蝴蝶装的装订法,是每页从中缝将有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背面空白处在外,然后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叶用一张纸从前包到后面,并将各页折口处牢牢地粘连在这张纸上,以免脱落,这样就成了蝴蝶装的书。蝴蝶装书籍继承了折叠形制书籍翻阅方便的优点,装订成册后又不易断裂、散乱。其所以得名,是因为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犹如蝴蝶展开双翅。省称“蝶装” 。蝴蝶装用以包裹书册前后的封面封底的纸叫“书衣” (今称“书皮” ) 。书衣封面左
3、边有时贴上张狭长的签条,叫“书签” ,上书书名、册次。书册的上端叫“书头”或“书首” ,下端叫“树根” ,右边粘连的一边叫“书背” 。左边翻阅的一边叫“书口” 。3、二十四节气(这个 ms 每年都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与星官射姓、历官邓平制定著名的太初历 ,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历法。一般来说,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首都地区(黄河流域
4、)的自然想象而制定的,而全国面积广大,各地的具体地理自然条件不同,故需要通过“农谚”进行调节。例如北方:种瓜种豆,南方:插田莫迟疑。4、印刷术所谓印刷术,就是对原稿的图文进行复制的技术。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经济地、大批量地复制,便于广泛、迅速地传播知识。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包括两种形式: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在总结前代印章、石刻经验的基础上,晋代人发明了墨拓技术,隋代人则在墨拓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真正的印刷术雕版印刷。现存最早的印刷作品是金刚经 。雕版印刷术先后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伊朗及埃及西欧。宋代毕昇在长期雕版实践的基础上于公元 1041-1048 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西传为意大利文
5、艺复兴、德国宗教改革和反封建斗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继造纸术之后又一项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出版书籍的历史新纪元。5、纪传体纪传体是继编年体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史体。它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这种体裁的文献的体例主要包括本纪、史表、史志、列传、论赞等形式。本纪反映一朝国政大事;史表通过表格形式勾勒历史轮廓和线索;史志是反映国典朝章及自然、社会历史的专篇,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有关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列传反映各类典型人物;论赞则是一种评论
6、历史人物的体例。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被称作“正史”的“二十四史”是纪传体文献中的佼佼者。 “二十四史”是随着历代封建王朝的兴替逐渐形成的。 “二十四史”规模宏大,叹为观止。上自黄帝下至清末,洋洋洒洒多达四千余卷。自始至终,惟用纪传体例贯穿,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来各个方面的历史。6、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隋文帝参酌魏晋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制格局。这一制度经过唐代的充实和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的具体职责是: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
7、议;尚书省职责为执行,总领六部。六部的具体职责是: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兵部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 ,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诀策正确性;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7、纳采纳采指男家请人向女家提出缔婚的请求,也就是“提亲” 。纳采时,要奉赠礼品。由于娶妻结婚是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大事,因此,对于纳采对象的选择
8、是非常慎重的。通常从官宦人家到普通百姓,共同奉行的择偶条件是门当户对。在此前提下,再考虑家贽、家世、家风等。8、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
9、”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9、祖先崇拜书 266 页以祖先亡灵为崇拜对象的宗教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即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氏族社会的演进确立了父权制,原始家庭制度趋于明朗、稳定和完善,人们逐渐有了其父亲家长或氏族中前辈长者的灵魂可以庇佑本族成员、赐福儿孙后代的观念,并开始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从此才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祖先崇拜。其崇拜行为
10、的特点,首先是将本族的祖先神化并对之祭拜,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认识局限,不再用动植物等图腾象征或生殖象征来作为其氏族部落的标志,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由此使古代宗教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祖先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传统中尤为突出。10、 (姓名)避讳措施主要措施是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1、改字法是用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以用同义字为最多。此法在秦汉时期已经使用,后代继续沿用。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时,改“正月称“端月” 。这是因为秦始皇名政,与正月之“正”同音,因而避讳。
11、2、缺笔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笔划。此法大约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颇为盛行。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于志宁碑为避讳,书“世”作“卅”孔子名丘,为封建统治者奉为圣人。3、空字法是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 ,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如汉景帝名刘启,在立他为太子时,有司因避讳而曰:“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 ”(史记孝文本纪 )11、禅宗P287 页12、家范又称“家训” 、 “家规” 、 “家约”等,是家长为后辈子孙或族中成员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教务。它是一种训诫活动,也是一种文献。作为文献,家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一,敬祖孝亲;二,睦亲和宗;三,亲里睦邻;四,忠君急公;五,劝学
12、育才;六,教女训媳;七,婚嫁延嗣;八,居家治生;九,积德行善。家范是家长制定的,体现家长意志的产物。具体分析有:一,由全族通议,族众共同制定;二,族长和宗子制定,这种较为普遍;三,由家族内的尊者或贤达制定;四;由单个家庭的家范演变而来。其中,影响甚大的家范有:颜子推的颜氏家训 、范仲淹的教子尺牍 、司马光的涑水书仪 、朱熹的家礼等。家范在加强同族同宗的认同感和维护家族秩序,促进家族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以及维护地方治安,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3、线装(书)P62 页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 。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文化史 课程 期末 开卷 考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