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8页).doc
《第4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4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l 课标考纲解读2011版“课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如下;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01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如下定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考查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筛选信息、形成解释、反思评价、迁移运用的能力。”“考纲”的第一句话,是落实“课标”的要求;第二句话,一方面是受义务
2、教育质量监测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要考虑与原先的“综合性学习”衔接。众所周知,2017年省统考后,决定不再考查原本在中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综合性学习”,取而代之的正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事实上,所谓“取代”,绝非完全弃“综合性学习”不顾,而是既要体现“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要求,又要与“综合性学习”有所“趋同”。因为,“考纲”中的“迁移运用”能力恰恰就是此前“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要求。l 直击中考真题(2014·泉州)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文都”端午】“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节日习俗独具特色。安溪县湖头镇端午有“献江”习俗:端午午时(12时),先在蓝溪边的关帝庙祭请关帝爷
3、,祭祀结束,祭江队高唱屈原招魂歌,随后把整串的粽子抛入江中。岸上和桥上的人们也纷纷抛出粽子,砸向龙舟;舟上的人回掷,形成一场粽子大战,至粽子抛完为止。 【材料二“虚拟”端午】网络科技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过节的新选择,他们可以宅在家里,到网络上快节奏地体验别样的“节味儿”:和网友聚在虚拟社区里参加各种节目活动,既能“吃”到令人垂涎欲滴的节日特色食品,也可“赛龙舟、扔粽子、编彩带”;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1)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2分)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宅家中聚网友_(2)泉州旅游部门想动员更多网民赴湖头镇参加端
4、午活动,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什么?(2分)_ 【材料三“采风”端午】北京某旅行团慕名前往安溪湖头镇参观端午民俗活动,经网络查询,整理出三条线路: 线路l:北京起乘飞机(约2小时 票价约1300元人)晋江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30元人)安溪湖头 线路2:北京起乘火车(约30小时 票价约450元人)厦门转乘汽车(约2小时票价约30元入)安溪湖头 线路3:北京起乘动车(约l0小时 票价约750元人)福州转乘动车(约1小时 票价约60元人)泉州转乘汽车(约2小时票价约40元人)安溪湖头(3)相比“线路2”与“线路3”,“线路1”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2分) 优点:_ 缺点:_(4)湖头特产丰富
5、,旅行团购买了大量特产,经费紧张。你认为旅行团返程时应选择哪条线路,理由是什么?(2分) 线路:_ 理由:_【答案】(1)示例一:现代科技异彩纷呈 示例二:虚拟社区畅所欲言 示例三:网络科技趣味横生(2)亲身参与,真切体验(感受)。(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3)快速(或快捷、用时短) 价格高(贵)(4)2 中转次数少(避免中转麻烦),且价格便宜。(意思对即可)【命题分析】这道题从形式上看似综合性学习试题,但命题形式上体现的却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另一方面,试题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设置了极具生活气息的情境:将民俗节日、网络科技与线路探究整合为一体,真正考
6、查了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第(1)小题考查对联,为传统题型;第(2)小题考查“劝说辞”,考查指向是口语交际;第(3)(4)小题考查的语文能力的生活化运用,考查指向是比较简单的“探究”能力。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常犯的错误是脱离试题提供的材料,另起炉灶,作自以为是的回答。因此,此类试题的答题,最为关键的是强烈的“材料意识”,考生当切记之。l 知识方法备考 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及测评存在如下误区: 一是误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简单等同“综合性学习”。 根据2011版“课标”精神,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
7、结合的“综合性学习”,的确与非连续性文本体现出相当程度的一致。特别是“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是“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提出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内容之一,因此,在目前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大都将非连续性文本与“综合性学习”强行“捆绑”,或者说是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考查“综合性学习”。 然而,都“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的“综合性学习”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显然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别。根据2011年版“课标”,作为主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综合性学习”,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而不是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存在于语文课程中,其本身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
8、“活动性”特征,使得“综合性学习”在以纸笔考查载体的中考中很难得到合理的呈现;而非连续性文本则与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和文学作品等一样,都是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中,也都有较为明确的题型和考查方式。 总之,“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求比较笼统含糊,而非连续性文本则十分明确具体。如果硬要将二者联系起来,只能说“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领会文本意思”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都从属于“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也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仅此而已! 二是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与测评难度缺少基本把握。 主要表现在:一是贪多,各种表格、各种题型,不分专题一窝上,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领会文本
9、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等能力面面俱到;二是无视题目难度,不考虑试题材料(议论、分析、说理)或题型与学生存在的距离感,大量存在把高中题目乃至高考试题直接导入初中语文教学与测评的现象。【例l】(2013·东营)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3分)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答案】漫画中有七个树桩,中间一棵小树,一人手拿绳子坐在中间的一个树桩上发呆,他望着眼前这棵高不盈尺的小树一筹莫展,原本用绳子拴到树上自尽的想法落空了。画下有一行字“他有足够的理由活下去”。漫画构图清晰,构思自出机杼,从人要自尽而不得的角度,反映树木被野蛮砍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
10、现象,令人发指而又发人深思。 这道试题考点过多,难度过大,远超初中要求:既要求介绍漫画的“内容”,又要分析其“形式”(特点),还要提炼其“寓意”,最后还要对“语言表达”(成语)提出要求,而整题的赋分仅3分,无论从思维量还是答题文字量的角度,赋分都严重不合理。 另外,试题的“脚”伸得太长:“漫画构图清晰,构思自出机杼”涉及漫画创作技巧,非语文学科范畴。类似的题目也出现在2014年宁夏中考试题中,其第8题要求观察一幅图,然后“说明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同样地,一幅美术作品的“创意”,完全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没有关系,也脱离了非连续性文本“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领会文本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课
11、标”考查要求。 最后,这道题目的答案不规范,体现出命题者对此类题型缺少最基本的研究与认知:“反映树木被野蛮砍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令人发指而又发人深思”,是漫画寓意的错误概括。漫画是一种集讽刺性、批评性、幽默性一体的图画。一幅成功的漫画作品,都应该是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因此,这幅漫画不应从“树木”和“生态”的角度提炼寓意,而就应将矛头指向“人”!即,批评讽刺了人类滥伐树木破坏环境的做法。 再如2013齐齐哈尔试题,几乎是高考试题的原样照搬。 三是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缺乏必要的研究。 如表格题型分不清“筛选主要信息”还是“得出结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续性 文本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