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力》--讲义(共11页).doc
《第七章《力》--讲义(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力》--讲义(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七章 力重点:1.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4. 重力的示意图。5. 重力的计算。难点:1. 力的示意图。2. 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生活现象。四个方法:1. 实验法:2. 图像法:3. 控制变量法:4. 等效法:知识归纳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力不能单独存在)。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4、力
2、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两者可能同时改变。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表示法: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其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2)力的图示:7、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
3、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8、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9、力的测量: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
4、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 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2、 弹力知识点1: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2、弹性 :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3、塑性 :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4、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力大小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发生相同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不同,即弹
5、性强弱不同。5、弹力的基本特征:.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3) .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4) 作用点:作用在施加外力的物体上,也可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1、 用途:测量力的大小。2、 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等。3、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4、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
6、,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5、进行测量时,应做到: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使用中:(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5)测的力(物)一定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 (6)读数时,应让指针与刻度板保持相对静止,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使用后:(7)要及时将弹簧恢复原状,以免弹簧受力太久,弹性受损。三、 重力知识点1:概
7、念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3.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知识点2:重力的三要素1. 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3.铅垂线: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8、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我们通常把物体的重心当作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支撑法和悬挂法来确定它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5.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6.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第七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讲义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