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全).pdf(1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第第 1 1 单元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数据收集整理第 1 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2 页和练习一的第 1、2 小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
2、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
3、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2整理数据。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
4、,好吗?(出示统计表)颜色人数红色黄色蓝色白色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颜色人数师:你看懂什么?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1)全班共有()人。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
5、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 38 人。2红色9黄色6蓝色15白色8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 4 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1完成练习一的第 1 题。2完成练习一的第 2 题。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
6、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通过看表格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例 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颜色人数红色9黄色6蓝色15白色8(1)全班共有(38)人。(2)最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
7、服合适吗?为什么?班级收集的数据不够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全校学生的喜好,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应多收集其他班的数据,再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最终得出结论。4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第第 1 1 单元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数据收集整理第 2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3 页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 3、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
8、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课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给数学老师帮忙。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二、互动新授二、互动新授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呢?出示教材第 3 页的例 2。把统
9、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票数王明明陈小菲5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1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择记录结果的方法。2选举方法。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他们两人所得到的票数,谁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师: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
10、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生自由发言。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生一起参与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4整理数据。师:整理的结果是怎样的呢?生:王明明得到 15 票,陈小菲得到 22 票。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票,每个“正”字代表五票。王明明一共得了 3 个“正”字,所以是 15 票,陈小菲得到 4 个“正”字还多了 2 票,所以是 22 票。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5完成统
11、计表。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姓名王明明陈小菲6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票数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1522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生 1: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生 2: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
12、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生 3: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 15116(票),陈小菲得 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 3 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2完成第 4 页练习一的第 3 题。学生先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填写简单统计表;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第 5 页练习一
13、的第 4 题。学生先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填写简单统计表。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 10 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 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 32 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 10 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四、归纳总结四、归纳总结7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
14、5 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统计数据的方法统计数据的方法例 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正正 正正正正正0票数王明明15陈小菲22(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8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第第 1 1 单元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5、6 页练习一的第 5、6、7 题。【教学
15、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1简单的统计表。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 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生 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2收集和整理数
16、据。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 5 个数据。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完成第 5 页练习一的第 5 题。9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2完成第 6 页练习一的第 6 题。3完成第 6 页练习一的第 7 题。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
17、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 1 份 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 电视报。三、全课总结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10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第第 2 2 单元单元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一)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平均分(平均分(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78 页例 1、做一做第 1、2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
18、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具、学具】【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 7 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 1 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第7 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导入新课二、导入新课1教学例 1,引入“平均分”。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
19、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三、巩固拓展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第 1 题。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1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2.出示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
20、,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一)第第 1 1 课时课时平均分(一)平均分(一)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第第 2 2 单元单元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一)1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平均分(平均分(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9 页例 2 及练习二第 13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
21、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教具、学具】教材第 8 页例 2 情境图片以及实物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教材第 8 页例 2 情境图,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捕捉信息,发现问题。2通过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导入新课二、导入新课1教学例 2,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 9 页例 2 提出: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
22、(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2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 1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 份。(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巩固拓展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二的第 1 题。1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提问:把8 根火腿肠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发对?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 1 不是平均分;分法 2 是对的;分法 3 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 4 份,所以是错的。2完
23、成练习二的第 2 题。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 3 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尝试解决,并画一画。3完成练习二的第 3 题。提问:把 12 个风车平均分成 3 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用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和同学、老师、父母一起交流讨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表内
24、除法(一)第第 2 2 课时课时平均分(二)平均分(二)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第第 2 2 单元单元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一)14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第第 3 3 课时课时平均分(平均分(3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0 页例 3,练习二第 4、5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电子课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
25、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上节课我们把 18 个桔子平均分成 6 份,你还记得是怎么分的吗?(平均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2出示教材第10 页的例 3分果冻的情境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二、互动新授二、互动新授1.感知“每几个一份”。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 的题目。题目中“每2 个一份”是什么意思?请拿出 8 个学具,每 2 个一份,分一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全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