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docx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政策:1 .统治者强调以农业为本业,工商业为末业,形成了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2.在土地问题上,大部分时间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定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以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垄断经营等方式对商人进行打击。松动:唐中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鼓励海上贸易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参与科举考试。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空前活跃,重农抑商思想受到挑战。影响: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局限: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影响了自
2、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积累,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尤其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也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二、国家专卖制度起源与发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通过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来扩大政府财政收入。汉武帝时:在桑弘羊的主持下将盐、铁等国家战略物资纳入国家专营之列,这一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大大增加了西汉的财政收入。宋元明清时期:国家专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积极:1.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2.限制了世家大族对中央财政的影响,使地方势力在财政上无法与中央抗衡,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1.限制了某些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生产不能
3、按照市场规律来变化,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2.影响人民对资源的正常使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民生活的负担。3.到了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 与闭关锁国政策区别:海禁: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贸易必须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闭关锁国: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原因: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2.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扰。3.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4.“天朝上国” 观念的影响。影响: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起到过自卫作用。消极:1.阻碍了中外联系,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步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2.阻碍了资本主义
4、萌芽的发展,限制了外贸和航海事业的进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3.文化与科技无法与世界接轨。4.是导致中外冲突发生和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因素。专题二:古代土地、赋役制度的演变一、古代土地制度演变公有:在原始社会中,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属于公有制。国有: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a.土地国有,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b.受封者要向国王承担一定义务c.庶民和奴隶在贵族的封地上集中耕种,受到剥削和奴役。2.封建社会a.王莽王田制措施:全国土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止买卖。目的: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结果:脱离社会实际,在豪强地主的反对中失败。b.屯田制实施时间
5、:曹魏、金、元、明初、清初措施:国家用强制手段要求农民或视频垦种荒地,生产所得大部分上交国家,小部分可自由支配。目的:解决军粮供应问题,安置流民,恢复农业生产。结果:因为地方官员和军队的腐败而逐步废弃。c.均田制实施时间:北魏至唐前期措施: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控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制度。目的:恢复国家经济,稳定国家赋税。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手中掌握的荒地不足,最终无法维系。私有:1.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秦汉: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相继出现了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和商人地主。魏晋南北朝:以大地主庄园经济为特征的氏族门阀地主土
6、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隋唐五代:门阀氏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向以纯粹租佃关系为特征的庶民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宋元明清:以纯粹租佃制为特征的庶民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确立。2.自耕农土地所有制a.始终存在于整个封建时期b.是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主要来源。c.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二、古代中国租赁关系的普遍化发展:战国:租佃方式产生汉代:土地兼并不断推进,租电现象比较普遍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为仅次于自耕农经营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为主。明清: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租赁关系进一步普及。特征:1.租佃双方订立契约,内容包
7、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2.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到了宋代,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3.地租形式由劳役地租到产品地租,再到货币地租。4.租佃制出现复杂化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作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他们通过从土地所有者手中获取土地的使用权,再将土地的使用权再次承包给土地的实际耕作者来获取中间收益,这体现出土地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三、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发展:春秋时齐国:管仲实行改革,提出“向地而衰征” ,即根据土地的多少和质量征收赋税,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时鲁国: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
8、“履亩而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秦朝什伍制: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以什伍为单位征收赋税。汉朝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赋税和徭役、兵役的制度。北魏租调制:纳粟二石曰租,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曰调,并且承担兵役、徭役。隋至唐前期租佣调制:在租调质的基础上允许纳绢代役,即为庸。唐中后期“两税法”:将税种简化为户税和田税两种,在夏、秋两季定时纳税。宋朝王安石变法:“募役法” ,即政府向不愿服役的人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统一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专题 复习 中国古代 经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