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统计》教学大纲.doc
《《工商管理统计》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统计》教学大纲.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商管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商管理统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的限选课程,经济学专业的选修课。统计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管理是统计应用的重要领域。作为一门交叉的应用性学科,本课程结合众多的实际案例,系统地讲述了各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在掌握统计学与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统计分析的能力,在今后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能自觉地获取和利用统计信息,科学地管理各项工商事务。二、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从课程性质出发,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员掌握管理学和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原理
2、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三、 课程教学的要求1、 全面了解课程内容,对本课程的结构体系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2、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统计学在工商管理中应用的最新动态。3、 把提高学员利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着重于运用。要重视案例教学,强调多思考,多动手。4、 要采取各种灵活、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员通过自学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将枯燥晦涩的统计理论和方法讲活。根据课程和学员的特点,所有的统计方法不要求进行数学推导,部分难度较大的内容可根据本大纲的规定和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5、 要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根据
3、学员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面授、函授等方式进行答疑,并可适当地组织学员进行专题讨论。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 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本课程设10个教学单元。其中,第10单元不做教学要求。本课程共4学分,72学时。其中,面授辅导22学时,电视辅导15学时,作业9学时,自学26学时。建议性的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单元面授电视作业1、统计能为你做些什么 1 12、用图表展示你的数据 1 13、概括数据的基本特征 2 14、推断未知的总体特征 3 15、检验你所提出的假设 3 16、几个总体间有差异吗? 3 17、怎样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3 18、从数据中找出趋势 3 19、如何用统
4、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 3 1合计22159二、 教学媒体1、 文字资料(1) 本课程的主教材是工商管理统计(贾俊平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体现了本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是学员学习、教师辅导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2) 本课程的辅导教材是工商管理统计学习指导(贾俊平、谭英平编著,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组编)。该学习指导的章节结构与主教材相对应。每章均包括本章的内容提要、学习要求、案例分析及其解答。该学习指导既是主教材的导读,又是本课程的练习手册。2、 视频教材3、 网上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中国统计教育培训网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将不定期地在“免费资源”中提供各种补充性的辅导资料、作业等。 三、 教
5、学环节1、 自学自学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要督促学员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及时完成自学任务。本课程偏重于数学,难度较大,要靠平时的学习来积累知识。考前突击难于奏效。2、 电视辅导3、 面授辅导面授辅导以重点难点答疑、作业讲评、专题讲座为主。各地要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者担任本课程的辅导教师。4、 作业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做好作业对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本课程的作业共分3次,在贵州电大该课程网页中公布。5、 考核考核是最终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本课程以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为考核内容,由贵州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题型包括选择、判断正误、简述、计算与案例
6、分析等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1单元 统计能为你做些什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重点:1、统计与统计学2、数据类型、数据来源与数据质量3、基本概念 1.1 统计与工商管理1.1.1 统计、统计学、统计规律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定义。统计研究的过程。数据分析的方法。统计规律。(略)1.1.2 统计能为你做什么?(略)统计的基本作用。统计的局限性。统计应用上的两个极端。1.1.3 统计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略)企业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管理;市场研究;财务分析;经济预测;人力资源管理。1.2 寻找你所需要的数据1.2.1 正确认识统计数据三种统计数据:分类的数据;顺序的数据;数值型数据。1.2.2 寻
7、找你所需要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略)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主要方式和方法。1.2.3 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数据的误差及其来源。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1.3 回顾几个基本概念1.3.1 总体和样本总体。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样本。1.3.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 统计量。1.3.3 变量变量及其类型。第2单元 用图表展示你的数据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重点:1、频数分布(手工或Excel);2、手工绘制茎叶图;3、数据分组(手工或EXCEL);4、根据分组数据绘制直方图(仅用Excel)。注意:箱线图的绘制放在第3章中位数部分。2.1 找出你想要的数据2.1.1 数据的排序(略)2
8、.1.2 数据的筛选(略)2.2 把数据变成图形2.2.1 用图形展示文字型数据频数与频数分布图形的选择(略)2.2.2 用图形展示数值型数据茎叶图箱线图数据分组的基本步骤。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2.3 把数据放在表里(略)第3单元 概括数据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重点:1、众数的概念,根据分组数据计算众数;2、中位数的概念,根据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3、平均数的概念,根据分组数据计算平均数;4、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的概念,根据分组资料计算平均差和标准差;5、离散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6、偏态系数与峰态系数的意义。3.1 用一个值概括一组数据3.1.1 大多数人的销售额是多少?众数的定义。未
9、分组数据的众数。组距分组数据的众数。3.1.2 中间的销售额是多少?中位数的定义。未分组数据的中位数。组距分组数据的中位数。四分位数的定义及其计算。3.1.3 平均的销售额是多少?均值的定义。未分组资料的均值。根据组距分组数据计算均值。3.1.4 用那个值作为销售额的代表值?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应用场合。3.2 找出数据彼此之间的差别3.2.1 最多的与最少的相差多少?极差的定义。极差的局限性。3.2.2 每个人的销售额与平均数相比差多少?平均差的定义。未分组数据的平均差。组距分组数据的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的定义。未分组资料的方差与标准差。组距分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10、标准化值。3.2.3 比较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及其计算。3.3 测度数据分布的形状3.3.1 多数人的销售额比平均数高还是低?偏态的定义。左偏分布与右偏分布。偏态系数的统计意义。未分组数据的偏态系数。组距分组数据的偏态系数。3.3.2 多数人的销售额集中在某个值的附近吗?峰态的定义。尖峰分布与平峰分布。峰态系数的统计意义。未分组数据的峰态系数。组距分组数据的峰态系数。第4单元 推断未知的总体特征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重点:1、利用给定的抽样框,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样本均值、样本比例和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3、估计量的评价标准;4、总体均值、比例和方差的区间估计;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商管理统计 工商管理 统计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